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式現場
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CUA)主辦的第三十一屆泌尿外科學術會議(CUA2024)于9月19—22日在天津召開。CUA主任委員、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黃健教授在開幕致辭中總結了CUA第十二屆委員會近年來開展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CUA凝聚全國泌尿外科同道的力量,扎實推進“引領學術、加強研究、培養人才、提升臨床、公益科普、國際交流”六大工作任務,推動了我國泌尿外科事業的全面蓬勃發展。
大會設立了主會場及18個分會場,500多個專場報告以及78臺手術演示。眾位專家學者的報告和經驗交流為與會人員帶來了泌尿外科領域的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在技術創新方面,國產機器人在手術中的應用是非常大的亮點,在各大報告中,有很多與之相關的基礎研究、轉化研究以及臨床研究成果的展示。我國泌尿外科界的人工智能技術、內鏡技術、影像技術、超聲技術、激光技術等都在大會上進行了良好的展示。
▉人工智能(AI)助力膀胱癌診療的探索
黃健主任委員在大會報告中分享了自己團隊在AI助力膀胱癌診療方面的探索。
團隊對高級別尿路上皮癌細胞、非典型尿路上皮癌細胞、陰性細胞分別進行標注,通過機器學習技術,提取數據,從而構建了AI細胞學診斷模型。該模型借助掃描儀自動化掃描生成的高分辨率數字病理圖像,能夠高效地自動識別出腫瘤細胞,顯著提升了診斷效率,診斷的準確率高達89.6%,相較于傳統方法提高了約30%。
卡介苗(BCG)誘導灌注是中高危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NMIBC)患者的金標準,團隊通過整合HE病理圖像、免疫組化(IHC)病理圖像、內鏡、影像數據以及臨床資料,構建了一個多模態AI融合模型。該模型能夠準確區分BCG灌注治療的有效與無效患者,準確率達86%,從而為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了重要指導。
▉科技進步促進外科學發展
CUA候任主任委員、解放軍總醫院張旭院士作了“科技進步促進外科學發展”的報告。報告指出,外科手術機器人作為現代科技發展的集大成之作,具有比肉眼看得更清、比人手更靈活更穩定的優勢。腔鏡手術機器人系統進一步拓展了微創外科的可能與極限。
AI貫穿術前、術中、術后全流程,將徹底改變外科診療模式。在術前診斷方面,對CT、MRI、內鏡等影像檢查結果,利用AI可以加強對惡性腫瘤的分辨能力,從而對手術風險分級及預后進行預測;在術中評估方面可以利用AI進行手術水平打分、路徑規劃、手術指令集生成等;在術后預測方面可利用AI通過術前、術中信息來預測術后并發癥和手術預后。
▉內分泌干擾效應與前列腺癌進展:專科—基層醫療協作體研究示范
CUA副主任委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魏強教授在會上以“內分泌干擾效應與前列腺癌進展:專科—基層醫療協作體研究示范”為題作報告。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聯合四川省綿竹市人民醫院、四川省廣安市人民醫院、四川省郫都區中醫院等基層單位建立了納入包括基因組、表型組、暴露組、蛋白組等多維度信息在內的社區自然人群隊列。
由魏強教授團隊等開展的內分泌干擾效應研究發現,雄激素剝奪治療(ADT)后,全身T細胞出現衰老現象,CD4+T細胞水平顯著降低,而NK細胞比例顯著升高。這些變化與前列腺癌微環境中的免疫浸潤狀態密切相關。本研究為內分泌干擾效應與前列腺癌進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路,強調了多學科合作和組學研究的重要性。
(供稿: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