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家長,總是事無巨細地打點著孩子的一切,甚至是求學求職這樣的人生大事件也必須由他們說了算。這份專制背后,有著一個最不容反駁的理由——“為你好。”好友的父母就是這樣。
不止一次聽好友哭訴過,從小到大,父母一直強勢地主導著她人生的每一步。高中文理分班、高考填報志愿、畢業找工作……全部都是他們在做主。每當好友想反抗時,他們便會指責她:“你這孩子怎么那么不懂事?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能少走彎路。”到后來,好友被迫接受了現實。
但她心里始終耿耿于懷。她曾對我說,自己此生最大的夢想就是真正做一回自己。遺憾的是,不少父母并不這么想。下面這些話,你是不是感到很熟悉?“你是我生的,我才會處處管著你,否則誰來理你哦!”“這些都是為你好。你不聽以后一定會吃虧的。”“你必須聽我的,要按我說的去做。”“你如果反抗,那就是不知好歹。”……當密不透風的管束被看成是理所應當,愛就變成了控制。不愿放手的父母,成為了孩子成長不能承受之重。
家長怎么看待自己和孩子的關系,我們稱它為兒童觀,由此形成的做法和態度會形成孩子的人生觀——錯誤的兒童觀,也在無緣無故的傷害著孩子,讓孩子沒有辦法真正的感受到作為生命的愛和自由。
無論你以后讓他讀了多少興趣班,考了多么高的分數,付出一生的代價,最后卻培養了一個痛苦的人。最后,由于這個痛苦的人,你自己變成了痛苦的老人,帶著遺憾和痛苦離開了這個世界,這對我們沒有一點意義。
所以我們作為一個人,我們的見地和觀點立場決定了我們過什么樣的生活。我們作為父母, 我們怎么看待我們和孩子的關系決定了孩子過什么樣的生活。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父母會對大哭孩子說:“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你愛跟誰跟誰去啊,你不走你就一輩子蹲這兒。”一個才三四歲的孩子,家長如果這樣說孩子,那么這個家長明顯是把孩子當麻煩了。
也有人會指像文初描述的一樣說:“對孩子的事情事無巨細,管控要求,理所應當的介入孩子的生活,認為孩子是我的,這樣的家長,把孩子視為自己生命、人格和心理的延伸,那是把孩子當成物品了。
也有一部分家長生育孩子的初衷是為了傳宗接代或是養老送終,那孩子更是炫耀面子和給自己安全感的工具,他們的心聲是:不讓孩子養老送終,那生孩子的意義是什么?這樣的家長,那是把孩子當成工具了。
甚至,很多父母,在有孩子之前,其實,是沒有想過自己為什么要孩子的。可能只是隨波逐流或是滿足上一輩的需求,根本就沒有想到,把一個生命帶到這個世界上,是一份很大很大的責任。
所以,在自動自發,我們認為真正的好的父母和孩子的關系,是是把孩子看成一顆種子,看見并滿足孩子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
就是充分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懂得這顆種子是如何發芽的,長葉子并結出人生的碩果累累的。
黃導書籍《告別吼叫,做一個懂孩子的家長》中說道:如果家長忽略了孩子的個人意志和感受,強迫灌輸給孩子某件事情必須做,只能怎么做,不能怎么做,這無異于剝奪了孩子成長的過程。所有的教育是以孩子為中心的,他不需要說教、不需要強迫、更不需要打壓、他需要的是陪伴和欣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