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一個西北老漢的千里騎行

0
分享至

相比每天腳踩在泥土里,那是種完全不同的生命體驗。在往后日復一日的田間勞作中,他也會再抬頭望向天空,但多半是在觀察雨水什么時候到來。

文丨新京報記者叢之翔

編輯楊海

校對李立軍

?本文7669閱讀9分鐘

76歲這年,西北老漢陳有銀出了趟這輩子最遠的門。在剛過去的“史上最熱夏天”,他一個人,騎著一輛談不上輕便的單車,僅靠路牌和問路,一個月走了1000公里,從西安到達武漢。

在此之前,他是個老實本分的農民,打理著兩畝旱地,拉扯大一雙兒女。大多數時候,他關心的都是天氣、莊稼,還有漏了10年雨的老房子。在村口墻根邊或者樹蔭下諞閑談的老人堆里,他沒什么起眼的地方。某種程度上,他的生活就像村外一成不變的黃土嶺,單調、重復,“一句話就能講完。”

唯一值得說道的,是他曾在河南開封當過5年空降兵——這已經是家人、鄰居知道的,關于這件事的全部。那是50多年前的老黃歷了,沒人記得,也沒人在意更多細節。

同樣沒人留意的是,在8月8日的炎熱午后,陳有銀為老伴兒和孫子做好飯,像往常一樣出門溜達。他路過熟悉的院墻、結滿果的柿子樹,直到村口那間修車鋪,再往前就要出村子,上國道。但他沒有停下,腳下的頻率反而更快了。

在家人和村民的小憩時分,陳有銀悄無聲息地開始了自己一生中最遠的一次出行。最初的目的地是500公里外的開封,只有他自己知道。


陳有銀在家里做飯。新京報記者 叢之翔 攝

出發

陳有銀的第一站是60公里外的灞源鎮。大約二十年前,兒子帶他去灞源看親家,鎮上的人說,附近有條公路通往河南。他記下了,“回開封看看”從一種縹緲的想法,第一次變得真切起來。

但那時他哪兒也去不了,老伴兒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癥,身邊離不開人。再往后,孫女孫子相繼出生,兒子兒媳進城打工,他的生活被照看一老兩小填滿。

這幾年,家里光景漸漸好起來。老伴能拄著拐杖走路,精神也逐漸恢復了正常。孫女上了大學,孫子讀高中,他才卸下擔子。

終于可以出發了。他騎出村子,沒有智能手機,靠著二十年前的記憶一路向東。中午,太陽持續烘烤著干燥的黃土地,公路兩側的樹木都被曬得耷拉下枝條,知了拼命地叫著。身旁來往的渣土車軋過馬路,隆隆作響。當天最高氣溫超過35℃,但陳有銀說他感受不到炎熱,即使沒有一絲微風,也覺得暢快。

“心情激動得很。”回想起當天的情形,他咧嘴笑起來,又隨即收回。對他來說,這種感覺是奢侈的,他總是強調自己的農民身份,認可只有本分、勤勞才是美德。

事實確實如此,至少在西安藍田侯家鋪村,村民都知道,“陳有銀閑不住。”

與大多數上了年紀的西北莊稼漢一樣,陳有銀個頭不算高,四肢精瘦,短發茬貼著頭皮,背有點佝僂。每天五六點鐘,月亮還掛在天上時,他就已經把被子疊好,在院子里洗臉了。

從村口一路向北,步行十多分鐘,就是一片望不到頭的黃土坡,村民管這里叫“嶺”,上面是耕地。

八月正是農閑時節,六月收下的麥子已曬好入甕,麥種要等十月才撒下地。但陳有銀洗漱完,就扛著鎬上嶺去,把地里結塊的土挨個敲碎,為播種做準備。

即使在老伴兒病重的幾年,他也沒撂下那幾畝旱地。有時,兒子陳東毅覺得父親就像一頭“埋頭干活的老牛”,他難以理解,如今犁地、收割、播種這些活兒機器都能干,父親還要自己上手。

誰都沒想到,一個如此本分的農民,會在76歲的年紀突然騎車遠行。不過在老人的講述里,這場出乎了所有人意料的決定,只是一場輕描淡寫的“說走就走”。

通往灞源鎮的路上,單車軋過碎石子,車筐跟著輕微抖動,里面裝著他的全部“行李”——一個塑料袋,一部老年手機、一本上了年頭的電話簿、兩件短袖、一條毛巾,以及一件軍用雨披。 除此之外,他兜里還揣著1400元現金。

這些都出賣著他這次出行的決心: 錢是逢年過節親戚給的,他一直偷偷攢著,藏在北屋的木箱里——家里的錢歸老伴兒管,這幾乎是他的“全部積蓄”; 老年手機的電池被他在出發的前一刻摳掉,“兒女知道了肯定不讓我去”; 電話簿里記著老伴兒的身份證號、戰友的電話等最重要的信息; 那件軍用雨披,他之前從沒穿過,那是他退伍后留存至今的唯一一件軍用品,“平時不舍得淋。 ”

還有這輛“體型”小一些的單車。家里有輛“二八大杠”,但他老了,蹬著費力,他篤定了這次一定要騎到目的地。

輪胎越轉越快。按照陳有銀的計劃,他要在天黑前趕到灞源鎮。

出了村子,穿過一個工業園和一條步行街,他一路下坡,來到灞河邊。老伴兒病情好轉后,兩人常到河邊散步。他喜歡讀路邊工廠的名字,總是感嘆:“現在私人開的廠都這么大了,叫有限公司,無限公司是什么樣的?”

沿著灞河再往東,眼前的景色就開始變得陌生。這是他第二次,踏上一段只屬于自己的路。


年輕時的陳有銀和愛人。受訪者供圖

部隊

好久沒這么旱過了。

八月初,西安藍田阿氏村村民張紅年地里的60棵櫻桃樹陸續干死。每天,他都到地里砍掉些樹干,用拖拉機運走賣掉。

空閑時,他會打開智能手機,在戰友群里聊天。1970年11月,他坐上拉牲口的悶罐車,在草席上湊合一夜,到達河南開封,成為一名空軍空降兵。

同去的還有附近村一個長相精神的小伙。后來,兩人被分到不同的連隊。張紅年經常聽說這個老鄉訓練認真,內務整齊。小伙的名字叫陳有銀。

因為相隔不到5公里,退伍后兩人經常聯絡,他們總在一起回憶當兵時的經歷。

陳有銀妻子患病后,兩人聯絡得少了。每次去老戰友家里,張紅年總見他燒水、掃地、做飯,沒停地干活兒。

近些年,戰友們聚過幾次,桌上的主題永遠是懷念部隊生活。陳有銀幾乎每次都去,他把聚會的合影和退伍證放在一個塑料袋里,跟存折一起保管。

陳有銀最愛講高空跳傘。飛機爬升到八百多米,機艙門打開,強風撲面。下墜時,他被吹得睜不開眼,他喜歡傘包打開前的下落過程,身體充分張開,失重感占據大腦,“什么都不想了。”

相比每天腳踩在泥土里,那是種完全不同的生命體驗。在往后日復一日的田間勞作中,他也會再抬頭望向天空,但多半是在觀察雨水什么時候到來。

陳有銀從父親那里繼承來了農民的身份,也繼承了農民的命運。他的生活被黃土包圍,當兵是人生中難得的亮色。

“家里的事、地里的事非常繁多。”在農村,不澆水莊稼就不發芽,草不鋤莊稼就長得慢,房子不修就會漏水。

“當兵,總是和當農民不一樣。”他總結。

談起村子和家庭時,他總是低頭看向別處。有時摳摳褲子上的泥點,有時摩挲著茶杯,抱歉地笑笑,“就是農村那些事唄。”

可一提起部隊,他有說不完的話。發射炮彈的步驟,炮身角度與射程的關系,支撐的土坑該挖多大……他的眼睛亮起來,流利地說起普通話,原先不知道放哪里才好的雙手快速比畫著。

這些年,他接到過不少戰友的來電,談起回開封看部隊的經歷。有的戰友自駕去,有的坐孩子的車,還有的坐火車、高鐵。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陳有銀就會聽戰友說起開封的變化。

他也終于上路了,用自己的方式。

一下午的騎行,陳有銀趕在天黑前到了灞源鎮。找地方休息時,他從路人口中得知,去河南的公路在九間房附近。來的路上,他見過這個名字,盡管腿腳已經發酸,但他想要盡快趕到目的地,來不及睡下,陳有銀就要原路折返。

天徹底黑下來,山里無風,除了車輪摩擦地面的噪音,陳有銀聽不到別的聲響。山和山之間就“一拃寬”,中間灑滿了星星。空氣不再是白天那般燥熱,他弓著背,推著車緩緩上坡。

嘟嚕嚕的引擎聲打破了寂靜。一輛摩托迎面駛過、遠去,聲音漸漸小了,又漸漸大起來——它調頭了。

陳有銀警覺起來。摩托車的燈光越來越亮,他放緩腳步,對方也慢下來。陳有銀站定,摩托也停在他身旁。

“同志,我看到你往前面走,怎么調頭又跟在我后邊?”

“我想給你照亮。”聲音從頭盔下傳來,然后遞出一瓶水。

是個女同志,陳有銀聽出。他連忙道謝,讓對方繼續趕路。

兩個陌生人借著車燈,站在空無一人的山路上完成一場最簡單的對話,甚至沒有道別。女同志騎車離開,他繼續推車前行。

不一會兒,紅藍閃爍的燈光從身后打來,是一輛警車。應該是剛才那位女同志叫來的,看他神志清楚,確認安全后,警察才離開。

事后回想起來,他感嘆自己遇到了一個好人。遺憾的是,他沒有看到對方的樣子,但對她聲音的記憶更深刻了,那總能讓他想到善意。

不知走了多久,陳有銀終于到了九間房。街邊的商鋪都關門了,他把雨衣鋪在商店的屋檐下,脫下涼鞋疊起來,壓在下面當枕頭,躺下就睡著了。


陳有銀(第二排右一)和戰友的合影。受訪者供圖

騎行

父親失聯后的幾天,陳東毅和姐姐急得合不攏眼。

平時,父親很少和他們說心里話,他要強,遇事不愿意求人,自己硬扛。

為了省幾塊錢的公交費,父親騎自行車來回40多公里給母親開藥。母親在西安住院,他去看望,自己塞口饃墊墊,給母親在食堂買雞腿。

還有一次,父親的錢包在醫院丟了。那時,姐弟倆都在西安上班,父親不想麻煩他們,一聲沒吭,自己走回了家。

他們覺得,父親不會尋短見。這些年,家里狀況比之前有了很大好轉,父親也輕松了不少。

兩人四處打聽,最后在監控錄像里發現了一閃而過的父親,他的身影消失在藍田縣的邊緣。事后回想起來,陳東毅記得,一個遠房表哥曾提到,多年前父親說過,想回當兵的地方看看。

騎車去500公里外的開封?他難以置信。父親一輩子只出過兩次遠門,一次是坐火車去當兵,一次是自己開車帶他去甘肅看三伯。

陳有銀一生中的絕大多數時間都在侯家鋪村度過。從很多方面看,他都算是個稱職的農民。可在村民眼里,他又有些不同——他總是穿得整整齊齊,喜歡帶領短袖,每次都要把扣子系到頂,村民說他“不像個農民。”

村里的老人聚在一起聊天,陳有銀不愛說家長里短,愛聊戰爭、歷史,還有進出口貿易。

前些年,兒子給家里添了臺電視,陳有銀不愛看連續劇,反倒對各種紀錄片感興趣,《動物世界》《海洋》……

他喜歡更廣闊的世界,更想要自由。這次去開封,他也考慮過坐火車,但那樣就只能坐在車廂里,透過玻璃看外面,到站才停,“不自在。”他選擇騎自行車去,不管有多遠,“想到哪到哪,想停下停下。”

只是沒有導航,往哪走成了問題。大部分時間,陳有銀的解決方案都是看路牌,上次走錯路后,他開始問人。

“同志,開封怎么走?”在陜西,不少人會直接給他指方向。

進入河南后,被問到的人大多會先愣住,然后好奇一個西北口音的老頭,騎著輛款式少見的自行車,怎么會出現在外省的鄉道上。

回答多了,陳有銀就在問路前加上一段自我介紹。人們聽完,都會豎起大拇指,“太厲害了”“佩服”。

從九間房北上進入渭南,再一路向東,陳有銀又騎了兩天,終于出了潼關。

逐漸地,山路漸漸多起來。大路車多,他喜歡走鄉道。無人機掠過田地,灑下霧狀的藥劑,路兩側堆著成垛的苞谷。穿過豫西山區,綠色越來越多,梧桐樹、蘋果樹、葡萄藤,還有不少第一次見的、叫不上名的植物。

在家時,黃色是主色調。路旁總是焦黃的土臺,干燥的崖壁上鑿出幾個窯洞,鑲著暗黃的木門窗。風一吹,細細的黃土就從地里揚起。

車筐里的東西也漸漸多了。他撿來三個塑料瓶,到加油站接水喝。又撿來一件西服外套,晚上睡覺時蓋著。塑料袋里多了一包“水紙”,被他小心翼翼地拿汗衫裹了起來。

那是一個開轎車的年輕人送的。那天中午,聽完陳有銀的自我介紹,年輕人先遞來水,陳有銀擺擺手,指了指車筐里裝滿水的塑料瓶。

年輕人又拿出一包紙抽:收下吧,老人家,熱了擦擦汗。陳有銀沒再拒絕。

后來,陳有銀發現包裝里的紙竟是濕的,也不粘手,擦過后皮膚冰涼涼的。陳有銀管它叫“水紙”,用過一張后,他擔心水紙被太陽烤干,就珍藏起來。之后再沒用過,他想帶回家給孩子看看。

有時,他也不是一個人獨行。騎摩托車、電動車的與他同行幾十米后,就會加速開走。而那些“輪兒有半人高,要趴著騎”的公路自行車會和他同行較長一段路。

年輕的騎行者們佩服他的勇氣,一次次給他遞水,但都被陳有銀禮貌地拒絕。遇到上坡時,他們便不得不分開了。陳有銀下來推車,騎行者們站起身發力,沖上坡頂。

騎著他這輛實心胎的單車,沿著黃河向東,陳有銀到達了三門峽。再往前,他也不記得那些地名了,直到有天他在路旁看到一座比兩層樓還高的雕像。

“劉秀(東漢開國皇帝)。”陳有銀想起來,他二十歲出頭在地里干活時,老人總講“劉秀走南陽”的故事。他這才意識到,自己已經到了洛陽,東漢的首都。

陳有銀站在雕像石碑前,把上面的字挨個讀出聲。他本想和劉秀雕像合影,但不會用手機拍照。沒時間感嘆,他又上路了。

不經意間,就又走了段彎路。前一天,他騎到一片苞谷地,上面堆著剛收的苞谷,他在旁邊湊合了一夜。次日傍晚,騎了一天,他又回到那塊地旁,那堆苞谷都沒挪地兒。

“這是咋回事呢。”他笑出了聲。就當和這堆苞谷有緣分吧,那天夜里,他躺在前一晚睡過的地方,身邊的馬路上重卡駛過,地面跟著震顫,引擎聲灌進耳朵。這些都無法阻止困意,就著新收苞谷的香味,他很快睡著了。

再往前,一些熟悉的地名出現了。登封煤礦、青龍山、二七紀念塔……當兵時,每年連隊都會前往豫西拉練。這些地方,他要么聽過,要么去過。

一路向東,終于到了開封。


陳有銀家的旱地。新京報記者 叢之翔 攝

心愿

要回部隊了。陳有銀先花了十多塊錢,找到一個理發攤剪了一次頭,刮了一次臉。又花了20元左右,進了次澡堂,換上干凈的衣褲。這30多塊錢,是他一路上最多的兩次單筆開支。

一切完畢后,他憑著記憶,騎向部隊駐地。

門口的哨兵攔住他,這是營房,不能進。

“我在這里當過5年兵,當時用的是85加農炮……”他一股腦地向哨兵講了十多分鐘當年的訓練細節。

哨兵向上級匯報后,一名軍官將他帶了進去。軍裝、營房、操場,一切都變了。50多年過去,連隊里早就沒有他認識的人。那位軍官穿著迷彩制服,不再是當年的綠上衣和藍褲子。

大部隊外出訓練了,營區空蕩蕩。來到訓練場,陳有銀只能認出一件訓練器械——大回環旋轉滾輪,戰士架在上面轉圈,訓練抗眩暈能力,“防止跳傘時翻跟頭。”

軍官帶他去看武器模型,里面有新式步槍,他叫不出型號。他想試試打靶,可又怕給別人添麻煩,臨走也沒好意思說。

“你鞋子壞了。”軍官低頭看著他的腳,他這才發現,涼鞋已經張開口子,鞋底快要脫落了。軍官帶他到辦公室,送給他一雙作訓鞋。

鞋子跟當年的大不一樣了。底子厚了、軟了,鞋面不再是純綠色,變成迷彩。他想夸鞋子好,但還是沒說出口。

見天色已晚,他獲準在軍營住上一晚。見到廁所、浴室都裝修得跟家里一樣,宿舍里的架子床從木頭變成金屬的,他心里很滿意。

這是他一路上唯一一次在室內過夜,晚上的軍營安靜極了,陳有銀撫摸著軍被,跟50多年前的感覺一樣,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心安,很快睡著。

離開開封前,他去鐵塔公園、大相國寺轉了轉。當兵時,周末外出他最愛去這兩處地方,還和戰友在附近合過影,可惜都找不到了。

退伍證上的單人半身照變得尤為寶貴,但兒子小時候和他賭氣,給撕掉了。當時,看著退伍證上空白的照片欄,他喃喃道:“從今往后,世上就沒我這個人了。”

他到了鄭州,去看了二七紀念塔。當兵時他總聽戰友提起,但從沒去過。在附近吃過午飯后,他聽到有人說,這兒離武漢不遠,順著一條路走就能到。

記憶又被勾起。入伍時,他誤以為自己要去武漢當兵。后來部隊從武漢派來一位傘訓員,他總會講起這座城市。湖北籍的連長黃火生也會頻頻提起武漢,“輪船劃過江面”“有座長江大橋”。

五十多年過去,黃火生依舊記得和戰士講起長江大橋的場景。那是一個秋日的下午,訓練結束后,他和三五個戰士圍坐一團,講起各自家鄉的風物。他是湖北荊州人,去過武漢,被當時剛通車十多年的“萬里長江第一橋”震撼。

“長江大橋有兩層,上層是公路,人和汽車走。下層是鐵路,通火車。橋下是江,有船。”

他講完,陳有銀立刻說,連長,以后我要去看看。黃火生笑,“好,我跟你一起!”

黃火生轉業后,留在了開封。他一直記得陳有銀,“踏實,有毅力,還有些倔強。”為了提高訓練成績,經常偷偷加練。

如今,他無法陪同了。因為嚴重的高血壓,黃火生甚至無法長時間講話。

在鄭州,陳有銀又要做選擇。去開封的心愿已了,向西可以回家——幾口人的飯誰來做?那兩畝旱田播種了嗎?向南可以去武漢,他想去看看連長口中的長江大橋。

“好不容易出來,再沒這樣的機會了。”他咬咬牙,把自行車車頭調轉朝南。


陳有銀一直將退伍帶回的軍用雨披收藏在北屋的甕中 。新京報記者 叢之翔 攝

抵達

在侯家鋪村,陳有銀已經失聯十多天,但他的老伙計侯順反倒不急了。

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他勸陳家人:“如果真出事,人早該找到了。”

侯順和陳有銀從小玩到老。他覺得,陳有銀肯定是出去散心了。“這人遇見事不言喘,但我能感覺到,他憋好久了。”

村里人也這么說。在他們眼中,陳有銀是個“勤苦人”, 優點是“勤快”,缺點是“太勤了”。大家叫他“銀”“銀叔”“銀伯”。誰家有紅白事,他搶著去幫忙,“人好得太太”(西北方言,意為“人不能再好了”,記者注)。

事實上,陳有銀原本有機會進入另一種人生。三哥也是當兵的,退伍后在當地分配了工作。前些年,村里時興組裝茶幾賣到外地,老伴兒離不開人,他沒法干。村旁的工業園建成后大量招工,因為年齡太大,沒工廠敢要他了。

“農民也有農民的好,沒人管你。”陳有銀說。家困住了他,也是他最大的牽掛。

從鄭州出發后,看到路上有穿校服的小孩上學,他第一次意識到自己離家已經很長時間了。他馬上想到,孫子孫女要開學,白天老伴又沒人照顧了。

他加快了蹬腳踏的頻率。換上新的鞋子后,陳有銀騎車更輕松了。他一路南下,天氣越來越熱,路邊的水塘越來越多,上面開滿了荷花。

熱得不行時,他買過幾塊西瓜和幾顆蘋果,還有一瓶可樂,他沒舍得一口氣喝掉,分兩天喝完。

他盡量保持干凈。遇到加油站,用洗手液洗頭,趕山路時,蘸著山泉水擦身子。

路上也出過一些狀況。有次騎車時他突然失去平衡,側翻在地上,膝蓋附近磕出一塊指甲蓋大的傷口,周圍腫起來了。他的十個腳趾都磨出了厚厚的繭子,有一次脫襪子時,襪線被腳拇指鉤住,趾甲劈了,他掰掉一部分。

這些都沒阻止他繼續騎行。從鄭州一路向南,經過許昌、漯河、駐馬店和信陽。一天傍晚,陳有銀見到一座橋對面的路牌上寫著“武漢”。次日,天剛蒙蒙亮,他就從車筐里拿出前天剛洗凈的汗衫換上,扣子系到最上面那顆,領子翻好。收起雨衣,騎車進城。

陳有銀騎著那輛已經破舊不堪的單車,在林立的高樓中穿行。他注意到一輛叫“小蘿卜頭快跑”的“無人車”,這讓他想起小蘿卜頭被國民黨特務殺害的故事。

他問一名清潔工,長江大橋怎么走。對方告訴他,武漢有十幾座長江大橋,指給他比較近的一座。

陳有銀朝著清潔工指的方向騎過去,直到一座巨大的橋出現在眼前。白色的索塔直沖天際,橋索向兩側延伸,勾勒出三角形的輪廓。橋面上,汽車來來往往。他眺望江面,橋下有船慢慢駛過。

站定許久,他才騎車離開。長江大橋也看了,該回家了,他打算明天一早就走。

他在一條涼椅上睡下,直到被路過的灑水車滋醒 。天還沒亮,他推車往前走,街上沒什么人,看路牌也不再奏效,他迷路了。沒辦法,他走進了旁邊的派出所。

“同志,西安怎么走?”

見他胡子拉碴,面色焦黃,褲子上沾滿了灰,民警以為他是流浪漢。要給救助站打電話,幫他買火車票回家。

“我自己能騎回去。”陳有銀拒絕。

這些天,陳家姐弟已經幾近絕望。他們找了所有能找的地方,都沒有父親的消息。9月8日凌晨,陳東毅接到民警電話,父親在武漢,人沒事兒。他和親戚輪流開車,連夜趕到武漢。8日早上,他們見到了父親。

父親黑了,瘦了,臉上掛滿灰白的胡須。除了上身的帶領短袖勉強算干凈,褲子已經從黑色變得灰撲撲,微微發硬,“像個乞丐。”

“爸。”陳東毅哭出聲。

“我沒事兒,沒事兒。”陳有銀笑笑,身旁那輛單車上,還掛著三個塑料瓶和一袋饅頭。

陳有銀被接回西安后,先在女兒家住了5天。此時,疲憊感慢慢顯現,他每天睡到8點多起床,中午也要瞇一覺,飯量大增。

騎行將近一個月,他的身體發生了不少變化。他瘦了,腰緊了兩個皮帶扣,頭、脖子和手臂上的皮膚黑得發亮。

隨身攜帶的電話本上,記錄過一次他的身體狀態:8月16號早起床后感到左手五個指頭尖有麻感,左腿有麻感。

回村后,他成了名人。戰友、親戚和村民都來看他,還有源源不斷的媒體。他打電話告訴黃火生,自己騎車去看了長江大橋。“你小子真厲害。”黃火生說。

他不想多提這次旅程。因為每次提起,他都會愧疚:他給家里添麻煩了。為了找他,兒女一個月都沒工作,老伴也急得整天睡不著覺。

這些天,來家里的人漸漸少了,他恢復了往日的生活。

9月29日,旱了近兩月的西安,終于下了場大雨。雨滴噼里啪啦地砸在房頂的瓦片上。“下得好。把地澆透,十一就能下麥子了。”陳有銀念叨著。

他的床頭桌上多了一張照片,別人送他的長江大橋夜景。他偶爾會拿起那張照片,皺起眉頭想一會兒,接著咧開嘴笑笑。

“不會忘的,臨死前都不會忘。”他說。

責任編輯:李曦_NN258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現在國內外貿行業達成了一個三不做的共識

現在國內外貿行業達成了一個三不做的共識

清暉有墨
2025-05-02 18:56:44
俄烏戰爭轉折點:德國提供金牛座導彈,打破西方不打擊俄本土禁忌

俄烏戰爭轉折點:德國提供金牛座導彈,打破西方不打擊俄本土禁忌

書中自有顏如玉
2025-04-30 16:19:24
常規賽雙殺北汽!廣廈還想再贏4場,北京舊將是關鍵所在

常規賽雙殺北汽!廣廈還想再贏4場,北京舊將是關鍵所在

弄月公子
2025-05-04 11:12:07
福州車禍致2人死亡后續 :官方通報原因,多位目擊者發聲曝更多!

福州車禍致2人死亡后續 :官方通報原因,多位目擊者發聲曝更多!

古希臘掌管松餅的神
2025-05-03 09:59:39
沒人發現嗎?這次的神舟十九號返回,最令人動容是楊利偉

沒人發現嗎?這次的神舟十九號返回,最令人動容是楊利偉

粵語音樂噴泉
2025-05-04 06:52:29
中美關稅戰,打出大功臣

中美關稅戰,打出大功臣

叮當當科技
2025-05-03 09:45:01
一篇能進中央的申論滿分文章,絕了!“領”“導”“干”“部“四個字,字字珠璣!

一篇能進中央的申論滿分文章,絕了!“領”“導”“干”“部“四個字,字字珠璣!

深度報
2025-04-27 23:43:53
“兩六月熱不熱,就看立夏”,明日立夏,今夏會熱到哭嗎?早了解

“兩六月熱不熱,就看立夏”,明日立夏,今夏會熱到哭嗎?早了解

小毅說事
2025-05-04 06:56:32
新華社快訊:人民行動黨在新加坡國會選舉中獲勝

新華社快訊:人民行動黨在新加坡國會選舉中獲勝

新華社
2025-05-04 01:00:10
梅婷田雨聯手炸場!央視40集年代劇來了,這陣容夢回《父母愛情》

梅婷田雨聯手炸場!央視40集年代劇來了,這陣容夢回《父母愛情》

迪迪的娛樂故事
2025-05-04 08:16:38
正式告別離隊!遼籃核心弗格作出決定,手握主動權,楊鳴送祝福

正式告別離隊!遼籃核心弗格作出決定,手握主動權,楊鳴送祝福

璞玉話體壇
2025-05-04 10:39:48
感覺這兩個非常像

感覺這兩個非常像

探索性思維
2025-05-02 21:08:12
項立剛的連續劇演砸了,他兒子留學的方式,竟然正如孤煙暮蟬所說

項立剛的連續劇演砸了,他兒子留學的方式,竟然正如孤煙暮蟬所說

讀鬼筆記
2025-05-03 20:10:44
美國得克薩斯州發生5.4級地震

美國得克薩斯州發生5.4級地震

界面新聞
2025-05-04 10:25:00
飯館免費為環衛工提供午餐2年,女兒結婚關門5天,回來店被砸了

飯館免費為環衛工提供午餐2年,女兒結婚關門5天,回來店被砸了

黑貓故事所
2025-05-04 08:05:07
陳伯達刑滿釋放出獄后,黨中央問他有什么要求,他笑著說了3句話

陳伯達刑滿釋放出獄后,黨中央問他有什么要求,他笑著說了3句話

華人星光
2025-04-15 16:14:04
媽媽:吳艷妮帶妝參賽是我的建議,長得這么漂亮可以美美上場

媽媽:吳艷妮帶妝參賽是我的建議,長得這么漂亮可以美美上場

直播吧
2025-05-01 20:50:39
上海“鼻涕姐”后續!身份被扒個底朝天,當事人黑紅后首回應

上海“鼻涕姐”后續!身份被扒個底朝天,當事人黑紅后首回應

荷蘭豆愛健康
2025-05-03 18:38:14
以色列山火背后的國際孤立鏡像:“失道者寡助”照進現實

以色列山火背后的國際孤立鏡像:“失道者寡助”照進現實

文學故事家
2025-05-03 21:54:49
在工地有假老公是怎樣的體驗?我的經歷來告訴你

在工地有假老公是怎樣的體驗?我的經歷來告訴你

楊木林
2024-02-28 10:33:56
2025-05-04 12:24:49
剝洋蔥people incentive-icons
剝洋蔥people
記錄真實可感的生命。
2453文章數 74804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頭條要聞

牛彈琴:武契奇被公開警告后突然發病 或不參加俄閱兵

頭條要聞

牛彈琴:武契奇被公開警告后突然發病 或不參加俄閱兵

體育要聞

北京請神馬布里?許利民真有“玄學”!

娛樂要聞

55歲王菲跟“李亞鵬時期”完全不同!

財經要聞

一個時代的結束!巴菲特年底將卸任

科技要聞

新勢力車企,誰領先?誰危險?

汽車要聞

小米SU7大優惠!5月限時購車權益送輔助駕駛

態度原創

教育
藝術
手機
家居
軍事航空

教育要聞

考清華和考狀元哪個更難?前者每年都招人,后者三年才出一個!

藝術要聞

故宮珍藏的墨跡《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這才是地道的魏晉寫法

手機要聞

消息稱蘋果計劃明年秋推折疊屏iPhone和iPhone 18 Pro 系列

家居要聞

意式輕奢 低飽和質感美學

軍事要聞

媒體:美俄兩場閱兵 都有新看頭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曲县| 武城县| 仪陇县| 临沧市| 会昌县| 舟山市| 喀喇| 江阴市| 阿尔山市| 肥东县| 固安县| 鹤壁市| 常熟市| 仁怀市| 台东县| 湖州市| 神农架林区| 陇西县| 陈巴尔虎旗| 龙口市| 龙里县| 三江| 锦州市| 五华县| 德保县| 嘉禾县| 确山县| 天长市| 德令哈市| 商都县| 莆田市| 任丘市| 汤阴县| 抚远县| 木兰县| 五河县| 丰台区| 永济市| 灵璧县| 马边| 柳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