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聽別人的建議,不是壞事!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資治通鑒》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這個字——聽。
這是一個讀者,給我的留言,乍一看有點武斷,但是,翻一翻《資治通鑒》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事情的成敗,很多人物的得失,往往都在于一個字,聽。
什么時候,聽什么人,說什么話,做什么樣的決策,核心觀點就是一個聽。聽對了,事成,聽錯了,事敗。
當然,不是聽別人的意見就可以了,不聽別人的意見,你可能就敗了。但是,你聽錯意見,也失敗。
所以,到底怎么聽,聽誰的,聽了之后怎么做決策?這就需要我們多翻一翻《資治通鑒》,找到其中的秘密。
二,做決策,是一門技術(shù),有跡可循,有法可依!
你知道嗎?
做決策,絕不是拍腦門,還是有技巧的。
有三個關(guān)鍵字。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摘錄了,荀悅的一段論述,有三個關(guān)鍵字,形、勢、情,告訴了我們做決策的秘訣。
形是得失,勢是時機,情是心態(tài)。
把握好這三個關(guān)鍵點,你才能聽懂別人的建議,才能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決策,正確的決策。
這就是《資治通鑒》的這個聽的藝術(shù),也是決策的學問。
三,不忘初心,牢記教訓(xùn),多聽建議。
不忘初心,牢記教訓(xùn),多聽建議,這是劉邦告訴我們的成事秘訣。
公元前204年6月,劉邦奪了韓信的兵權(quán)之后,準備再次跟項羽交戰(zhàn)。
這時候,有一個小人物鄭忠,給劉邦提建議:不如堅守不出,高筑營壘,不跟楚軍交戰(zhàn)。
劉邦馬上就意識到,自己又草率了:不應(yīng)該以弱擊強,而應(yīng)該不忘初心、牢記教訓(xùn)。
于是,劉邦聽取了鄭忠的建議,并且完善了這個建議,構(gòu)建了自己的戰(zhàn)略思想,派出將軍劉賈、盧綰,帶領(lǐng)軍隊,深入項羽的大后方打游擊,跟彭越遙相呼應(yīng)。
可以說,劉邦一步棋,就把項羽給調(diào)動起來了。
接著,趁著項羽回去救火的時候,劉邦奪回成皋,又聽取了酈食其的建議,奪取敖倉,拿下糧食集散地。
占據(jù)險要,手中有糧,劉邦立于了不敗之地。
這就是聽人意見的好處。
總結(jié)一下:聽人建議,好處多多!
怎么聽呢?
他人的意見,你不能光聽,更要懂得去判斷是不是適合你,如何判斷呢,利用那個三字訣,同時,在別人建議的基礎(chǔ)上,豐富、完善自己的構(gòu)想,這就是劉邦告訴我們的領(lǐng)導(dǎo)智慧,這才是成事之法。
劉邦的身上,有成事之道,有領(lǐng)導(dǎo)智慧,有逆襲謀略,如果你身處低谷,如果你想大小做一番事業(yè),一定要多翻一翻劉邦。
我的線上專欄《劉邦的啟示》,13萬多字,60多篇內(nèi)容,深度解讀劉邦的謀略智慧。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賬號主頁訂閱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