在我國歷史革命的進程中,有兩個時間點的戰爭最為突出。一次是抗日戰爭,打出了中華民族生存的必要條件;還有一次就是抗美援朝戰爭,打出的是中華民族的尊嚴與氣勢。
抗美援朝戰爭,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我國在抗美援朝時期誕生了無數位英雄,也因這一戰打出了國際話語權!
上甘嶺戰役油畫
當時的新中國剛剛成立,解放戰爭帶來的社會經濟和國家的蕭條都在重建中,抗美援朝的決定也是中央在經歷了多次會議商討之后得出的結論——不讓帝國主義的戰火蔓延到中國的土地,這是所有抗美援朝志愿軍的心愿。
可當時,我國志愿軍面對的是世界頭號強國——美國,美軍當時在軍事裝備、物資供給、作戰優勢上都遠超我國志愿軍。可即使有著如此巨大的優勢,為什么以美軍為首的聯合軍在朝鮮戰爭中慘敗收場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場戰役——上甘嶺戰役!在這場戰役中,中美兩方參戰人數超過了10萬人。兩方死傷慘重,我國傷亡人數超過了1.15萬,而美軍傷亡人數更是突破1.5萬大關。
這場號稱抗美援朝“決戰”的戰役,為什么最后是以各方面劣勢的中國志愿軍勝利結尾?又或者應該這么問:為什么美軍會輸?
戰役帷幕
1952年10月,自從中國志愿軍進入朝鮮境內后,以美軍為首的聯合軍在朝鮮的各種行動就受到了很大限制。他們不再是戰無不勝的帝國軍,幾次三番的失敗讓整個軍隊士氣大大降低。
美軍士兵
同時,美國國內大選在即,美國民眾對這場拖拉近一年之久的戰役越來越抵觸。而朝鮮境內,美軍與我國志愿軍在三八線附近僵持不下,進退兩難。
在這樣的局面下,美軍決定發起一場“金化攻勢”的行動來打破戰場僵局,消減美國民眾不滿的情緒,也是為后續的行軍鋪路。
美軍將目標定在了上甘嶺,這個坐落在五圣山南邊的一個小村莊。為什么選這里呢?
因為在上甘嶺的兩側,有兩個山頭,被我國志愿軍命名為537.7高地和597.9高地。兩者加起來面積雖然都未超過3.7平方公里,但卻是我軍在五圣山的重要堅守陣地。
當時的志愿軍司令彭德懷元帥曾說過:“五圣山是朝鮮中線的重要大關,丟了五圣山,我們后退二百公里都無險可守。美軍要是打下上甘嶺,就等于逆轉了現在的戰役局勢!誰要是丟了五圣山,誰就要對朝鮮的歷史負責!”
很顯然,美軍也是知道上甘嶺對于五圣山的防守意義。他們由美軍第八集團司令范佛里特擔任這場戰役的指揮官,這個范佛里特曾在1951年夏季攻勢中,以100門大口徑重炮,9天36萬發炮彈的大禺山和白石山地區作戰策略名聲大噪。
美軍將領
1944年的諾曼底登陸中,他也是第一個率領集團軍攻上猶他灘頭的美軍將領。在太平洋戰爭中戰功赫赫,甚至還贏得了“山地戰專家”的美稱。范佛里特是一個典型的火力壓制論者,所以在當時的上甘嶺戰役中,他是美軍專門針對我國志愿軍所選出的指揮官。
戰役開始前,范佛里特信心爆棚,他在所有美軍士兵面前立誓:用200人的傷亡,5天時間拿下上甘嶺,將中國軍隊趕出朝鮮境內。
只是他沒有想到,自己帶軍進攻上甘嶺的第一天,就遭到了志愿軍戰士們的當頭一棒。
戰役爆發
1952年10月14日凌晨三點三十分,范佛里特帶領著以美軍為首的聯合軍近7萬人,集中300余門重炮,40架飛機和120輛坦克,向我軍上甘嶺陣地進發。
一時間,整個黑夜都被炮火照亮,我軍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上,被美軍以6發每秒的火力密集壓蓋。無數飛機在天空中呼嘯而過,密密麻麻的航彈投向我國志愿軍。
轟炸機
這時的志愿軍還未找好掩體,被突如其來鋪天蓋地的炮彈炸了個措手不及。整個防御工事都被炸了個粉碎,上甘嶺滿目瘡痍,地動山搖火光沖天。
在歷經了幾輪轟炸之后,美軍帶著精良的作戰裝備,駕著坦克就向上甘嶺發起了進攻。當時我國志愿軍大部分都是步兵,沒有空軍的加持,所帶的裝備炮火也都不如美軍。我國戰士們在隨時會落下的突然轟炸中還要面對來自美軍的正面攻擊,守住防御工事,這放在除中國軍隊外的任何一個軍隊身上,都是非常致命的作戰打擊。
但是我國志愿軍,就在這樣的人數、裝備都處于劣勢的情況下,在美軍的輪番轟炸和火力壓制中,與美軍血戰到底,硬生生將他們阻攔在了上甘嶺陣地之外。
在第一天的戰役中,志愿軍第15軍第134團3營8連在連長李保成和指導員王士根的帶領下,始終堅守上甘嶺597.9號高地坑道,在常人難以忍受的斷水斷糧14天的情況下,8連官兵始終牢記自己的使命,以傷亡254人的代價,殲滅敵軍近2000人。
到最后,整個連隊僅存6人,他們的戰旗上面被留下了381個彈孔,可見戰斗有多么慘烈。此戰后,8連榮獲“上甘嶺特功八連”的榮譽稱號。
和8連一樣沖鋒在上甘嶺戰役最前線的,還有我國志愿軍第135團7連2排,在排長孫占元的帶領下,突擊反擊597.9號高地2號陣地,為志愿軍開辟反擊道路。
孫占元排長在敵人密集的炮火下不斷前進,在腿都被敵人炮彈打斷的情況下,他仍然不愿意離開戰斗第一線。拖著斷腿拿著機槍來掩護戰士易才學繼續戰斗,最后為了戰友們能夠安全撤退,他抱著手雷滾到敵群里頭,和敵人同歸于盡。
戰火蔓延
上甘嶺戰役的第一天,聯合軍和志愿軍均傷亡慘重,但是在我國志愿軍的拼死反抗下,聯合軍的進攻并沒有撈到什么好處,傷亡甚至已達2000人。
上甘嶺戰役油畫
10月15日,范佛里特又調來兩個團四個營的兵力,再一次在大量炮火的掩護下,對597.9高地和537.7高地兩個志愿軍陣地開始了輪番進攻。
在敵人如此猛烈的攻勢和炮火壓制下,志愿軍陣地幾度易手。在597.9高地承擔反擊任務的第135團6連進攻突圍至0號陣地時,實施了持續攻擊,三個爆破小組很快就死傷殆盡。
正在整個6連陷入一種絕望的死寂之時,一名通信員站了出來,主動向上級請求擔負爆破任務。他就是后來我們所熟知的特級英雄——黃繼光。
從10月14日到10月20日,整整七天,上甘嶺的這兩個如矮坡一樣的高地,承受了甚至超越二戰的火力攻擊,戰況極其慘烈。
這七天的拉鋸戰,讓本來滿懷信心的范佛里特心里開始動搖。美軍先后投入整整9個營的兵力加上南朝鮮軍投入的8個營,卻還只是暫時拿下了上甘嶺兩個高地的表面陣地。
當時的范佛里特雖然覺得情況和自己預想的有偏差,但絕對沒有想過,自己計劃五天就拿下上甘嶺的誓言,逐漸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笑話。
10月21日到29日期間,上甘嶺戰役進入了歷史性的第二階段。這時的范佛里特已經被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失敗而打擊得毫無耐心。
他緊急調整部署,將美軍第七師撤下戰場,讓南朝鮮軍第二師接替。此前,美軍第七師已經多次進攻我軍在上甘嶺的兩個高地,但是同樣傷亡慘重。范佛里特將他們換下填補進新的兵力,但是他從未想過,南朝鮮的軍隊可不一定真的和他們上下齊心。
我國志愿軍在美軍聯合軍的進攻下,已經緊急采取了坑道戰的措施,大挫美軍銳氣。在范佛里特調整部署的時間得到了短暫的喘息。
抗美援朝的美軍
等到南朝鮮第二師到達戰場,范佛里特又命令他們展開了新的一輪攻擊。他們采用迫擊炮朝著坑道口射擊,用放火煙熏的方式,企圖將坑道中的志愿軍第15軍第45師趕出坑道。
而第45師,死守坑道,巍然不動。范佛里特從來沒有想過,中國志愿軍有著如此堅毅的意志,畢竟就連他自己都被火燒的煙霧給熏得遠離了坑道口。
第45師卻在坑道中,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甚至還持續給前來封鎖坑道的南朝鮮軍予以痛擊。范佛里特見沒有辦法將45師逼出坑道,就想到了一個非人道主義的戰術——往坑道中釋放毒氣。
既然沒有辦法將志愿軍逼出來,就干脆讓他們葬身坑道。只能說,范佛里特將美軍的陰險狡詐以及反人道的行為體現得淋漓盡致。
志愿軍第45師在坑道內,硬生生抗下了多次毒氣攻擊,以至于后來哪怕是存活下來的戰士,也落下了永久的病根。
范佛里特對自己的戰術充滿自信,卻小瞧了我國志愿軍的鋼鐵意志。在南朝鮮軍第五次進攻坑道時,45軍再次給了他們迎頭一擊。持續了幾天幾夜的進攻,最后以我國志愿軍第45師出擊158次,殲滅敵軍近2000人收場。
美軍聯合軍不但一點好處都沒有討到,甚至還丟失了打下不久的7處陣地,范佛里特的又一次計劃,宣告失敗。
發起反擊
志愿軍面對美軍聯合軍多次進攻,堅守陣地頑強抵抗,取得了驚人的戰果。這也使得我軍士氣大漲,在指揮官開會后一致決定,到了該反擊的時刻了。
志愿軍司令彭德懷元帥告訴每一位戰士:“這場戰役,打贏了我們就能追著美國鬼子,將他們徹底趕出朝鮮!我們要拿出自己最好的狀態,漂漂亮亮打下這一仗!不要忘了,我們的身后,是我們的祖國,我們護著的不只是朝鮮人民的國家和土地,更是中國邊境線的安危!是我們自己的家,我們自己的老婆孩子父母親!”
彭德懷的話讓戰士們都激動萬分,每個人的心中都懷著必勝的信念。
1952年10月30日,我國志愿軍的上甘嶺反擊戰拉開了帷幕。戰士們井然有序,各團各師互相配合,在歷經了5個小時的激烈戰斗后,敵軍表面陣地一個多營的兵力,被我軍殲滅。
這場反擊戰整整持續了兩天兩夜,范佛里特又一次拿出了美軍聯合軍的火力優勢。11月1日,美軍聯合軍以100架飛機、300余門大炮向志愿軍陣地發起了猛烈的進攻,這一次的全面火力覆蓋比最開始范佛里特投入的,只多不少。
當天,美軍聯合軍總共發射炮彈12萬發,在連續發動23次大規模的集團沖鋒后,范佛里特的進攻再一次宣告失敗。
當天美軍聯合軍持續一整天的進攻,總計傷亡1500余人,毫無收獲。
范佛里特帶著部隊灰溜溜撤回597.9高地的內部陣地,他本以為休整過后還能重整旗鼓,再次對我國志愿軍發起進攻。
可沒想到我國志愿軍并沒有給他們喘息的機會,當天夜里在夜色的掩護下,我國志愿軍第15軍第29師第86團的兩個連發起了徹底的反擊,吹響了進攻的號角,在美軍還朦朦朧朧之際就攻上了597.9高地的其余陣地。
美軍聯合軍在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之時,又快速做出了反應。與第15軍展開了激烈的交火,第15軍在裝備精良的美軍面前,幾次三番被逼到絕境。
在這樣危難的關頭,志愿軍指揮部中第3團副司令王近山也坐不住了,他派出了第12軍6個團攻打上甘嶺。
援軍的到來,讓第15軍有了喘息的機會。而美軍卻內外受敵,他們的戰術中很少會出現這種明知硬實力拼不過,卻還是前仆后繼地進攻的方式。
11月1日晚,在上甘嶺戰役最前線的志愿軍第15軍第45師第135團和134團撤出主戰場到后方補給。從美軍聯合軍攻打上甘嶺開始,這兩個團就先后奔赴各個戰場,在最前沿抗戰殺敵。
上甘嶺戰役油畫
他們當時,心中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守住上甘嶺,這一場仗不單單是要打贏那么簡單,更是要打出我們中國軍人的軍威,讓美國甚至讓世界都好好看看什么叫中國志愿軍!
取得勝利
在第12軍第34師接到命令趕赴前線后,經歷了近四天的炮火攻擊。他們卻越挫越勇,用當時第34師偵察科的科長許杰克的話來說就是,“我們的部隊都是團結一致的,現在我們接替了戰友的位置,那就要向他們學習,守住這片陣地。”
到前線的第一時間,他們就從11月2日拂曉時分一直打到日落之時,那一天的美軍聯合軍,打著趁我軍還未完全整合之時將志愿軍殲滅的主意,派出了5個多營的集團兵力進攻。
第91團的戰士胡修道回憶道:“在山上兩天兩夜的時間,光是我自己,就消滅了280名敵人。我心里對敵人是沒有一點害怕的,上了戰場怕敵就是給敵人機會。當時我滿腦子想的都是要守住這個陣地,消滅敵人。”
11月25日,美軍聯合軍所謂的金化攻勢、攤牌戰役,不得不被迫終止。
上甘嶺最后的勝利,屬于中國志愿軍!這也是美軍在我國軍隊手中的又一次受挫,上甘嶺也成為了美國軍隊至今不愿去回顧的傷心歷史。
甚至還有美軍少校曾在國際媒體面前,憑空杜撰,說我國志愿軍光一個團就有9600人,比美軍人數要超出整整兩倍。大肆批判我國使用毫無人道的人海戰術,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先不說我們都知道的,我軍和美軍聯合軍在裝備上的懸殊,就說說我們的志愿軍。他們雖然大部分都是從抗日戰爭中走過的老兵,但是更多的還是剛從軍校出來的新兵蛋子。在當時整個新中國都在重建的大環境下,中國志愿軍抗美援朝的行動,更多是臨時召集的。
哪怕志愿軍司令是身經百戰的彭德懷,也架不住部隊里有連戰場都沒上過,真槍都不一定摸過幾遍的新兵。再加上部隊里大部分都是從南方軍區選調,他們很多人,連雪都沒有見過,卻要在朝鮮的雪山里連夜奔襲,和美軍作戰。
我國志愿軍頂著多重壓力,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依然打了勝仗。這怎么能是美軍隨意用“人海戰術”四個字就想要輕描淡寫的概括的?
致勝原因
上甘嶺戰役中我軍總參戰人數僅4.3萬人,而美軍足足有6萬余人。這得是有多大的臉,哪位美軍少校才能在國際媒體面前歪曲事實,說我軍使用人海戰術?
戰役開始的第一天,美軍猛烈的炮火攻擊,將上甘嶺炸得面目全非。整場戰役總歷時43天,我軍傷亡達到了12347人,而美軍先后投入兵力6萬余人、300門火炮、200輛坦克、3000架飛機,發射炮彈190萬發,投擲炸彈5000多枚。
要知道整個上甘嶺陣地不過才3.7平方公里,換算下來的火力密集程度甚至遠超二戰。兩個高地都被炮火削低了整整2米,這樣的進攻方式,簡直就是想要用炮彈直接將我軍淹沒。
要是真像那位少校所說,我軍采用人海戰術,光美軍這“炮彈戰術”都能輕松將志愿軍解決吧?可見這位少校不過是在為自己的失敗找一個合理的借口罷了。
我國志愿軍的勝利,來源于我軍越挫越勇的戰斗精神,還有堅強不屈的意志以及因地制宜的戰術,每一位志愿軍戰士都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在與美軍戰斗。
哪怕他們只剩一人,也要守下上甘嶺,子彈就算打完了也要上刺刀,就算是只剩最后一口氣,也要拖著敵人同歸于盡!
年僅19歲的龍世昌戰士,在炸毀敵人地堡時受到了敵人的機槍反擊,他沒有絲毫猶豫,而是拿著爆破筒就往機槍眼里捅。敵人想要將機槍推出,他就用自己的身體死死抵住,最后和敵人一起被炸成碎片。
我們都熟知的黃繼光戰士,他本是部隊的一名通信兵。在部隊突圍遭到阻攔時,他卻站了出來,主動承擔爆破開路的任務,在身上多處有傷且毫無彈藥的情況下,用身軀為戰友們突圍提供了時間,最終壯烈犧牲!
“同歸于盡”這個詞在這場戰役中被體現得淋漓盡致,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都不可能打一場這樣的戰役。
可是在上甘嶺,我國志愿軍拉著美軍同歸于盡成了“普遍現象”!這是多么的不可思議,但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用行動為我們詮釋了什么叫中國軍魂,什么是中國軍人!
我們有著這樣一群戰士,什么對手戰勝不了?什么陣地會守不住?又有什么戰役是不能獲勝的呢?
除了志愿軍戰士們鋼鐵般的意志,我軍還擁有最適應戰場的策略和最給力的后勤保障。后方的指揮部和人民都拿出了十萬分的精神來支持著部隊前行,讓他們不用為戰術發愁不用為彈藥和物資苦惱。
在我軍采取坑道戰打法后,牢固地面防御工事成為了戰役防御體系的核心。志愿軍不但要堅守好坑道,更是抓緊一切時間搶修表面陣地工事。只要陣地還在,戰士們都會利用戰斗間隙,搶修防御。
經常出現美軍早上炸毀,我軍晚上就搶修好的情況。這讓戰士們在陣地又多了一重保障,避免多一名戰士的犧牲。
志愿軍在前方奮戰之時,后勤保障也在不斷努力,建立了網狀和接力保障體系,盡可能保障前線的物資儲備。
即使在敵軍的強力打擊下,后勤部門還是用無數運輸同志的鮮血,為前線換來了一線生機。在這樣的人民和戰士共同努力下,志愿軍取得上甘嶺戰役的最終勝利,其實是有跡可循的。
這場被稱為現代戰爭史上最慘烈的戰役之一的上甘嶺戰役,不僅成功的讓朝鮮分界釘在了三八線上,更是我國志愿軍以弱勝強的光輝范例。
這一場戰役,讓中國打醒了美國和國際上許多自欺欺人的聲音,讓他們真正認識到了中國到底是怎樣的國家!讓他們知道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