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應該都感知到了,從電影、劇集、綜藝甚至直播、短視頻等,國內內容市場出現所謂“全民爆款”的概率,比以往更小了,也更加疲憊了。
電影市場票房萎靡不振,老片輪番重映,新片淪為鬼畜素材,已經屢見不鮮;影視綜藝市場上,大部分作品的精彩程度還不如明星塌房鬧出的笑話;各類短劇一定程度為短視頻內容提供了補給,但短視頻內容同質化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看起來,整個內容市場,進入了“垃圾時間”。
而這種情況,在劇集市場上似乎尤為特別。觀察過去三季度,劇集市場的不確定性在不斷增加。
數量上,上半年劇集數量總量大幅收縮,本來備受期待的《狐妖小紅娘月紅篇》《長相思第二季》等IP劇集意外失利,“IP改編+明星流量”的慣用套路不一定能維持基本盤。
但與此同時,市場上又出現了《我的阿勒泰》《唐朝詭事錄之西行》等小體量但口碑叫好的作品。打開云合數據熱播劇集榜單,《山花爛漫時》、B站的《明日有晴天》等女性、重疾青少年等現實題材相關劇集均擠入了熱播榜前三十。
這是一個提示。影視市場的“垃圾時間”里,未必沒有轉機。
|永恒謎題:觀眾到底愛看什么內容?
影視市場長久以來無法解決又無法回避的一個經典問題是:觀眾到底喜歡什么內容?
這個問題的答案,在如今的市場上顯得十分樸質——觀眾比從業者們更先一步,回歸到了創作本身。
今年年初爆火的《我的阿勒泰》,講述小而美的女性故事,從拍攝成本到后期宣傳,都顯然不是一部被平臺期待的流量大劇。但這部劇給觀眾呈現烏托邦一樣的草原,溫情而堅韌的女性角色。原作、影視等創作者的真誠從劇作里傳達出來,它在當下快節奏高壓之下,緩解了人們的精神緊張,變成一個“賽博夢鄉”。
小眾古裝劇《唐朝詭事錄之西行》在豆瓣收獲了8.6分的高分,此前誰也沒想到,這部劇會成為一部分人劇荒時的救星。制作、陣容都不算國產劇的一線水平,但架空世界的題材,融合了異域、探險、懸疑、獵奇等諸多元素,作品本身追求的是講述一個精彩的故事。
改編自真實故事的《山花爛漫時》,在如今女權、女性等話題稍有偏差就會引起罵戰的社會環境下,依舊獲得大量好評,原因在于“看到了一個更真實,更立體的故事”。
B站上更小體量的《明日有晴天》,講述一群重疾青少年的故事,敘事風格與電影《滾蛋吧腫瘤君》有些類似,用樂觀抵抗殘酷,盡可能緩解青春與死亡的現實對立。國內現階段少有這樣,以輕快的喜劇形式去觸碰沉重命題的作品。讓觀眾動容的是少年們活在當下的態度,“疾病不等于死亡”,跟每天擔心自己活不了多久相比,Z世代立足當下的態度才更讓人動容。
從這些熱門劇中不難看出,當下的影視劇其實已經回歸到題材創作本身,獲得市場認可的維度,在于精準打開了觀眾們的情緒地圖。
新一代的觀眾,在噴涌的互聯網里看過太多內容,他們比任何人都更能識別一部作品的意圖。明星和IP是獲取觀眾注意力的捷徑,但是符合當代社會需求的內容價值觀念、創作意圖是支撐作品獲得長久認可的基礎,內容必須具備釋放需求的能力。
不然只有光鮮的外殼,就會被觀眾狙擊,變成一個如《以愛為營》一般全民吐槽的反面教材。
|如何擁抱“不確定”?
內容平臺們未必沒有意識到市場的變化,但如何把握觀眾需求,是一個不斷探索和調試的過程。市場上,表象上,只有觀眾的善變是永恒的。
同一個制作團隊,同一部作品,被認可和被批評,只是一季之間。《長相思》第一季穩坐爆款大劇位置,而第二季熱度和口碑遭遇滑鐵盧。以“劇王”標榜自身的《慶余年》,第一季是“古裝劇良心”,第二季褒貶不一。
看起來單純復制爆款的思路正在被顛覆,當爆款失去熱度保障,固定方程式失效,到底該怎么找到新路徑?
各大平臺也在逐漸覺醒。觀眾回歸到創作本身,更需求品質化、有表達誠意的作品,平臺們也在探尋市場的脈搏。
長視頻平臺們,在尋找合適的“話題”。
觀察市場上部分熱度與口碑相對兼具的作品,會發現制造一個可供觀眾討論的“話題”是劇集內容必須的。如《繁花》依靠王家衛獲得一波贊許,引起討論的是王家衛式的鏡頭語言,打造出的那個如夢似幻的老上海;《玫瑰的故事》試圖踩中女性議題,想用亦舒和劉亦菲合體打造一個新時代女性的范本。
這種方式,依舊需要以頂級團隊、明星流量作為保障。平臺保障一部分的試錯空間,運氣好的話,就能以新鮮內容,吸引新用戶的注意,同時贏得了存量用戶的認可。
而降本增效的大環境下,不是所有平臺都還有能力創造試錯空間。
長視頻平臺之外,短視頻平臺找尋自己的路,于是出現了一大批投資回報率極高的爽感短劇,追求的是打透圈層,專心籠絡那群愿意為短劇付費的觀眾。
B站這類長短兼具的綜合視頻平臺,采取的方式是盡量以小成本,探索小而美的藍海賽道,觸碰一些“無人區”。如聚焦重疾少年的《明日有晴天》,改編自B站二創視頻的古裝劇《古相思曲》,此前講述殯葬職業的《三悅有了新工作》、無厘頭青春喜劇《風犬少年的天空》等,也大部分是這個路數,題材創新、制作體量小,但保障口碑與內容。
據了解,B站今年有公布了一批新劇消息,依舊是維持這個打法。如公布的新一批古裝劇《滿庭芳》,雖然目前沒有具體內容釋出,但模式上與《古相思曲》類似,脫胎自B站站內UP同人二創視頻等,《青川》找到了今年因為短劇《執筆》而引起關注的導演張之微,現代劇《疾風少年合作社》則與《風犬少年的天空》風格上有些相近。
相對其他傳統長視頻,B站這類有社區內容作為依托的平臺,沒有高額預算,但是題材挖掘、內容創作、作品播出等,可在依靠自身生態里實現閉環。
誠然,行業并沒有真正沉溺在所謂的“垃圾時間”,在影視行業長期處在的低水位狀態只是,所有人都更加疲憊,也更加謹慎。但這不意味著創作者們放棄了尋找新的出路,在傳統IP大劇失利的情況下,平臺們也在探索新的題材、新的形式。
探尋新路是需要時間的,內容在變化,市場在變化,調試成功那一天,不會等待太久。
撰稿 | 小墨
策劃 | 文娛春秋編輯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