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市,古稱鳩茲,安徽省轄地級市,蕪湖春秋時期屬吳國,秦時屬鄣郡,唐時,蕪湖為當涂縣的一個鎮,元時蕪湖屬太平府,明時,改京師為南京,蕪湖屬南直隸太平府。
1949年5月,蕪湖正式設立市,下轄5區1縣,代管1個縣級市,分別為鏡湖區、鳩江區、弋江區、灣沚區、繁昌區,南陵縣,以及無為市。
尋覓古代傳統玉器,用時兩天三日,橫跨蕪湖市五區一縣一市古玩市場,其中建筑規模最大門店最多的,當屬蕪湖市區,新舊兩座蕪湖古玩城,雖然沒有見到中古以上傳統玉器,但是最起碼還是能夠見到,一些明清時期古玉學習標本,當下市場也算是不虛此行。
蕪湖市其他五個區古玩市場,則是一言難盡,雖說每處也能見到寥寥數家門店,但是柜臺藏品卻恕難恭維,能夠見到一些明清時期,瓷瓦罐子,或是銅錢銅板,對比之下已經是,當地質量很高的門店,南陵縣則是完全工藝品門店,總體相比較之下,無為市古玩市場,能夠保持傳統古董市場,則顯得格外難能可貴。
行走蕪湖古玩市場,二天三夜風雨里奔走,總算在無為市,古董市場一處老門店里,挑出幾件像樣器物,如下圖所見,七件玉器一排,高古明清各有特色,但能買下或者說,七件玉器當中,具備撿漏條件與收藏價值的只有一件。
各位同學,你去任何古董市場,能夠在一家古董店柜臺之上,同時見到五六件到代古玉,那么首先,這家門店老板,肯定是具備一定眼力,如你想在有眼力的老板手中撿漏,而且是撿走他認為老的器物,這種情況下,除了拼彼此之間實打實的認知體系,沒有其他任何辦法。
遇見這種情況,奉勸各位同學,千萬不要自作聰明,嘗試忽悠老板器物新老問題,因為那樣極易惹怒老板,會讓老板覺得,你在侮辱他的智商,最終可能連討價還價資格都會被剝奪,因為古董市場,玩老貨的老板們性格都比較孤僻,并且有一種看破紅塵的優越感。
如下七件器物,遇見有眼力的老板,而我們又想撿漏怎么辦,其實實戰中,辦法嘛還是有的,百試不爽的辦法便是,通體問價逐漸放棄法,首先通體每件問一遍價格,讓老板迷惑,因為他并不清楚你喜歡哪一類,所以報價相對不會有針對性,這便是通體問價的原因所在。
第二步,逐漸放棄法,放棄法也很有講究,別說不喜歡,只說太貴買不起,以此說明你資金有限,為下面砍價作鋪墊,如上圖所見七件,明清四件肯定不合適,因為明清市場價格基本透明,老板又有眼力,四件器物器型又沒什么收藏價值,所以第一波先放棄四個。
那么,桌面上只剩余,三件高古玉器,最右邊小環圈平面素切,無紋飾尺寸又小,屬于可有可無,邊上瑪瑙三才環,相對完整,但是尺寸小,器物比較常規,價格合適可以拿,可惜老板價格給的不是很合適,又沒有收藏研究的特殊性,思慮再三最終選擇放棄。
廝磨再三,最終合適價格斬下水晶環,材質白中略顯微紫粉,邊角雖見吐咬微綹磕,但是器物尺寸較大,而且器物時代工藝水平較高,打磨技巧與原生沁滲腐蝕,將來也有較高研究價值,所以要論收藏價值當屬七件當中最高,因為存見微綹磕,老板要價卻是七件當中最少,所以最終,沒費太大力氣,成功拿下最初心儀器物。
蕪湖之旅,要說有趣之處,還當說離去南陵縣,前往無為市路途之中,巧遇見小鎮路口之上,一處瀕臨倒閉古玩門店,老板雖已改行他業,門店也在轉租,但是招牌卻還在,抱著有棗沒棗先敲上一桿子,試試看的態度,撥打老板電話,嘟嘟嘟幾聲,電話接通。
接通電話,老板也是非常客氣,雖然人還在農村干活,但是聽聞有客人,只費一袋煙功夫,便是騎著電動摩托如約而至,來人大約五十歲左右,衣服雖說不是很名貴,卻也收拾的很干凈,能看的出來平時生活,也是很有要求的一個人,畢竟同是村里人,窮和懶還是能夠分辨的,戴著一頂粉紅色頭盔,顯得格外有親和力。
粉紅色頭盔大爺:哎呀,好久沒有見到外鄉來的同行,現在行情不景氣,年輕人出來跑的不多見了,我們現在也不大愛出去跑,即使能見著些玩意兒,現在老鄉們也不大愛賣,所以小門店看著不行的話,就給轉出去算了。
自稱苦行僧:前輩說笑了,我們也是恰巧路過,見您門店上懸掛著招牌有電話,所以也是試著撥打看看,但是沒想到在這樣偏僻的小鎮上,還能遇見您這樣,熱愛收藏古董的高手,也是非常少見了,哪怕是許多縣上都關門了。
粉紅色頭盔大爺:這是哪說的,這處鎮上房子,還是當年買給兒子結婚用的,兒子結完婚和媳婦去外地打工去了,沒事我來給收拾收拾,順道掛了個牌子收點古董,貼補家用。
苦行僧:那感情好,自己家的房子,也沒什么房租壓力,掛個牌子收點古董,即能貼補家用還能滿足個人愛好,多好的事情兒,您這個生活方式,許多同行可勁羨慕著昵。
粉紅色頭盔大叔:收古董這個事兒,還是年輕時的愛好,那時候年輕,整天沒事村里瞎轉悠,父母不放心,當時托人跟著我們村,一位老先生學的手藝,當時就想著糊弄糊弄家里人,沒想到學著學著還粘上了,這玩意比吸毒還來勁,大叔說完哈哈大笑。
聽聞紅頭盔大叔打趣道,苦行僧也隨之附和,附和之余詢問,附近是否還存在古玩同行,或者其他古玩店之類,想著也是能否淘些物件。
粉紅色頭盔大叔:當下附近開店的沒有聽說,但是鏟地皮的同行,附近村里倒是有幾個,你想買東西我帶你去,我騎車在前你跟在后面,我慢慢開,你別跟丟了便是。
初遇貴地,自然是聽長者吩咐,驅車緊隨大爺身后,不一會兒功夫,就到了一處地皮客家里(地皮客,又稱鏟地皮,古代俗稱夾包袱,農村地皮客一般不是專業,而是農忙時耕種,閑時附近十里八村干點泥瓦匠之類的活兒,順帶著挨家挨戶收些古董,收來古董賣給縣上古玩門店,換取些金錢貼補家用。
各位同學,您還別說,雖說是農村的地皮客,但是家里還真能瞧見些古玩城都沒有的老物件,門口的石墩雕琢花紋非常精美,打眼一瞧那就是村里,老宅子拆遷巧取來的物件,地皮客拿出幾件玉器,也都是正經農村來的物件。
這些地皮客,雖然身處農村,但是因為常年和縣上古董商打交道,每個人也是練出一身,屬于當地特色的價格體系,比如上圖老者便是,拿出幾件明清時期的白玉物件,那個價格體系,與交流會兜售價格基本差不多,可以說是高出許多縣里古玩店老板能接受的價格,這也說明,這些器物有不少古玩店老板出過價格。
為何如此昂貴,詢問地皮客理由也狠特殊,他們的認知當中,古玉第一看料子,越白越潤越貴,第二看工藝,雕琢的越精細價格越高,所以雖然地皮客,拿出幾件明清時候開門玉器,但是那個價格沒有任何入庫意義,只能忍痛放棄。
不過遇見地皮客,也并非沒有撿漏可能,遇見這種情況反其道而行之,專門挑那些玉質不白沁滲看起來臟臟舊舊,其實年份特別高等級特別高的器物,因為明清玩的是料子與工,但是進入中古以上,玩的卻是器物等級高低。
如上合適價格,入庫一件便是如此,初看器物相比較明清玉器來說,顯得粗曠刀工繚亂,但是如果我們了解漢唐時期那段歷史,便會理解這樣的器物已是巔峰之作,虎的器物王者風范,一般也是王者御用之物,這叫等級。
再者,工雖看似粗曠,卻砣工刀刀入骨,長短陰刻線,皆由砣碾制相接而成,開臉寥寥數刀搓磨而就,工藝上可見東漢末年群雄逐鹿,對于社會生產力的影響,底部呈現平切砂感,結合沁滲皮殼與孔道工藝磨損,約感覺此物,應當是當時作為燈帳一類底座,這樣的器物,不管擺在任何場所,都能聚積許多人圍觀猜想,猜想他該是何人所有,猜想他經歷了,怎樣波瀾壯闊的一生。
方葉之
一線實戰收藏家
古玉收藏苦行僧
實戰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