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作者原創文章,無授權轉載抄襲行為一律追究到底!
作者:磊子講史
有時候你不得不承認,印度這個國家是非常有趣的,有趣就有趣在它總是能做出很多讓你覺得匪夷所思,但放在這個國家又毫不違和的事情。
比如就在剛剛過去的10月6號,印度的空軍航展上,前來參加活動的140萬人中,有大約數十萬人在航展結束后被困在舉行航展的沙灘上出不去了,最后盡管印度政府緊急救援,但最后還是造成了5人死亡,200多人受傷的慘劇。
不過耐人尋味的是,這場表面看上去,完全是印度自己頭腦發昏才搞出來的事端,真要說追根溯源,還的確能跟咱們扯上億分之一的關系,諸位,且聽我慢慢道來。
“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印度
眾所周知,印度這個國家,水平不高、野心不小,明明自己沒有什么特別值得一提的國家建設水平,還總是想要成為具有世界話語權的大國,而且在這條道路上,還特別一廂情愿地想要跟中國較勁,畢竟同樣身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在各個方面都堪稱印度的樣板。
這次印度航展,其實也是這種較勁的產物,因為就在下個月的12到17號,咱們珠海航展就要開始了,而印度政府就覺得,自己一定要搞一個比珠海航展規模更大,而且還要比珠海航展更早的航展活動,壓過中國一頭,讓世界看看誰才是第三世界國家的航空技術領頭羊。
所以這次印度航展,基本可以說是在完全倉促的環境下籌辦的,活動場地、活動規劃以及人員的流通和疏散,基本上是沒有什么規劃,而且這次航展印度還想搶一個世界吉尼斯的記錄,那就是“全球人數最多的航展”,那就更不可能量力而行了,肯定是去的人越多越好,結果最后搞出這種事情,其實也是意料之中的。
另外,印度政府選的這個舉辦場地其實也有挺大的問題,選的地點是金奈海灘,這個金奈海灘在孟加拉灣附近,本來就是個相對狹長的地帶,進去容易,但是想出來難,當人數過多的時候,如果沒有政府組織有序的撤出,極其容易出現踩踏事故,更不說這個時候印度的夏天還沒完全過去,氣溫都高達近四十度,在海灘上被曬得天旋地轉幾乎要暈厥的人群,一窩蜂在活動結束后都想趕快離開,那畫面真的是不忍直視。
在這次事故爆發后,不少親臨現場參加航展的人,都在社交平臺X上分享了自己拍攝的視頻,畫面中幾乎無一例外地,全都展現了整個航展結束后的混亂場面:原本金奈地區的公共交通設施平均客流量每天只有5.5萬人次,結果在6日當天下午猛增至30萬人;而在活動現場擁堵的人群,面對酷暑的暴曬,現場準備遮陽傘和飲用水都非常有限,搞得不少人不得已要敲開金奈當地住戶的家庭,來求取飲用水解渴;最后甚至還有人忍不住了,直接翻閱了護欄爬出場地離開。
總之,現場是一片狼藉,而對印度政府的批評,也是不絕于耳,那么印度政府是怎么回應的呢?
司空見慣的組織無能
其實比起外國網友,印度本國網民對印度政府的抨擊顯然是更加激烈的,比如這次航展事故后,有一位X平臺的用戶就這樣評價這次航展:“這是我有史以來最糟糕的經歷。航展很精彩,但規劃很糟糕……有許多小孩走失,很多人暈倒。沒有像樣的進場和離場規劃,這一次的金奈海灘是一場徹底的噩夢。”
另外一位網民則評價了航展后印度交通系統的崩潰:“糟糕的治理和交通管控。從薩達爾-帕特爾路到阿迪亞爾橋的整個路段都是滿的,沒有一點空當,可悲。”
不過印度政府對網民的反應基本就是一個態度:“裝死”,負責舉辦航展的泰米爾納德邦首席部長斯塔林,面對航展出現的亂象也不曉得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總之他在6號當天,反倒是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一張自己為航展鼓掌的照片,至于蒞臨活動的印度空軍參謀長辛格就更是沒動靜了。
當然,這個表現也不能說超出了印度政府的一貫態度,事實上印度政府在面對大型活動的組織問題上,一貫都是采取三不政策:“不規劃”、“不管理”還有“不回復”,儼然一副“萬法自然”的超脫精神,遠的不說,就在三個月前的7月2號,印度北方的哈特勒斯邦的一場宗教活動中,原本定下來5000人的參加名額,誰知道當天去了1.5萬人,可想而知,活動結束后到底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態,在這次踩踏事故中,共有130人死亡,還有數百人受傷。
而如果再翻開看看去年的報道,最魔幻的現實就出現了,實際上你會發現,印度的大型活動不出事故才是不合理的,每次出點事故造成一些人員傷亡,反而顯得非常正常:
2023年2月4日,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的一場節日聚會上發生踩踏事件,造成至少4名女性死亡、8人受傷;
2023年10月23日,印度比哈爾邦發生一起踩踏事故,包括兩名婦女和一名兒童在內的3人在該事故中喪生;
2023年11月25日,印度南部喀拉拉邦一所大學發生踩踏事故,造成至少4人死亡,多人受傷……
當然了,咱們實話實說,事后印度政府也不能說是一味裝死,比如莫迪就曾經許諾,要給他執政期間任何受到事故傷害的死者家屬,每個人合2400美元的盧比賠償,雖然到手的可能不一定有四分之一,但你別管給多少,反正是給了。
但問題來了,難道一開始就做好不是最好的嗎?好好管理大型活動,組織大型集會,真的有這么難嗎?
你還真說對了,對于組織無能的印度政府來說,咱們司空見慣的事情,他們就是這么難做到。
為什么印度政府的執行能力這么差?
對印度稍有了解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印度這個國家的政府機能是非常低效的,這里的“低效”還不僅僅指的是印度政府老生常談的貪腐問題,而是印度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在執行力上都有極大的欠缺。
舉個簡單的例子,印度北方有個賈坎德邦,這個邦從1977年的時候,就對本邦內的老百姓承諾過,要修一個大壩,如果放在咱們這邊,可能“集中力量辦大事”,花不了幾年就修好了,更何況是這種民生工程。但印度這個大壩你猜修了多久?42年,近半個世紀兩代人都沒了,到了2019年才修起來。
更逆天的是,這個前后花了220億盧比,差不多22億人民幣了,結果正式投用不到24個小時,直接坍塌了。22億修了個殘廢工程,事后當地邦政府把鍋推給了老鼠在堤壩上打洞,問題是你一個鋼筋混凝土的工程,還能讓老鼠打洞給弄壞了?
由此可見,連民生工程印度都做得效率和質量雙低,更何況這種大型活動呢?
而且說難聽的,“印度”這個國家本身,其實是當年英國殖民政府勉強拼湊起來的,現在我們看到的印度,雖然土地廣大,但是不同區域間連語言和文字都無法徹底統一起來,建國幾十年來,在國家和民族向心力的凝聚上,印度不能說無所作為,但是進程也是非常緩慢的。
所以在這種現狀之下,一個既沒有民族認同感,又沒有政府執行力的印度,如果要指望他能夠有強大的組織能力,那才是癡人說夢,對印度來說,當前最好的方式并不是去盲目策劃一些大型的國際活動,而是想辦法先“修煉內功”,讓自己的人民融入到一套文化體系下,再去想讓自己登上世界舞臺,去展示國家本身的力量。
不過大概率印度是做不到這點的,因為在現在印度這套所謂的“民主制度”下,所有具備野心的政客,最希望做的就是先讓自己掌握權力,塑造人設,那么組織大型活動就成了一個最好的方式,別的不說,就像這次的航展,造成傷害了當然是個問題,但是反正事故次數也多,“虱子多了不愁”,可要是撞了大運,能夠順利進行下去,那就又是一波政績了。
再說了,雖然這次航展出了踩踏事故,但至少航展中的蘇-30MKI戰斗機和“孔雀”直升機飛行表演還是很成功,沒出現跟今年初一樣,國產“光輝”戰機首次亮相就摔了的丑聞,對印度來說這難道不是更好的事情嗎?
前幾年武器裝備頻發出丑和出故障,今年的航展至少武器沒毛病,這方面沒丟人現眼,對印度來說就已經是濕婆保佑了。
所以說,咱們就不能拿自己的邏輯去衡量印度,咱們認為所謂“丑聞”,可能放到印度身上都是一種進步,那句話怎么說來著:“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哪怕印度是走一步摔一個跟頭,對他們自己來說就已經勝過了昨天的自己,明天印度必將越來越好。
只不過,在事故中受傷甚至失去生命的那些普通印度老百姓,就不知道會不會這么想了。
反正在印度政府眼里:“區區踩踏,還算個事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