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脫口秀市場火熱,而其中二三十歲的女性觀眾又無疑是追捧脫口秀的主力軍。
所以如今的這些脫口秀節(jié)目,都顯得十分“女性友好”,一邊編出各種類似“普卻信”般調(diào)侃男人的段子,一邊又想辦法去討好迎合女性,不利于女性的話是萬萬不敢說的。
然而沒想到的是,他們還是低估了如今一些女性群體的敏感程度。
近日,就有脫口秀主持人,因為在現(xiàn)場稱呼女性觀眾為“大姐”,而引起這名上海29歲的女生破防,在社交平臺發(fā)布小作文“聲討”。
在這名女生看來,主持人當著現(xiàn)場這么多人面,盯著自己喊“大姐”,讓現(xiàn)場充滿著快活的空氣,實在是有夠傷人。
而且小作文里,這名女生還把這個問題上升到了“社會對于女性的無情壓力”,覺得好像超過25歲的女生,就應該在別人眼里不再年輕,要被叫大姐了?
顯然這句話,引起了這名女生嚴重的“年齡外貌焦慮”,雖然在主持人看來可能只是隨口開個玩笑,但卻深深傷害到了她,作為公眾人物,公然開這種玩笑適合么?
而在該女生將小作文發(fā)布后,很快引起擴散,該主持人以及所在脫口秀公司也遭到許多女權(quán)網(wǎng)友的批判聲討。
該脫口秀公司也第一時間出面向該女生道歉、賠償門票,并宣布近期將暫停演出,進行整改。
但這顯然也難以平息這名女生的怒氣,認為自己受的傷害,不是一句道歉就能彌補的,也并不需要賠償門票,至于脫口秀公司停演整改本來就是分內(nèi)之事,自己要的是脫口秀行業(yè)真正反思自己的“職業(yè)操守”,做到真正“尊重觀眾”。
而在支持這名女生的女權(quán)網(wǎng)友看來,“大姐”這個詞對于女生來說,本來就是惡意滿滿,如果是個好詞,為什么大家要哄堂大笑呢?如果說脫口秀是冒犯的藝術(shù),但是冒犯的同時應該讓被冒犯者也覺得好笑才叫藝術(shù),這分明就是一種“集體霸凌”。
但在很多男性網(wǎng)友看來,卻覺得這樣的女生是過于“玻璃心”了,29歲本來就不年輕了,被叫一聲“大姐”至于這么破防么?不叫大姐叫什么?叫小姐姐、叫妹妹,會不會又說對方油膩呢?
如果29歲卻長得年輕像20出頭的,還會這么破防么?當自己內(nèi)心焦慮的時候,自然會對別人的一言一行都格外敏感。如果換成一個同齡的男性觀眾被叫“大哥”呢?
而這最后涉及到的,還是如今脫口秀行業(yè)涉及到的性別“雙標”問題。
在這些男性網(wǎng)友看來,所謂脫口秀是“冒犯”的藝術(shù),只能冒犯男性不能冒犯女性么?那么多男性在脫口秀被冒犯的時候,怎么不說呢?輪到女性自己“被冒犯”,就如此義憤填膺。
男人就不怕老,不怕被冒犯了?別說被叫“大哥”了,被叫“普信男”、“垃圾”還少么?但是但凡有男性因為“普信男”破防,那就要被打成是“對號入座”。
或許這個問題區(qū)別在于是對于一個性別的集體調(diào)侃,還是單獨調(diào)侃某個個體,但反過來說,如果脫口秀藝人對著全場觀眾喊“大姐”,很多女性觀眾就不破防了么?
當然,主持人現(xiàn)場對著這名女生叫她大姐,哪怕本身沒有什么惡意,但讓她成為全場哄笑的對象,感到不舒服,作為消費者質(zhì)疑投訴也是合情合理,但應不應該上升到對于所謂“社會對于女性的歧視”、散布女性的“年齡外貌焦慮”,顯然也是值得探討的。
畢竟在當下,不光是很多年輕女性被小伙喊“大姐”容易破防,不少年輕女性被小孩喊“阿姨”、不少女性被年輕人喊“阿姨”,同樣容易破防。
這樣稱呼合不合理先不論,作為女性,面對年齡上漲,成為更年輕群體嚴重的長輩也是客觀事實,就算心里上或許一時難以接受也是人之常情,但過度生氣,甚至于反過來怪罪那些把自己“叫老”的人,究竟又是不是一種反應過度呢?
對于那些情商高嘴甜的人,喜歡把人叫年輕,讓雙方都高興,自然最好,但面對有些不重視這些稱呼問題,但本身并沒有多少惡意的人,又應不應該這么敏感、上綱上線呢?
對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歡迎留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