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導讀
編者按
日前,2024年電影科技發展創新座談會在山西平遙召開,會議聚焦全球電影科技發展趨勢、國產化高新技術格式電影放映、電影人工智能制作升級等議題。本期特設“論壇實錄”欄目,通過會議報告、技術文章等形式對會議精神進行深入細致解讀,為推進高水平電影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支撐。當前,電影科技創新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現代智能科技已逐步滲透至電影攝制、傳輸、放映等諸多環節。大模型參數高效微調、多模態學習與融合、模型壓縮與加速等技術的持續發展,有效提升了大模型技術的泛化性、穩定性、可控性,多模態AI創作工具以重塑或集成至傳統制作工具的形式,創新升級電影制作生產工藝。在此背景下,電影行業需聚焦智能攝制、放映裝備國產化、多元化制作發行放映技術等新領域、新賽道,統籌推進大模型技術在電影各細分專業領域的應用,加快國家電影數字資產平臺建設,推動國產LED放映系統、沉浸式音頻系統研發落地,為電影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鑄就中國電影科技新輝煌。本期聚焦電影科技發展演進與熱點分析,深度解析電影科技發展現狀及熱點技術;總結國產LED 放映系統的研發制造和推廣應用,積極推進LED放映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同時,探討國家電影數字資產平臺構建愿景,提出總體設想和技術框架。此外,還精選生成式AI在電影領域的創新應用、數字電影沉浸式音頻渲染技術等內容,歡迎廣大讀者予以關注。
——本期責編
專家點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當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已經到來。人工智能、超高清視頻、沉浸式音頻、XR虛實融合等技術快速演進,推動視聽媒體深度融合發展,這為電影行業迭代升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電影科技發展演進與熱點分析》一文深刻剖析了國內外電影科技發展熱點,涵蓋智能科學技術應用、國家電影數字資產平臺建設、影院放映技術革新、國產沉浸式音頻技術研發、電影技術標準演進以及影視多業態發展等關鍵領域的技術發展和成果應用,明確了電影科技演進趨勢和發展方向,觀點清晰、文筆精煉、表述準確,為中國電影科技發展提出了具有前瞻性、指導性和可行性的建議,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姜文波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編務會議成員
超高清視音頻制播呈現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生成式AI驅動的電影技術創新——SIGGRAPH 2024 AIGC相關研究綜述》通過總結SIGGRAPH 2024會議的最新研究成果,從泛化性、穩定性、可控性三個核心維度分析了當下生成式AI的研究方向與技術特點,探討了其在虛擬角色動作生成、群體動畫模擬、三維資產生成等方面的創新應用,突顯了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技術在推動電影制作流程革新中的重要潛力。作者認為AI生成技術將成為提升電影制作效率、豐富影像表現力的關鍵工具,但同時也面臨生成質量仍不穩定、計算資源需求過高等現實問題。文章為電影技術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富有前瞻性的洞見,并對AIGC如何提升電影制作中的創意表達與生產效率展開了深入探討。該綜述引發更深層次的思考在于,AIGC技術的廣泛應用將對電影行業的創作模式產生何種影響?一方面,生成式AI的高效生成能力能夠大幅減少傳統電影制作中的手動勞動,賦予創作者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探索新的藝術表達方式;另一方面,AI技術的介入是否會削弱電影創作中的人文關懷和藝術獨特性。這一點值得電影行業從業者和技術開發者共同思考和探討。總之,這一綜述對于電影行業的從業者與技術研究人員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有助于推動生成式AI在影視領域的進一步應用和發展。
——王嵐君
天津大學新媒體與傳播學院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
以杜比全景聲和我國自主研發的Audio Vivid為代表的基于對象的沉浸式音頻技術,實現了聲音元素在三維空間的精準定位和移動,不僅為觀眾提供了身臨其境的聽覺體驗,同時也豐富了影視創作手段,讓聲音不再僅僅是畫面的輔助,而是成為敘事和視覺效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影視行業得到了廣泛認同和普及應用。隨著虛擬現實、增強現實與影視技術的結合以及應用場景拓展,沉浸式音頻技術一方面將采用更高采樣率和比特深度等,通過還原更為豐富細膩的音頻細節,提供更高品質的聽覺體驗;另一方面將通過與頭部追蹤、位置感知、空間音頻等技術的深度融合,進一步增強觀眾的代入感和氛圍感。《數字電影沉浸式音頻渲染技術和評價方法研究》在回顧現有沉浸式音頻處理技術路線的基礎上,詳細闡述了下一代數字電影沉浸式音頻處理技術的整體架構以及關鍵環節,并提出了一種數字電影沉浸式音頻渲染效果的主觀評價方法,通過對聲床、靜態對象和動態對象的主觀評價,為解決沉浸式音頻渲染算法各異,導致實際還音效果參差不齊的技術卡點,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方法。
——劉知一
高級工程師
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中央宣傳部電影技術質量檢測所)影像制作技術研究處副處長
本期目錄
論壇實錄
◎ 陸亮同志在2024年電影科技發展創新座談會上的講話
——陸 亮
◎ 強化標準引領 推動LED放映技術創新和高質量發展
——龔 波 李 娜 王景宇
◎ 國家電影數字資產平臺構建的總體設想和技術框架
——王木旺 解 沛 張尚乾
專欄:全面深化電影科技自主創新
積極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 電影科技發展演進與熱點分析
—— 龔 波 王 萃 張 雪 劉茂英
綜述
◎ 生成式AI驅動的電影技術創新——SIGGRAPH 2024 AIGC相關研究綜述
—— 劉紹龍 段佳鑫
◎ 面向視聽文化產業的大模型微調技術研究
—— 王 兵 白鈺麒 陳志業 程皓楠
技術應用
◎ 數字電影沉浸式音頻渲染技術和評價方法研究
—— 董強國
◎ 影院LED顯示屏的灰階精細校準技術研究
—— 胥 斌
視聽科技教研
◎ 人工智能技術在電影聲音制作中的應用與展望
—— 石寶峰 丁思立
研究與開發
◎ 基于頻域信息掩碼的老電影修復算法研究
—— 王 超 蔡非凡 寧 欣 丁友東
文章概要
強化標準引領 推動LED放映技術創新和高質量發展
【摘要】 本文以“標準引領創新 質量支撐發展”為主旨,闡述了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中央宣傳部電影技術質量檢測所)近年來在國產LED電影放映技術領域的創新實踐探索,通過對安裝國產LED放映系統的影廳進行光學、聲學技術指標調研和數據分析,總結了LED影廳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或現象,提出了針對國產LED電影放映技術應用推廣初期和未來發展趨勢的工作建議,以期為推動國產LED放映系統的研發制造和推廣應用提供標準支撐、技術保障和發展思路。
國家電影數字資產平臺構建的總體設想和技術框架
【摘要】 電影數字資產在電影生產制作過程中的作用愈發重要,建設國家電影數字資產平臺能夠有效集聚行業資源,推動電影數字資產的再利用。本文分別從平臺構建的戰略意義、總體設想、技術框架和建設思路等方面進行了闡述,期望為國家電影數字資產平臺的建設提供參考。
電影科技發展演進與熱點分析
【摘要】 本文從智能科學技術發展應用、數字資產平臺建設、影院放映技術革新、沉浸式音頻研發應用、技術標準演進、影視多業態發展等六個方面,詳述了當前電影科技發展趨勢,并結合我國電影行業特點與需求,提出未來發展建議。
生成式AI驅動的電影技術創新——SIGGRAPH 2024 AIGC相關研究綜述
【摘要】 SIGGRAPH會議長期以來一直是電影產業與先進技術融合的關鍵推動力。本文聚焦SIGGRAPH 2024所展示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技術在影像內容創作中的應用,系統梳理了計算機圖形學(CG)與人工智能交叉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并從泛化性、穩定性和可控性三個核心維度對生成式AI技術的現狀進行深入分析,探討了其在電影制作中的創新應用及其面臨的挑戰。此外,本文對生成式AI在未來電影技術發展中的角色進行了深度審視與前瞻預測,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從技術迭代的視角理解生成式AI技術的適用性及其對未來電影產業的影響。
面向視聽文化產業的大模型微調技術研究
【摘要】 為探討大模型微調技術為視聽文化產業創新提供的新動能,本文結合大模型微調技術與視聽文化產業的發展歷程,深入分析視聽文化產業與大模型微調技術的協同智能化發展方向。本文首先討論了大模型微調技術的起源、發展與微調方法,并對該研究領域進行了全面概述。之后,從視聽文化產業智能化發展的三個階段討論了深度學習技術與大模型微調技術如何與視聽文化產業融合創新。再次,依據文化視聽產業的主要媒介,即音頻、視頻、圖像等,探討了深度學習與大模型微調技術在視聽文化產業中的應用。最后,本文總結了視聽文化產業與大模型微調技術在協同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問題并對未來的發展進行了展望。
數字電影沉浸式音頻渲染技術和評價方法研究
【摘要】 本文對數字電影沉浸式音頻技術進行了概述,針對數字電影沉浸式音頻技術特點,提出一種國產數字電影沉浸式音頻技術架構,并針對沉浸式音頻渲染技術的特點,制定了一種數字電影沉浸式音頻渲染技術主觀評價方法,以期能給沉浸式音頻處理系統生產和研發企業提供一種有效的評價手段,為觀眾提供較為一致的沉浸聲觀影體驗,從而推動行業技術創新。
影院LED顯示屏的灰階精細校準技術研究
【摘要】 為實現更高亮度、更高清晰度和更佳色彩還原度,影院LED顯示屏應運而生,因其具備高亮度、高對比度以及超大可視角等優勢,已成為影院放映選擇之一。然而LED顯示屏在滿足電影相關認證方面仍有諸多挑戰:一是在放映時為提升對比度,需提供更高峰值亮度,且暗部場景過渡需細膩均勻;二是為保證顯示屏的亮度和色度均勻性,需對顯示屏進行亮度校正和色度校正。顯示屏的效果調節均依賴于其灰階表現,即灰階的線性程度,雖可通過提升燈珠的均一性滿足此要求,但由于LED燈珠的生產工藝以及成本因素,導致電影無法滿足線性度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人眼視覺暫留效應配合數字半色調算法,解決數字半色調技術的灰階精細校準方法,對于亮度和色度的校正更加友好,可使顯示屏在全灰階上更加線性,在暗部場景上有更好表現且過渡細膩平滑。
人工智能技術在電影聲音制作中的應用與展望
【摘要】 為了能夠對人工智能技術在電影聲音制作中應用的現實情況和未來發展做出比較明確的判斷,本文通過對目前國內外已有的、相對可行的技術方案和文獻資料進行廣泛搜集整理,列舉了技術相對成熟的國內外公司產品技術特點,同時對人工智能技術在電影聲音對白和效果類聲音應用的前景進行了研究,提出了該技術在電影聲音制作中應用的發展方向,目的在于對人工智能技術在電影聲音中的應用作出客觀評價。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術雖然在短期內不會徹底改變電影聲音制作流程,但隨著技術水平的提升,該項技術的引入或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電影聲音制作的現有形式。
基于頻域信息掩碼的老電影修復算法研究
【摘要】 膠片老電影在長期保存和頻繁播放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畫質失真。現有的老電影修復方法通常依賴光流對齊干凈和失真的視頻幀,但光流容易受到劃痕和污漬等畫質嚴重失真的影響,導致基于光流的方法修復出的老電影效果不佳。針對上述問題并結合對老電影失真原因以及位置分布進行的分析,本文提出基于頻域信息掩碼(FreMask)的老電影修復算法,該算法通過前后幀的頻域信息差異能夠得到準確失真位置。實驗結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FreMask顯著提升了老電影修復后的效果,通過將FreMask與多種視頻超分辨率骨干網絡方法結合,視頻修復效果均有所提升,證明了FreMask的有效性。
文章全文詳見《現代電影技術》期刊
2024年第10期
主管單位:國家電影局
主辦單位:電影技術質量檢測所
標準國際刊號:ISSN 1673-3215
國內統一刊號:CN 11-5336/TB
投稿系統:ampt.crifst.ac.cn
官方網站:www.crifst.ac.cn
期刊發行:010-6324508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