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五十年代,抗美援朝之時,洪學智以中國人民志愿軍副司令員的身份,隨同彭德懷總司令赴朝作戰,因此與金日成結下了一段深厚的友誼。
三十多年后,洪學智隨黨政代表團訪問朝鮮,受到金日成熱情接待。兩人握手之際,金日成注意到洪學智的肩章上依然閃爍著三顆金色五角星,不禁感嘆道:“怎么還給你授一個上將軍銜啊?”
洪學智聞言,幽默地笑道:“這是中國特色,三十年一貫制嘛。”金日成之所以有此疑問,是因為洪學智在援朝戰爭中功勛卓著,早在1955年授銜時就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當年,中國學習蘇聯建立了軍銜制度,設立了元帥、將官、校官、尉官、軍士和兵六個等級,其中將官又分為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四種。
洪學智在42歲那年就榮獲了上將軍銜,可謂年輕有為。金日成在朝鮮戰場上親眼見證了洪學智的卓越才能,因此斷定他的軍銜日后定會晉升。
然而,三十多年后再度相見,洪學智的軍銜依然是“上將”,這讓金日成感到十分驚訝。那么,洪學智為何能在朝鮮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他的軍銜又為何三十年未曾晉升呢?
接下來,讓我們將歷史的時間軸往回撥,從洪學智的經歷講起,把他的經歷原原本本地呈現給大家。
洪學智是河南商城人,1913年出生,1927年十四歲時就投身革命。相關資料顯示,洪學智之所以成名,是因為他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負責后勤工作。
洪學智用科學的方法,為志愿軍在嚴酷的戰爭環境中,開辟出了一條“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確保了軍糧、軍用汽油等物資的運輸,為戰爭的最終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然而,洪學智的這些成就其實并非來自書本知識,而是他多年在軍中從事“政工工作”所積累下來的經驗。
洪學智的兒子洪虎在接受官方媒體采訪時曾提到,外界很多人誤以為洪學智在部隊里一直從事后勤工作。但是實際上,洪學智從1927年參加革命到1949年,大部分時間都在從事“政工”工作。
原來,洪學智雖然出身貧寒的農民家庭,但是在家鄉時曾讀過小學。1927年,十四歲的他參加了農運,兩年后加入中國共產黨。
當時紅軍的基層人員大多不識字,而洪學智因有一定的文化且思想進步,所以很快從基層士兵成長為機槍連長,后來還在紅四方面軍的軍委擔任過組織部長。
后來,紅軍到達延安,在那里創辦了抗大。洪學智進入抗大學習了一段時間,最終因學習成績優異、進步迅速,從學員晉升為抗大的老師,一直做到抗大第五分校的副校長。
當時的校長是陳毅,在新四軍時期,洪學智擔任部隊里的參謀長、軍長。可以說,在前面的二十年里,他基本上沒有從事過后勤工作。
1950年10月9日,洪學智和鄧華得知彭德懷在沈陽開會,于是連夜乘坐火車從丹東趕往沈陽,與彭德懷會面。三人相見后,彭德懷談及了毛主席希望他擔任志愿軍總司令,出兵朝鮮的意愿。
彭德懷對洪學智和鄧華說:
美軍占領朝鮮,與我們隔江相望,威脅我國東北;又控制我國臺灣,威脅我上海、華東。他們若發動侵華戰爭,隨時可以找到借口……為了建設我們的國家,保衛前途,我們應該出兵。
接著,彭德懷詢問洪學智和鄧華的看法。洪學智當即表示到了該下決心出兵的時候了!于是,在1950年10月19日,洪學智隨所屬部隊從丹東出發。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來到了朝鮮。
起初,洪學智只是擔任志愿軍的副總司令。到了抗美援朝的第四、第五次戰役后,由于兵員增多,戰事吃緊,美軍頻繁調動飛機轟炸我軍的補給線。
因此,彭德懷就安排洪學智同時兼任后勤部長,負責抓好軍隊的后勤工作。那時的洪學智四十出頭,已有二十多年的戰場經驗。
雖然指揮人員沖鋒陷陣對洪學智來說不在話下,但是負責后勤工作卻是他頭一遭嘗試。他心中沒底,于是告訴彭德懷,自己只能試著干,如果干不好,請立刻換人,不要耽誤戰事。
同時,洪學智還表示,等抗美援朝結束,他還是想回去搞軍事。沒想到,他這一接手,后半輩子就與后勤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
1951年4月,抗美援朝進入關鍵時期。當時,志愿軍在朝鮮的兵力已接近百萬,這么多人的軍糧和軍用物資保障非常困難。
為了緩解后勤部門的壓力,彭德懷下令讓參戰的士兵每人自帶五天的干糧,剩下的五天干糧由后勤部隊負責運送。
但是在第五次戰役時,由于作戰區域被敵我雙方的軍隊反復爭奪,老百姓全部逃散,形成了一個方圓三百里的“無人區”。
于是志愿軍只能依靠自帶的軍糧,勉強維持五至七天的供應。這也就導致我們只能進行周期性進攻,還一度被美軍摸清了作戰規律。
洪學智擔任后勤部長后,針對朝鮮戰場的特點,憑借自己多年的“政工”經驗,對后勤工作進行了分區管理,劃分出“戰術”和“戰役”兩個層次區別對待。
就這樣,洪學智幫助志愿軍建立起了一條“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出色地完成了五次戰役中的后勤保障工作。后來,到了1955年,他就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板門店協議簽署之后,金日成為了感謝志愿軍對朝鮮的幫助,曾經給我方指揮官和戰斗英雄頒發勛章。之后,他一直很關心中國國內的情況,因此知道洪學智被授予了上將。
然而,五十年代的軍銜制度在六十年代中期曾被取消,直到一九八八年前后才恢復。這時,軍中有許多老將都被授予了更高的軍銜。
但是由于一九八八年的軍銜制度取消了元帥、大將等級別,上將已成為最高軍銜,所以洪學智的軍銜也無法再晉升。不過,關于第二次授銜還有另一種說法。
根據洪虎所述,當時在上將之上還有一個“一級上將”的軍銜,但是這個軍銜屬于虛設,從未授予任何人。到了1994年,“一級上將”這一軍銜被取消,因此上將便成為了最高軍銜。
1954年,洪學智被任命為總后勤部部長。五年后,他憑借在朝鮮戰場上積累的后勤工作經驗,協助解放軍進入西藏平叛。隨后,因為一些原因被調離部隊。
1972年,在毛主席的過問下,洪學智得以平反,并被調至石油部門工作。五年之后,洪學智當選為軍委委員、國務院國防工業辦公室主任。
一九八一年,洪學智重返總后勤部,耗時六年,匯聚軍隊后勤老同志的智慧,共同撰寫了長達數百萬字的《抗美援朝戰爭后勤經驗總結》,為我軍后勤工作的寶貴經驗傳承做出了重大貢獻。
鑒于其卓越貢獻,1988年9月,中央軍委在北京隆重舉行儀式,重新授予洪學智上將軍銜。自此,洪學智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兩次榮獲上將軍銜的將軍。
在一九八七年版的軍服設計中,上將的肩章上綴有三顆星。由于洪學智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人們親切地稱他為“六星上將”。
后來,在訪朝期間,金日成對洪學智三十年間軍銜一直未變表示驚訝,認為他所做的貢獻,遠超過其所得的榮譽。對此,洪學智風趣地回應:“此乃中國特色,三十年一貫的堅持。”
洪學智這個回答借著自己軍銜的“穩定”不變,微妙地暗示了中國外交政策的穩定性,同時又彰顯了他這作為一名老共產黨員淡泊名利、忠誠奉獻的崇高精神。
- 參考資料:
- 《【訪談實錄】洪虎回憶“我的父親洪學智”》——《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3.01.31;
- 《洪學智眼中的抗美援朝戰爭》——《黨史縱橫》,作者:黃衛東,2013.07.01;
- 《“六星上將”洪學智的家風故事》——《黨史縱橫》,作者:胡遵遠、李燕,2017.01.1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