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想敢創 奮勇拼搏
為廣工學子點贊!
接下來,跟著工仔一起
認識這些獲獎團隊吧!
金獎項目
團隊致力于突破“膠粘”瓶頸,聚焦粘接場景受限、生產成本高、催化劑活性低三大痛點,推出三大核心技術,突破國外技術封鎖,實現國產替代。目前已成為國內首家實現增粘劑與單原子鉑催化劑工業化生產的企業,擁有300多個自主研發配方,立志打造“隱形冠軍”企業,成為有機硅深加工細分領域國內第一股,助力膠粘劑原料全面實現國產替代。
銀獎項目
團隊直面我國芯片封裝領域高端互連材料的“卡脖子”問題,依托省部共建精密電子制造技術與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針對功率半導體互連銀膏中國外壟斷價格昂貴、安全隱患大、制備工藝污染嚴重的問題,團隊通過首創原位一步法、創新單分子絡合包覆技術、自研液相循環裝置等三大核心技術,成功實現了綠色納米銅膏批量制備工藝。
團隊自2024年6月揭題命題企業奧士康發布的命題“AI時代下的高性能與強兼容性電路板用阻燃技術和產業化”,針對AI時代下高算力設備的需求,研發高性能低成本新型磷系阻燃劑,重點提升熔點、介電參數、含磷量,以顯著增強電路板阻燃效果和兼容性,具備規模化生產能力,完成答題。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國產替代,助力區域經濟發展。聚訊新材,我們在路上!
在大力發展交通強國戰略的時代背景下,提升橋梁伸縮縫使用壽命已成為提升橋梁工程質量的關鍵任務。縫韌者團隊聚焦于橋梁伸縮縫錨固區混凝土耐久性問題,基于粉煤灰和礦渣開發的高性能膠凝基體,結合混雜合成纖維強韌材料,研發了一種能夠在正常服役條件下實現裂縫自修復的新型橋梁伸縮縫修復材料。該材料賦予伸縮縫良好的沖擊韌性以及延性,使橋梁伸縮縫服役壽命顯著提升,對于橋梁的穩固久安具有重要意義。
團隊專注于攻克鄉村黑臭水體治理的痛點問題,依托科技力量,創新性地提出“先泥后水”的治理模式,并成功研發出兩款高效治理產品。團隊秉持將專業學識轉化為美化鄉村環境實際行動的宗旨,積極響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號召,緊密對接鄉村振興的宏偉戰略,以科技為翼,為鄉村水體的清澈與生態的復蘇貢獻力量,讓碧水環繞的美麗鄉村成為現實的圖景。
團隊通過創新尾水處理設備,研發出一體化高效節能尾水處理設備,為養殖行業和政府部門提供一站式服務,涵蓋尾水處理、水質監測到生態凈化,引領行業向智能化轉型。團隊受到國家級、省級等官方媒體的關注與報道,有效推動了養殖尾水處理技術的保護與應用。同時,榮獲多項國家級、省級榮譽,彰顯了團隊在生態資源環境領域的專業實力與創新精神。
一直以來,學校黨委高度重視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的組織與項目培育工作,給予各項目團隊全方位指導與保障。校長邱學青強調,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等高水平競賽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抓手,學校相關部門、各學院要以參賽備賽為契機,構建“賽創融合、專創融合、產創融合”的育人體系,培養一批創新創業生力軍。學校黨委副書記陳卓武多次主持召開備賽工作會,慰問指導參賽師生,勉勵項目團隊永葆闖的精神,精進創的本領,展現廣工人不斷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風貌。
圖 | 邱學青與師生座談交流
圖 | 陳卓武慰問指導參賽團隊
黨委學生工作部牽頭備賽,遵循“大力宣傳、積極動員、精心組織、系統培育、融入全程”的思路,深入開展項目遴選、培育等工作,聯動教務處、科學研究管理部、研究生院、產業技術研究與開發院、創新創業學院、校團委、對外聯絡與校友事務辦公室等相關職能部門及二級學院充分調動師生積極性,挖掘培育優質項目,全力備賽。
在本屆校賽中,共有3287個項目、13019人次參與其中,學校注重對參賽學生創新能力、科研思維、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通過制度保障、文化熏陶、平臺搭建和項目培育等多視角形成合力,全面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在整個備賽周期,線上線下開展集訓營4期,全真模擬測試3場,根據學科領域、賽道組別、線上線下開展110余場一對一項目輔導,為10個項目成功入圍國賽摘金奪銀打下了堅實基礎。
圖|師生團隊認真備賽
學校高教主賽道創業組項目連續兩屆勇奪大賽金獎(2023年獲高教主賽道本科生創業組金獎),是學校近年來培養學生科研成果產業化的積極嘗試和育人成效的集中呈現,同時也彰顯了學校與產業深度融合、高質量服務經濟建設主戰場、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卓越成效。在學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高質量推進“1+2+3”攀撐計劃學科提升工程的進程中,將會有更多更優秀的創新創業項目涌現,不斷濃厚學校創新創業氛圍,促進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為進一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貢獻廣工力量。
圖|師生團隊合影
據悉,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4)由教育部等12個部門會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共有來自國內外153個國家和地區5406所學校的514萬個項目、2084萬人次報名參賽,450個項目獲得金獎。
祝賀獲獎團隊!
愿廣工學子
在新的征程中
勇敢追夢,開創未來
邁向更加廣闊的前景
來源|學生工作處
運營團隊|學生新聞中心
編輯| 楊莉莉
責編|王宇涵
初審|李成瑤
復審|杜清
終審| 張育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