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和解決之道之間沒有必然聯系”
Meetal(化名),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被工作的壓力和生活的瑣事緊緊纏繞。每天,鬧鐘響起的那一刻,仿佛戰斗的號角吹響,她匆匆奔赴上班,在忙碌的工作中度過漫長的一天。回到家時,常常已是身心疲憊,但心中的焦慮卻并未隨著一天的結束而消散。
“那段時間,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只被困在籠子里的小鳥,無論怎么掙扎,都無法擺脫焦慮的束縛。”Meetal 回憶起那段日子,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無奈。然而,命運的轉折往往在不經意間出現。一次偶然的機會,Meetal 在社交平臺 Soul 上閑逛時,在廣場上看到了有人分享的一本心理學相關的書。那本書的封面簡潔而富有吸引力,分享的內容在那一刻讓Meetal覺得動容:“問題和解決之道之間沒有必然聯系。”
Meetal 很快買下那本書,開始了她的心理學學習之旅。一頁頁紙張的翻動,也浸潤著她疲憊而焦慮的心。她漸漸捋清自己焦慮的根源,學會了如何調節情緒、應對壓力。這樣的方式讓她覺得心安。
“心理學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鑰匙,打開了我內心的那扇門,讓我找到平靜和安寧。”Meetal 說。在學習心理學的過程中,她學會如何與自己的情緒相處,也因為在Soul隨手分享的閱讀筆記、感受而結識了一些朋友。他們相互交流彼此日常工作、正視自己的焦慮、學習如何解壓、交換書單。彼此鼓勵,共同成長。
還有很多像 Meetal一樣的年輕人在 Soul 上找到了自己的“方法論”。比如小李,一位剛剛步入職場的應屆生,有著許多別人不以為意的煩惱:校園和職場身份的轉換,在工作中常常感到迷茫和無助,不知道該如何與同事相處,如何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他把這些情緒分享在Soul上,刷到了平臺推薦給他的內容,一些關于社會身份認同、職場技巧和人際關系的書籍推薦。于是小李開始了自己的重新學習之旅。在閱讀中,他獲得了新的秩序感,逐漸掌握了一些有效的溝通技巧和工作方法。
“以前我總是害怕與人交流,擔心自己說錯話。但是現在,我學會了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 小李說。這些小變化,讓他覺得自己的生活變得明亮一些,也邁出步主動結交朋友。
Meetal和小李只是 Soul 上眾多學習故事中的兩個用戶。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在充滿焦慮的當下,學習是一種有效的解壓方式。通過學習,他們不僅提升了自己的知識水平,還找到了內心的平靜。
實際上,學習也確實成為了大部分人年輕人選擇的解壓手段。Soul App近期發布的《2024 年輕人的解壓報告》指出,25%的人希望通過學習和自我提升來消解壓力。而在眾多類目中,心理學相關知識成為了受訪者首選。
二、“人是懸掛在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上的動物”
心理學取代英語成為年輕人學習的首選,這一現象的出現并非偶然。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和高強度競爭給年輕人帶來了很大壓力。年輕人需要一種有效的方式來緩解壓力、調節情緒,而閱讀,特別是心理學為他們提供了這樣的途徑。
Soul作為深受3億年輕人喜愛的社交平臺,其呈現的內容也如同一面鏡子,反射出年輕人喜好的潮流趨勢。在Soul上,心理學相關的話題熱度持續攀升,越來越多的用戶在平臺上分享自己在心理學領域學習經歷和心得。
Soul也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趨勢,積極響應年輕人的需求,推出了一系列與心理學相關的活動和話題。比如聯合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展開的 “醫詩”系列活動,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傾訴內心煩惱、尋求心理支持的切口;“心理成長小組”,讓用戶在小組中互相交流、共同成長。這些活動和話題不僅豐富了用戶的社交體驗,還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學習和成長機會。
Soul在阿那亞舉辦的“心理醫詩”線下展
除了心理學,Soul 上的學習內容也涵蓋了多個領域。從文學藝術到科學技術,從歷史文化到時尚潮流,年輕人在 Soul 上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學習資源,“一言不合”就在群聊房激烈討論起來。比如,在Soul的群聊派對探討一篇新的物理學論文,或者一則經典的物理理論。
心理學如此流行,本質就是學習。《2024年輕人的解壓報告》指出,學習解壓不僅能夠緩解當下的精神壓力,還對年輕人的個人成長和心理健康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2024年輕人的解壓報告》
一方面,學習可以轉移注意力,讓年輕人從生活和工作的壓力中暫時解脫出來。當他們專注于學習新知識時,能夠忘卻周圍的煩惱和困擾。另一方面,學習能夠帶來成就感,隨著對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提升,年輕人會獲得一種滿足感和自信心,這有助于緩解他們因壓力而產生的焦慮情緒。
德國人類學家埃米爾·涂爾干曾說,人是懸掛在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上的動物。在不確定的時間里,閱讀是我們主觀能性里帶來成本最低,但又能帶來高效果的最近途徑。這都是因為,閱讀帶來秩序。
三、“我為自己弄了一個微型圖書館”
Soul最受用戶喜愛的功能之一是它的“樹洞”。
“不發朋友圈,就發Soul”,這是當前大部分用戶選擇樹洞的原因。因為朋友圈有很多工作的同事、熟人,更需要專業的觀點,而非個人感受、情緒。當前,Soul的樹洞——內容社區承接了很多用戶“無處安放”的個人表達。
Soul的“樹洞”里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讀書筆記。或許是今天生活的快節奏、競爭的壓力和不確定性,很多人重新投入學習,以知識為武器,重新自我定位。
用戶在Soul上分享自己的讀書瞬間
“我為自己弄了一個微型圖書館。一來是為了更好地讀書寫作,在這里我可以讀自己想讀的任何書,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再便是這里也是我內心的棲息地,靈魂的寄托,在吵鬧的世界里的一個安靜的角落。”名為“馬洛伊”的Soul用戶如是分享。簡而言之:鬧中取靜,在閱讀的時光里好好“休息”。
“紫語微瀾”最近也分享了相似的內容:“在忙碌的生活中、緊張的工作后,有種治愈,叫‘躲進了書店’。有些日子沒讀書了,趁周末,來書店尋尋墨香。在書店里,會不自覺地放慢腳步、把手機靜音。看著一位位同樣在書店里讀書的書友,即使陌生,也會感覺親切。書店流轉的時光,都是一種享受。”
Soul用戶分享了讓自己舒服的閱讀空間
也許是因為生活的快節奏,競爭的壓力以及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隨處可以看到看書、重新投入學習的人。不管是在現實生活,公共交通上,還是在社交平臺上。
“價值體系有時是在不斷閱讀中穩定起來的,而不是先有價值體系再去閱讀。”Soul用戶“穆童”在一個內容瞬間下如此評論。這個瞬間分享的是,喜歡通過瀏覽廣場上的書單來洞察分享者的價值觀體系。
Soul的興趣小組又承接住了不同的“情緒”
馬克思曾說,身份是人的出身、地位和資格,是人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地位。而人的身份不僅決定其在社會中的地位和可以調動的社會資源,也間接影響人的身份認同。
Soul App是一個社交平臺,也是互聯網社交中人與人關系綜合的映射。在Soul上,“身份”是用戶自己所創建,有什么興趣標簽、分享了什么樣的內容瞬間,會“決定”ta是怎樣的人、擁有怎樣的賽博身份。
“里爾克曾經給年輕的詩人寫信告誡:以深深的謙虛與耐性去期待一個新的豁然開朗的時刻,這才是藝術的生活,無論是理解或創造,都一樣。”一位Soul用戶如是分享。
通過塑造和展示自己的興趣,形成獨特的自我,在社區中尋找到與興趣相符的社交圈層,創造自己的藝術生活,這就是Soul上時時發生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