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肖永銀正在南京軍區工作,來自河南項城縣革命委員會的工作人員找上門來,希望他能將王近山外調,還希望肖永銀能夠揭發他的“作風問題”。當知道他們的來意后,肖永銀大為震驚,因為王近山是自己的老戰友,有著過命的戰友交情,見到自己的老戰友被舉報,肖永銀感到很奇怪,為什么自己的老戰友被舉報了,這到底是發生了什么事情呢?
1915年,王近山出生于湖北黃安縣桃花區許家村的一個貧困家庭。13歲王近山在地主家當長工。面對如此艱難貧困的生活,王近山立志改變自己和國家的命運。
1930年,15歲的王近山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并且在這一年的一次戰斗中,王近山得到了“王瘋子”的稱名。
王近山
這次戰斗雙方已經打到了白熱化階段,王近山與一個比自己高大雄壯的國民黨戰士赤手空拳的搏殺,雙方已經殺紅了眼睛,豁出性命也把對方干掉。
廝打最后,王近山已經身負重視,而且畢竟年齡比對方小,力氣沒有對方大,逐漸處于劣勢階段,不過王近山還是沒有怯弱,仍然與敵人殊死拼搏。
王近山筋疲力盡之下不小心踩到了一個石頭,一個踉蹌,雙方一起抱著同時從懸崖中墜下,敵人當場死亡。
幸運的是,王近山沒有和敵人一樣,不過后腦勺卻被山崖下的碎石頭戳了一個凹進去的小洞。
當王近山被戰友們發現,并且從山崖下救起送進醫院的時候,王近山才挺進難關。王近山的綽號“王瘋子”也在軍中傳開。
而在此之后,每當發生險情的時候,王近山總是第一時間沖到前線,奮勇殺敵,當真不愧人們稱呼為“王瘋子”。
1933年秋天,四川軍閥劉湘集結大量軍隊,向紅四軍一方發動大規模戰爭。而此時,王近山因為作戰英勇被黨組織提拔為28團團長,敵人全面進攻、大火力壓制下,王近山所領導的團被敵人殺得幾乎全軍覆沒,只剩下幾名士兵在王近山周圍。
在這關鍵危難時刻,王近山毫不猶豫提著大刀繼續沖向敵人,而他身后的士兵看到無畏的王近山,受到了他的感染,斗志昂揚的也向王近山跑去繼續奮勇殺敵。
在王近山的帶領下,他們最終突破了敵人的重重包圍,黯然撤退出敵人的包圍圈。
1934年夏天,敵人已經展開了一年許多大大小小規模的戰爭,紅四軍為了不被敵人牽著鼻子走,于是就進入了反攻階段。
王近山率領著28團的所有戰士前去截擊對方的后續部隊,不曾想到,敵人反應很快,立刻組成一個包圍圈將28團圍了起來。
敵軍的師長范紹增,他所率領的一個旅的軍力比28團整整高出三倍。
但即使面對如此危難的局面,王近山也沒有表現出絲毫慌張的情緒。
王近山提刀躍馬,搖旗吶喊,率領全團直直向前沖,將敵軍殺得片甲不留。越戰越勇,最終王近山將范紹增一個旅殺得全軍覆沒。
而在紅軍長征時期,王近山結識了肖永銀,這個以后自己改變一生的人。
解放時期,王近山擔任了6縱司令員時,肖永銀更是擔任王近山手下的18旅旅長,肖永銀則和尤太忠還有李德生,戰爭年代長期在王近山手下出生入死,號稱王近山的三張王牌。
而兩人作戰幾十年,雖然因為性格問題有所摩擦,但是兩人的情誼卻絲毫不受影響。
肖永銀
1935年,紅四軍長征來到四川,再一次和四川軍閥劉湘面對面交鋒。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窮兇極惡的湘軍向紅軍發動閃電戰,惡狼般撲了過來。
軍營之中的許世友,看到敵人快要來到我方陣地,便命令王近山率領的28團與湘軍展開進攻。
王近山接收到命令后,率領自己的部隊像之前的戰斗一樣帶刀上馬,搖旗助威,向敵人拿著大砍刀殺去。
但這次敵人的軍隊實力太過強大,而且準備充足,在密密麻麻的子彈和炮火之下,沖鋒在前的王近山不幸被流彈打中胸部,而后便陷入了昏迷,在他周圍的戰友立馬圍了過來,于是叫后勤部隊拿來擔架把王近山送回去。
當王近山被抬回來的時候,王近山的鮮血狂流不止。當
總指揮徐向前看到王近山這個樣子,不禁心疼起來,高聲呼喊道“王近山,王近山,你快醒醒!”
朦朧之間,王近山好像聽到有人在喊他的名字,掙扎之下便醒了過來,被簡單包扎之后,王近山不顧別人的反對,繼續投入到戰斗之中。
也正是這份堅定不拔的意志下,這一場戰爭中王近山帶領部隊又一次完成了安全撤退。
后來,王近山備受黨組織照顧,被安排到劉伯承的麾下擔任軍職。
劉伯承將軍是我國近代著名的軍事家,他作戰時喜歡戰前用腦子,戰時做到運籌帷幄。
劉伯承
深受劉伯承將軍影響,在他的熏陶下,王近山也喜歡戰前謀略作戰方案,與自己的勇猛相結合,做到文武雙全。
1948年6月17號,粟裕將軍在豫東戰場大規模向國民黨發動反攻,并取得了大勝。
劉伯承將軍迅速向王近山發起命令,要求他務必最短的時間內拿下襄陽,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隘口,為我軍開辟南方戰場直取南京發揮著不可多得的重要因素。
襄陽城自古以來兵家必爭之地,而它的地理位置非常獨特,地處南陽盆地南端,居漢水上流,東、北兩面環水,南面傍山,是大自然賦予的天然屏障。
而在襄陽城內部,敵人已在早早之前就建立起了十分完善的防御體系。
經過觀察地形后的王近山,深思熟慮了起來。既然敵人的依仗是靠山的話,那我們為什么要和敵人在山上死磕呢?
敵人正是因為想利用這些天然因素,再加上我們沒有后勤部隊補給物資的事實,打算和我們拖時間拼消耗。
直接攻向南面的山,這是敵人最想看到的,因為居高臨下,太處于劣勢了。而向東、北的水面更難,河水會阻礙到行軍,毫無障礙物下,會徹底暴露在敵人槍口之下。
想到此處,王近山想到了一個反其道而行之方法,那就是不直接進攻襄陽城,而是繞一個遠路,來到襄陽城西邊,西邊這里也是敵人防守最薄弱的地方。
想到此處,便制定了方案,以奪取全城的形式,派出全部兵力向敵人發動總進攻,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1948年,7月9號,王近山率領著49團的全部兵力向襄陽城發起進攻。路上,王近山一路過關斬將,短短六天之內,就連破襄陽城西門口前的琵琶山、真佛山、鐵佛寺三處隘口。
中午時刻,來到襄陽城的西邊城門,王近山便停下來稍作休息,養精蓄銳。在今晚,準備今晚將大刀抹向敵人的腦袋。
當晚8點,王近山下達了最后的命令,全部戰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向襄陽城,一夜奮戰,襄陽城城內兩萬國民黨軍隊被全部殲滅,敵軍的司令康澤被我軍活捉。
襄陽老城墻
很快,王近山攻破占領襄陽城的消息傳到軍中,素來嚴肅的鄧小平也不禁感慨道“王近山將軍不僅能勇敢上陣殺敵,而且還戰前善講策略,真是文武雙全的將士?!?/p>
但人無完人,王近山自己作風不好,被妻子舉報,最終落下離婚的下場。
1955年新中國成立以后,40歲的王近山被我國授予了中將軍銜。
但就是這樣一位有勇有謀、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的中將,卻職場得意情場失意。1964年,王近山被連降三級從中將降為大校,并被開除黨籍,造成王近山晚年十分后悔不已。
事發有因,這就不得不講起王近山的婚姻生活了。
王近山在紅軍長征的時候便與韓岫巖相識并且結婚,兩人從抗日戰爭再到解放戰爭,一路走來共患難,可以說是無數軍人羨慕的伉儷之情,但王近山卻發生了一段浪漫但卻錯誤的情緣。
1949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吹響了與國民黨斗爭反抗的號角。
王近山奉中央軍委的命令,帶領12軍駐守重慶。因為王近山年輕有為,便受到各大學校的邀請,給在讀的大學生講課,訴說革命的艱苦,讓他們接受組織的教育。
在一次講課中,來到了河北醫學院,在講臺上,王近山談吐有道,說話溫柔儒雅,講到革命時更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時而講出一些幽默詼諧語言來逗大家哄堂大笑,所以便將臺下一些崇拜軍人的女大學生迷得如癡如醉,而下面當中就有韓岫巖的妹妹韓秀榮。
韓秀榮對她的姐夫一開始只是崇拜,但頻繁接觸之后,王近山和韓秀榮的感情逐漸升溫,他們時常相約對方參加舞會,夜光下和對方一起湖邊散步。
久而久之,他們二人就在一起了。但是面對這場孽緣,王近山沒有處理得當,最終自食其果。
王近山與韓岫巖
紙終究包不住火,當韓岫巖得知王近山和韓秀榮的你情我濃的時候,不禁羞愧難當,于是向自己的妹妹單位投遞了舉報信。
舉報韓秀榮的“作風問題”,而韓秀榮則被調任到呼和浩特,并告誡她不能回到此處工作了。
王近山見韓岫巖如此對待自己妹妹,以后很難相見韓秀榮,于是在家中憤怒地向她提出離婚,由于雙方感情二十多年了,過后便也冷靜下來,但這件事情也讓雙方產生了婚姻裂紋。
1963年,韓岫巖實在受不了和丈夫大吵大鬧的局面,便寫了一份投訴信交給劉少奇主席。
劉少奇得知這件事情后,便立即派人找到王近山,并對他的作風問題進行嚴肅批評。而王近山在辦公室召見派遣人員時,聽到組織批評自己“作風問題”便勃然大怒起來。
送走人員過后,向組織寫了一份離婚申請報告,要求組織答應他的請求。
王近山一旦決定下來十頭牛也拉不回,所以驚動了辦公的毛主席,毛主席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后,親自打電話給劉少奇,讓劉少奇嚴肅處理這場抹黑軍委的鬧劇。
劉少奇
中央組織部便迅速對王近山進行嚴格處分:撤銷王近山軍區副司令員職務,軍銜從中將降為大校,并開除王近山黨籍,調往河南某農場改造。
王近山馬上就要被組織安排離京改造,不過曾經在他家工作多年的保姆黃振榮卻自愿跟他去農場,繼續照顧他的生活。
而王近山卻的向黃振榮說道“我是犯錯了才去接受改造,你跟我去只會受苦。”
黃振榮卻真誠地說道“我從小就吃苦了,所以我不怕苦,我只怕你嫌棄我跟你生活,如果你不嫌棄我,我可以跟你一起去改造?!?/p>
聽完,王近山不禁十分感動,并與她一起去到河南農場一起改造。在改造的時候,兩人還結婚,并育養一男一女。
由于肖永銀事務太過繁忙,得知王近山事情的時候已經過了幾年了。
肖永銀
1966年,肖永銀正在南京軍區工作,有兩個來自河南項城縣革命委員會的工作人員找上門來,希望肖永銀揭發王近山。
肖永銀聽到王近山的下況后心里不是滋味,兩人虎落平陽被犬欺的行為更是讓他惱火,于是肖永銀憤怒地對兩人說道“王近山只是作風問題有問題,其他的沒有錯,他暫時休假了,你們就不要打擾他了!”
當在河南改造的王近山聽到這則消息后非常感動,他的老戰友還沒有忘記他。
再加上自己一生都奉獻于國家事業中,就算改造生活也沒有磨滅他的意志,所以還想為國家繼續奉獻。他便叫兒子去找肖永銀,讓他能夠幫幫他這個忙。
王近山的兒子來到軍中見到了肖永銀,便開門見山說到自己父親想要回到軍中的事情。
但是當時形勢不太好,王近山的事件又難以處理,需要從長計議。
許世友王近山肖永銀合照
肖永銀說道“這件事情沒那么容易處理,不過我還是盡力幫忙的?;丶抑?,你要告誡你父親,不要亂走動,安心照顧家庭,并且寫一封檢討信,信中一定要承認自己犯下的錯誤?!?/p>
1969年,王近山寫了三封信,一封是給肖永銀的感謝信,感謝他還能想到自己這個老戰友,一封信請他分別轉交給許世友和毛主席。
而對毛主席的信中,他講到他對自己的錯誤已經作了深刻檢討,并表示自己還想恢復黨籍,在黨內繼續工作。
黨的“九大”召開了,許世友趁會議之際,將信交給毛主席,而毛主席看到信后,便說道“信中內容我看了,王近山他已經吸取夠教訓了,我會讓恩平同志去處理?!?/p>
許世友
不久,王近山被調離農場,被黨組織安排到江蘇省建設兵團擔任副參謀長,恢復黨籍以后,又擔任南京軍區副參謀長。
1978年,5月10號,63歲的王近山因為患有胃癌,長達四年與病魔抗爭之下,王近山還是在南京去世了。當噩耗傳到韓岫巖耳中時早已傷心欲絕。
她想去南京的追悼會看看王近山,但王近山生前表達了不要讓她來見面,所以韓岫巖最后也沒能見上一面,成為了韓岫巖心中一大憾事。
兩人的故事也在2007年韓岫巖去世后塵埃于地,也許地府相見的兩人還能再續前緣吧。但結局無論如何,王近山軍功赫赫是事實,是中國人民的英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