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純電動MINI COOPER降到了14.88萬。
這恐怕是最近豪車圈兒內最大的新聞了。
“老公,MINI和A3一個價了,要不咱們趕緊入手吧?”
“入什么入啊,14萬多的MINI沒啥沒啥,連電動座椅都沒有,你要嗎?”
“啊?什么?算了算了!”
本來很喜歡MINI的老婆,在知曉這些后,連說“算了”……
事實上,在降價之前,MINI品牌在中國市場,遭受了不小的打擊。數據顯示,寶馬MINI前三季度中國區銷量大幅下滑,交付量同比去年下降29.8%。而后續新出的兩款純電版車型,也始終銷量平平,甚至都沒有公布銷量數據。
從市場遇冷到被動降價,這其實也折射出一個MINI在當下尷尬的境遇:這個專注小車的英倫品牌,在中國市場,在全面開向電動化智能化的中國市場,已經水土不服。
即便是很多對MINI有情懷、有期待的消費者,在今天,都陷入了糾結。
MINI做了啥?MINI上頭的寶馬又做了啥?
一步錯與步步錯
原本,來自英格蘭的MINI和來自意大利的菲亞特一樣,都是生產國民車的“經濟品牌”。
憨豆先生在電視劇里的那臺MINI,可能是我們這一代人對這個品牌的初印象。它小巧可愛、靈活精致,成為了很多人童年時的夢想之車。
MINI這個品牌,最初其實就是英國人打造出的經濟品牌。而通過四輪四角的設計布局,MINI擁有良好的操控性能。所以,在寶馬集團拋售捷豹路虎的時候,因為MINI的獨特性,將這個品牌收歸在自己集團旗下。
2011年,MINI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并且開啟銷售渠道網絡。在寶馬的運營下,MINI來到中國之后,竟然成為了一個主打都市潮流的高端品牌,并且售價始終堅挺在二三十萬元區間。
不得不說,寶馬集團很會講故事。它通過塑造MINI的潮流屬性、運動屬性,把經濟型小車,以高昂的售價,賣給了“有錢小姐姐”,并且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富姐收割機”。
此乃MINI品牌在中國市場走錯的第一步。
在十幾年前,全球信息并不是那么通暢,很多人并不知道MINI在全球的真實定位如何,姑且可以給處于懵懂階段的中國消費者講講故事。
但是在今天,所有都變得十分透明,大家知道:“原來有的奔馳也有出租車和廂貨,原來寶馬是德國工薪族的選擇,原來MINI只是做經濟型小車的品牌……”
不僅如此,MINI更大的問題,在于始終以傲慢的方式進行品牌運營。
去年車展上的“冰淇淋事件”不用多說,MINI雖然撇清了與工作人員的關系,但工作人員的態度,往往也會代表一個品牌的態度。
即便是“冰淇淋事件”不斷在網絡上發酵,MINI官方也只是做出了不痛不癢的回應。顯然,這樣的回應并無說服力。
而且筆者也可以和大家聊聊我個人對于MINI品牌的感受。
由于我老婆很喜歡MINI品牌,我自己也喜歡MINI COOPER S這種有些樂趣的前驅車。于是在最近幾個月,去MINI的好幾家4S店看過車。總結下來一句話,MINI 4S店的氛圍一般,工作人員對你愛答不理,一副“愛買不買”的樣子。
還是那句話,工人人員的態度,也代表著一個品牌的態度。MINI走錯的第二步,在于傲慢與偏見。不管是哪個國家的市場,不管是哪個國家的消費者,都理應得到尊重。況且,MINI還通過高昂的價格,在中國市場賺足了利潤。
那么MINI走錯的第三步,在于產品層面。我個人認為,在這一層面,我們可以用更大的篇幅來聊一聊。
與行業脫節的產品力
今年全新電動MINI COOPER和MINI ACEMAN推出的時候,筆者對其很感興趣。
特別是于謙老爺子還親自站臺,用滿滿的“津腔”給新車拍攝了一支很有意思的廣告片,可謂賺足了眼球。
當我們稱贊MINI有創意的同時,也需要關注到一點,全新MINI電動家族的產品,早已和這個時代脫節。
就拿最近降價降得非常厲害的電動MINI COOPER E經典派來說,這款車從20.98萬,降到了14.88萬,降幅達到6萬元。看似很便宜,但實質上,這款車的性價比非常低。
動力層面,它采用前置電機布局,最大功率僅135kW、峰值扭矩僅290N·m,零百加速時間需要8.1秒,CLTC續航里程僅為456Km。
別的不說,隨便挑一款寶駿云海(參數丨圖片)EV、五菱星光S EV這樣的二三線國產純電動車出來,都比MINI造的這款車強。人寶駿云海EV,最高功率有150kW、峰值扭矩有310N·m,CLTC續航里程可達600Km。
你說,這樣的“邊緣化產品力”,如何去比?
這得怪誰?難道是怪合資伙伴長城嗎?不好意思,電動MINI雖然采用了長城旗下的核心驅動部件,但長城旗下的新能源產品,基本上都沒有哪一款車敢買這個價,還敢配這種核心驅動技術。
不僅如此,全新電動MINI家族在車內的產品力表達方面,也并沒有因為落地合資的關系,而呈現出更大的誠意。接近15萬售價的入門級車型,內飾基本上都是塑料覆蓋,鮮有電動化、自動化功能,就連標志性的大圓屏,操作起來也非常卡頓。
足以見得,這款車在面對中國新能源市場的時候,根本就沒有落實完善的產品力,或者說并沒有做好準備。反觀同樣以小車出道的Smart品牌,它在吉利麾下,逐步找到了自己的發展節奏。
Smart精靈#1這款車直接以15萬的價位入門,并且在吉利的技術體系下,采用了浩瀚架構,并帶來了零百加速6.7秒、8155車機芯片、精致內飾設計等一系列的優勢產品力。時至今日,Smart精靈#1的單月銷量已經可以穩定在2000臺以上。
至此,筆者認為MINI品牌仍然沒有找到清晰有效且具有實際可行性的產品規劃,這也是MINI走錯的第三步。
MINI的未來,究竟有多模糊?
根據一些新的消息顯示,在MINI電動車大降價之后,迎來了一波銷量熱潮。北京很多家MINI 4S店,甚至出現了人擠人的現象,有相關報道透露,在降價后,一家MINI 4S一天的成交訂單數甚至可以達到十幾臺。
這是MINI銷量回暖的跡象嗎?筆者并不這樣認為,而且更偏向于這種現象,是壓抑許久之后的報復性消費。看著吧,在這個理性化的汽車消費時代,絕大多數消費者,看重的是一個品牌的綜合實力。僅僅是用故事、用情懷去吸引消費者,那么一個品牌將難以持續下去。
MINI面對未來的迷茫,其實也是寶馬的迷茫。
在今年夏天,自信的寶馬非常驕傲地宣布,自己將退出價格戰。
這一舉措,其實是希望縮減終端優惠來維持利潤。同時,寶馬也想保持自己的品牌調性。但結果呢?接連的銷量下滑,讓寶馬嘗到了消費者的重拳,也讓寶馬“重啟豪華”的夢想破碎。
這是一個汽車行業劇變的時代,這也是一個打破原有行業生態、原有行業規則的時代。傳統豪華品牌,就算是再有吸引力、再有故事,也敵不過時代發展的浪潮。
在前段時間有一個消息,是理想汽車的銷量,首次超越了A三大豪華品牌。
BB
理想汽車,何許人也?它只是誕生于2019年的新勢力品牌。短短幾年時間,從無人問津到銷量超越A,也足以說明:時代的劇變、行業的劇變,已經讓所有汽車品牌們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不管你是奔馳還是寶馬,都得認清現實。
BB
當然,在八月份,寶馬汽車在國內的銷量僅為3.48萬輛,同比下滑42%,銷量近乎腰斬!破碎的現實,讓寶馬只能重回價格戰的行列。
但是,你只是降價,而不帶來更卓越、更符合時代需求的產品力,又能維持多久?
這個問題,不僅是寶馬需要思考的,同時也是奔馳、奧迪等其他傳統豪華品牌都需要思考的。
結語:
在現目前,雖然有很多人說價格戰打破了行業自律、行業規則。
但在筆者看來,價格戰無外乎就是行業打破重整的外在體現。強如寶馬這樣的車企、貴如MINI這樣的品牌,在面臨行業重整的時候,也只能低頭。
今天的MINI,暫時放下了身段,屈服、順從于中國市場。但很顯然,它并沒有意識到核心問題到底出在何處,所以關于它的未來,還非常地模糊。而今天的MINI,也可能是明天的奔馳、奧迪。所以,傳統豪華品牌們需要注意,中國市場,并不是郁郁蔥蔥的韭菜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