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多數患者而言,手術與放療并非“非黑即白”的單項選擇。在復雜多變的病情治療中,放療以其靈活多樣的角色,時而作為主攻手,直接對抗病魔;時而化身輔助者,與手術并肩作戰,共同為患者的康復之路掃清障礙。下面,武漢濟和醫院腫瘤科朱國清教授將通過具體情境與實際案例,詳細解析放療在不同治療階段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一、術前放療:轉化治療的力量
在面對患者病情時,我們常需抉擇:手術前是否應施以放療?這尤其適用于那些病情特殊,手術難以徹底清除病灶的情況。例如,當腫瘤位置特殊或體積龐大,與周圍重要器官或組織緊密相連時,單純手術往往面臨巨大挑戰,甚至可能對患者造成重大創傷。
武漢濟和醫院腫瘤科朱國清教授指出:“對于此類情況,術前放療至關重要。它能改變腫瘤的生物學特性,使手術更加易于進行。以一位肝癌患者為例,其腫瘤緊鄰肝臟大血管,直接手術風險極高,且易引發大出血等嚴重并發癥。經過術前放療,腫瘤得以控制并縮小,與周圍血管的界限也更為清晰。在隨后的手術中,醫生不僅順利切除了腫瘤,還顯著減少了出血量,提高了手術的徹底性。”這種術前放療或聯合藥物治療的方式,能有效減輕病情,為手術創造更有利條件,宛如戰前的充分準備,助力實現理想的完全切除狀態(CR狀態),充分展現了放療與手術結合的優勢。
二、術后放療:輔助放療的守護
手術切除并不意味著所有患者都能高枕無憂。若存在復發的高危因素,術后放療便顯得尤為重要,我們稱之為輔助放療。例如,有些患者雖手術成功,但切緣仍有陽性細胞殘留,這無疑是復發的“定時炸彈”。
朱國清教授強調:“此時,術后放療及藥物治療是降低復發風險的關鍵。以一位肺癌患者為例,術后病理檢查發現切緣陽性,且存在脈管癌栓。脈管癌栓意味著腫瘤細胞可能通過血管或淋巴管發生遠處轉移,情況危急。為減少這一潛在風險,術后及時進行了放療。放療有效干預了癌細胞可能的轉移路徑,大大降低了腫瘤復發和轉移的幾率。”在這一過程中,手術雖去除了肉眼可見的腫瘤主體,但對于那些潛在的、微小的癌細胞轉移風險,放療則發揮了不可或缺的補充作用。手術雖效果顯著,但并非萬能,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綜合運用多種治療手段,以實現精準治療,為患者的康復提供全面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