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東盟峰會在老撾舉行,談的內容是相當多,總體也算順利,盡管有一些雜音。
期間,印度模仿“中國-東盟峰會”,也辦了一場“印度-東盟峰會”。莫迪表示,21世紀,就是亞洲的世紀,未來就在印度和東盟!
印度早在30年前,就提出了“向東看”,2014年,莫迪上任后,把這個提法正式命名了,叫“東向行動”。
這個東向行動的東,是指跟東盟搞好合作,并非中國。印度認為,印度通過東盟,可以鏈接印度洋和太平洋,東盟是印太的通道。
對于東盟來說,多一個印度作為合作伙伴,也能平衡中日韓的影響力,對東盟來說有益。
這就一拍即合了嘛!
結果印度高估了自己。
2023年4月,到2024年1月,印度和東盟的貿易額,達到了1012.63億美元。這是一個不低的數字。
但是細看之下,才能發現問題。
印度對東盟出口327.13億美元,印度對東盟進口685.5億美元。
十年來,印度和東盟的貿易額翻了1倍,但印度無論怎么玩,不管是改貿易流程,還是加稅,始終是貿易逆差。
上一個財年,印度和東盟的貿易額,達到了1315億,也就是中國和東盟貿易額1/7的規模左右。
根據印度《印度報》的報道,莫迪宣布了《印度-東盟全面伙伴關系的十點計劃》,不僅有貿易,印度還將對東盟提供數字科技、防務,環境治理,尤其是基礎建設的支持。
印度找馬來西亞,說馬來西亞半導體很強,印度軟件業很強,這方面可以合作。馬來西亞表示認可。
莫迪在會前,表示,他將跟東盟國家一起回顧過去,為未來指明發展方向。
印度信心滿滿。
印度的《經濟時報》更是對莫迪一頓夸,稱莫迪的“外交手腕非常嫻熟”,他這次并沒有要求東盟站隊,而是進一步增進關系。
印度在東盟,真的可以這么吃得開嗎?
其實,我們只要仔細分析一下,就知道了。
東盟國家盡管承接了一部分的制造業轉移,但總體仍然是全球的產業鏈中,位于中低端的層次,東盟要發展,其實仍然只能等歐美、中日韓等國家進行產業轉移。
印度面臨的問題,也是一樣啊!
那么,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其實印度和東盟是競爭對手啊!
以手機產業為例,蘋果和三星在印度增加產能,增加投資,那么在越南就“不進則退”。
車企在印度增設工廠,就會削弱泰國、印尼的區域汽車制造業地位。
盡管印度體量大,實際上,跟東盟這些國家,是在一個跑道,一條起跑線上。
印度的問題,在于印度的營商環境實在太差,盡管印度左右逢源,但是推開了一個體量巨大的鄰居。而從東盟的發展角度看,東盟則在平衡方面,更理性,更務實。
另外,盡管這次東盟峰會,印度按住了“印太戰略”的小躁動,但明眼人都是了解的。
東盟跟印度一起玩“印太戰略”,站隊搞對抗,對東盟一點好處都沒有,有點眼光的國家,都不胡選擇走這一條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