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止2024年6月,國內現有已投產HJT電池產線數量約67條,已投產HJT電池產能規模約為42.3GW。
在幾大電池路線中,TOPCon早已乘上了量產的東風,迎來自身的爆發期;而HJT由于巨大的成本壓力與較高的技術難度量產前景仍很模糊。
目前,布局該賽道的企業少之又少,僅有華晟新能源、東方日升、金剛光伏等部分企業,且投入規模有限。
資料來源:中國光伏HJT產業發展白皮書
作為一條充滿爭議的電池技術路線,HJT大規模量產的路還需要走多久?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ristodemus0403,深入交流更多新能源行業新進展(不建群),市場與項目咨詢、人才服務、決策研判。
以下為正文:
01HJT:性能向左,成本向右
異質結光伏電池,中文全稱“本征薄膜異質結電池”,英文全稱“Heterojunction with Intrinsic Thin-layer”,曾經簡稱“HIT”,目前簡稱“HJT”。
異質結結構(HJT)的提出距今已經有50年時間,1983年首個異質結電池問世,轉換效率僅有12.3%,而如今,該技術理論極限轉換效率可達29.2%。
與傳統PERC電池、TOPCon電池不同,異質結電池不僅制備工序更少,且全程低溫,以物理沉積法、化學沉積法為主,具備更高的雙面率、更優的溫度系數及弱光效應、更簡單的工藝步驟,技術優勢較為明顯。
同時,HJT面板的平均溫度系數低于傳統太陽能電池板,確保在升高的外部溫度下具有高性能,面板效率在19.9%-21.7%之間,與傳統單晶電池相比實現巨大改進,該類電池預期壽命可保障30年完全正常運行。
但與之而來的成本壓力成為一大問題。
目前,單TOPCon技術成本在1.8億元/GW以下,在經過PERC技術轉化后還有70%左右的兼容空間,每GW的新增投資額在5000-7000萬左右。
與之相比,異質結HJT的產線需要重新搭建,單GW設備開支逾3.5億元,相關生產設備與產線建設成本較為昂貴,在極大的PERC產能壓力下,HJT為企業帶來的不小的包袱。
除此之外,材料供應也存在隱憂。
首先是200℃低溫銀漿價格,該材料比正常銀漿更高,且主要依賴日本進口。其次是金屬銦,該材料地殼儲量不高,供不應求的市場條件導致材料價格暴漲,從而推高組件價格。
優質的性能與高昂的成本之下,做不做HJT、怎么做HJT,成為行業爭議的焦點。
02保障功率又降本,企業如何布局
相較于TOPCon與BC技術而言,目前HJT技術方向布局公司并不多。
相關賽道產能較大的公司主要包括華晟新能源、東方日升和金剛玻璃,而包括通威在內的龍頭企業雖然近年來紛紛宣稱擴能HJT,但真正落地擴能的卻寥寥無幾。
23年底HJT電池產能產量 來源:solar zoom新能源智庫
在全球出貨量前十的光伏組件企業中,東方日升是堅定的“唯HJT主義者”。
2019年,東方日升開啟HJT項目,而后幾年內,不論是面對公司頻頻下滑的業績還是公司高層的更替,發展HJT始終未變。
2023年1月,公司通過定增募集資金凈額49.7億元,其中33億元用于5GW異質結電池片項目和10GW高效太陽能組件項目。截至2023年底,東方日升HJT電池和組件產能分別將達9GW與16GW,并且公司計劃在24年實現產能翻倍。
但從財報上看,東方日升的處境卻壓力不小。
2024年上半年,公司扣非歸母虧損超10億,組件毛利率低至6.94%,遠低于阿特斯的16.46%,在光伏企業中較低。
此外,2024年上半年光伏組件出貨排行榜顯示,曾經的光伏組件龍頭東方日升跌落全球組件出貨榜前十,至第十一名。
在各大佬紛紛押注N型產能時代,東方日升因為重金押注HJT,而失去了本該有海外渠道優勢的機會。
此后,異質結電池發展的關鍵還在于企業對于產品功率和成本的把握。
在產品成本方面,部分公司已經掌握了0BB(無主柵)電池技術、超薄硅片技術、以及低銀含金屬化材料技術等關鍵技術。通過銀包銅、110μm硅片應用等技術的導入,已與傳統PERC電池的全成本差縮小至0.1元/W以內。
據某私募基金經理透露,HJT頭部的企業如安徽華晟、東方日升的單瓦成本上,已能與TOPCon匹敵。
另一邊是華晟HJT在2023末經TUV南德認證,其G12-132版型HJT組件輸出功率超750W,創造了產業組件紀錄。
未來在HJT技術路線上的布局,仍然需要專注于降本增效。
03HJT量產之路曙光乍現,后續變化尚需觀察
HJT降本的關鍵之一在于去銀化,各企業需要重點關注非硅成本。
非硅成本約占整個電池成本35%,而銀漿又是非硅成本中的大頭,約占非硅成本中的35%,電池整體成本12%。
資料來源:中國光伏產業協會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相關組件的溢價空間有望得到進一步擴大。
目前HJT組件的成本略高于PERC組件,但成本增量約可控制在0.1元/W以內,產品溢價可高達0.2元/W,不少領先企業已能從中獲得可觀的盈利。
根據solar zoom的預測:2024年HJT電池組件產品的出貨量將達到35-40GW左右;2025年、2026年將分別超過100GW、200GW;2027年,HJT電池組件產品的出貨滲透率將超過50%。
從2023年出貨量不足8GW,到2028年出貨量逾700GW,HJT技術將以150%左右的年化增速爆發式增長。
HJT電池企業或將從2025年上半年開始進入加速擴產的狀態,打響第三代主流電池技術路線爭奪戰的第一槍,似乎指日可待。
全球出貨量預測 資料來源:中國光伏HJT產業發展白皮書、solarzoom新能源智庫
但異質結HJT還是一個相對小眾的投資,往往缺乏更寬廣的大盤和持續的資本注入,等到產品真正出來的時間節點,其他家在原有賽道上是否已經做出了可替代性產品還未可知。
基于此,異質結HJT對于家底沒有那么豐富的廠商來說,敢不敢押注、堅持多久都還是待解的問題,生態上不來,終局到來速度只能相應變慢。
04
尾聲
隨著異質結產能的持續擴張與相關生產設備技術的日漸成熟,技術的經濟性或將逐步提升。
但HJT技術路線的發展也意味著更多的財務壓力,在不能實現一蹴而就的日子里,潮起潮落之中,每一家的現實問題是還能支撐豪賭這條路線多久、怎樣建立生態、以及關鍵契機還要多久才能到來。
比整個光伏產業更難熬的HJT,對于非頭部廠商而言,仍然是一場豪賭。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ristodemus0403,深入交流更多新能源行業新進展(不建群),市場與項目咨詢、人才服務、決策研判。
- NEBR -
喜歡就獎勵一個“”和“在看”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