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門診實錄
“朱醫生,你說中成藥可以不用吃嗎?我一天又要吃中藥又要吃西藥,再加上中成藥我實在是沒來不及吃藥了。”病人抱怨道。
“中成藥你放在什么時候吃的?”我問。
“我放在中藥之后的40分鐘喝的,你不是說西藥和中藥要間隔40分鐘嗎?”病人說。
“那你西藥什么時候喝呢?”我追問。
“那就再間隔40分鐘呀,不然怎么辦?”病人回答。
“中藥湯劑和中成藥能一起吃的。”我說。
“啊?這是為什么呀?中成藥不是西藥嗎?不是應該和湯藥間隔開來吃的嗎?”病人不解道。
“其實中藥與中成藥是一回事,是可以一起喝的。”我說。
中成藥的由來
中成藥自古有之,以《金匱要略》為例,其中有一個藥方叫鱉甲煎丸,這是一個由25味中藥材組成的大方子,其中藥材比如鱉甲就需要和灶下灰和清酒一起熬制成鱉甲膠狀方能入藥,光鱉甲膠就耗時頗長,并且25味藥各自有不同的炮制方法,有需要先煮的,有的需要先烤炙,最后通過復雜的步驟才能煉制成鱉甲煎丸,因此大家可以想象到如果遇到一個急癥重癥病人是肯定來不及當場配置藥丸的,所以事先把藥裝備好是符合實際情況的,這一類先準備好的并且能保存較長時間的中藥制劑就是中成藥的早期形態。
中成藥另一個重要的作用是便于攜帶和服用,同時可以提高看病治病的效率。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感冒發燒可以服用小柴胡湯來治療,這個小柴胡不管是顆粒還是膠囊亦或是片,其實藥方組成都是小柴胡湯,但如果將小柴胡的所有中草藥放在一起是一個不小的藥包,體積和重量都是有一定量的,加上再服用的時候還要進行煎煮,那是非常不方便的。而藥片和顆粒等中成藥就解決了時間和空間的問題,使感冒發燒的病家可以及時服用上藥物。中成藥其實就是與西藥口服藥有相似功能的中藥劑型。
朱氏內科與中成藥
很多病人會有疑問,既然開了中藥湯劑了為什么還要開中成藥,這不是重復嗎?其實不然,這是因為中藥湯劑也是有一些局限性,比如帶有毒性的中藥材就不適合加入湯劑,但沒有這一味藥材其療效會相差很多,比如治療關節疼痛的“馬錢子”,這個藥炮制起來非常麻煩,步驟不當就會造成中毒,因此使用含有馬錢子的中成藥則稱為了臨床上既有效又安全的方法。
除了有毒的藥材,氣味太過于腥氣和難聞的藥材在使用的時候,其做在中成藥中更讓病人能接受,比如紫河車,刺猬皮等。還有些病人對于蟲類等動物類藥材很害怕,但如果開具含有蟲類藥成分的中成藥則病人一般都能接受。還有一類是芳香類和貴重藥材,這一類藥材普通老百姓自己回家煎煮很難處理得當,因此我也會開具相應的中成藥來避免這一類問題。
總體來說中成藥的目的是為了彌補中藥湯劑的某些短板,而不是增加病人的服藥負擔。
中成藥的服藥時間
在解釋清楚了中成藥的古今含義以及臨床使用的理由之后,那大家就能理解為什么我會讓病人將中成藥和湯劑一起服用了。因此本身我開具的中成藥就是湯藥的一部分,湯藥和中成藥組合起來才是我開具的完整藥方。這種用法自古就有傳統,比如治療遺尿的“金鎖固精丸”就是用鹽湯送服藥丸的,鹽湯也是也是一劑湯藥其作用是將藥力引入腎中。
當然這只是我朱氏內科用藥的理念和方法,不代表所有的情況,大家具體情況還是要咨詢自己的開方醫生,因為不同流派和治療方法用藥的順序和時間是不同的。
新書《醫說就懂的中醫智慧》全國上架
《我想問中醫——100個實用中醫小知識》
朱氏內科非遺傳承人又來總結啦!
在我沒有特別說明的情況下,我開具的中成藥和湯藥是可以一起服用的,這樣就減少了病家的服藥頻次和壓力。當然大家可以用溫水吞服中成藥,并不要求一定要用湯藥送服。
希望大家理解因為現在各種原因導致很多傳統的中藥材已經很難在中藥房中出現了,但傳統的用藥方法不能因為客觀條件的改變而止步不前,因此遵循中醫治病需變通的原理,我在必要時會采用中成藥來解決臨床某些藥材短缺的問題以尋求更好的臨床療效。
發現“分享”和“贊”了嗎,覺得有用就點一下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