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火災中的遇難者
死于大火灼燒
其實不然
在火場中約80%的遇難者
是被煙熏死的
也就是說
火場中真正的第一殺手是
濃煙
濃煙為什么容易致死?
0 1
高溫灼傷人體器官
火災發生后,火場中燃燒產生的濃煙溫度可高達700℃,在灼傷皮膚的同時,吸入體內的高溫煙氣會灼傷鼻腔、咽喉、器官等,引發傷者窒息從而導致死亡。
0 2
毒性、刺激性燃燒產物致死
火災發生時,物品燃燒消耗大量氧氣,同時還產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具有毒性、刺激性的毒性氣體。有毒煙氣會損傷人體神經系統,容易使人失去意識,喪失行動能力;燃燒產生的大量煙塵會堵塞呼吸系統導致窒息死亡。
03
蔓延迅速,降低逃生幾率
大火未至,濃煙先到,尤其是高層建筑,火災產生的高溫煙氣在浮力和煙囪效應的雙重作用下,高熱氣體不斷在通道的頂部積聚。
煙囪效應
在很多案例中可以看到
樓下發生火災(圖左)
整棟樓的煙氣卻是這樣的(圖右)
為什么會這樣?
知識點——煙囪效應
“煙囪效應”是指戶內空氣沿著垂直坡度的空間向上升或下降,造成空氣加強對流的現象。高層建筑發生火災后,煙氣通過樓梯間、管道井、玻璃幕墻縫隙等部位豎向蔓延。在煙囪效應下,濃煙以極快速度籠罩整個樓梯間。
濃煙中常見有毒成分有什么?
0 1
氰化氫
氰化氫氣體在空氣中達到每立方米300毫克濃度的情況下,即可致人死亡。氰化氫中毒早期會乏力、頭昏、頭痛、胸悶,偶爾會有惡心嘔吐,接下來會出現抽搐、昏迷,直至呼吸驟停。座椅、沙發、床墊、女士內衣等物體中的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燒都會產生氰化氫氣體。
0 2
丙烯醛
丙烯醛受熱會分解出毒性蒸氣,會刺激眼睛讓人淚流滿面,同時刺激皮膚造成灼傷。在火災中,人體吸入大量丙烯醛可致肺炎、肺水腫,還可能出現休克、腎炎及心力衰竭。
03
氯化氫
微量吸入氯化氫會令人流淚、喉嚨腫痛,但不足以致命。
04
二噁英
二噁英是燃燒和各種工業生產的副產物,在人體內可存在長達5-10年,長期暴露在二噁英中可能致人失聰、抑郁、患癌,還有可能影響男性生育能力。
05
氮的氧化物(NO、NO2)
氮的氧化物被大量吸入后,會刺激你的呼吸系統,引起肺水腫、甚至致死。
06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般是家庭火災產生的煙霧里含量最大的有毒氣體,也是濃煙中隱藏的真正“死神”。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的親合力比氧與血紅蛋白的親合力高200-300倍,結合后形成碳氧蛋白,使血紅蛋白喪失攜氧能力造成窒息,尤其對大腦皮質的影響最為嚴重,長期暴露在濃煙中很快會就窒息昏迷,甚至死亡。實際火災中,一氧化碳窒息也是最主要的致死原因。
濃煙這么可怕
在逃生過程中
我們該如何 避開煙霧
減少濃煙
對人體的傷害
在煙霧下垂到人體高度之前
迅速逃離
若煙霧已經擴散
可以彎腰低姿
讓身體盡量貼近地面
根據安全指示標方向
迅速離開
以下這些方式
同樣能夠
有效躲避煙氣侵害
為逃生爭取時間
如何減輕濃煙對人體的侵害?
0 1
源頭減少煙氣
裝修時盡可能選用不燃或難燃性建筑材料,減少煙氣的產生;設計防煙分區,使煙氣集中于特定空間,有利于通過排煙設施將煙氣排至室外。
0 2
了解濃煙發展路線,不與其爭鋒
高層建筑的電梯間、樓梯、通氣孔往往是火勢蔓延上升的地方,要回避。煙火上行,人要下行。無法穿越著火層時往上層尋找合適的避難地等待營救,并做好防煙措施。
0 3
帶上防煙面罩
火場逃生宜采用彎腰低姿的方式前進,因為在貼近地面的空氣層中,煙霧較為稀薄,建議家中常備防煙面罩,以備不時之需,緊急時刻也可以用濕毛巾捂住口鼻減少濃煙帶來的灼傷感。
04
大量噴水
必須要待在房間避難時,關閉與煙氣相通的門窗,并用浸濕的衣物堵住門窗的縫隙減少煙氣的進入,在屋內大量噴水降低濃煙的溫度和密度,抑制濃煙蔓延速度。
0 5
關閉防火門
常閉式防火門在平時一定要處于關閉狀態,在人員走動時再進行打開。火場逃生進入疏散樓梯間時,時間再緊也要關閉防火門,防止煙氣、火苗從防火門處蔓延,為自己和他人的逃生爭取更多的時間。
來源:唐山消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