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分享一個我們可能都沒意識到的事情,還有 61 天,2024 年就要結束了。
當我梳理過去的一年時意外地發現,我們很多人,幾乎是在“退守”中度過這一年。
從冒險和不確定中退守:
“不敢裸辭,雖然我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但只要不開除我,我就繼續待著?!?@晴朗
“人到中年,茍住就是一切?!?@小小小初
從對世界的“理想化”認知里退守:
“世界是個草臺班子在我每天的生活里一點點具象化。” @松仁軟糖
從“快節奏”的、“激流勇進”的生活方式里退守:
“卷不動,但也不敢躺,我只能接受自己就這樣低能耗地、硬著頭皮生活。” @王子的水晶球
不確定的生活里,謹慎成為我們主要的情緒,我們的欲望、好奇心、對世界的想象好像都在收縮。
那個關于“2024 只能這樣了嗎”的答案,也已經呼之欲出了。
但面對如此確定的結論,我們還是找到了一點變數。
過去的幾個月里,我們跟隨 6 個逆著“退守”的人流,選擇在這一年里“往前沖”的人,拍攝了下面這支訪談紀錄片《沒有人真正放棄2024》。
他們的共同身份是創業者,這是一個在退守的大環境下顯得格格不入的定位,但而這也是最先引起我們好奇的地方:
面對海浪翻涌,他們怎么還在往前沖?
時代的水花打在每個人臉上,疼痛是共識,但在疼痛之后的選擇就是那個“變數”。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最終找到了他們來分享自己的故事。
因為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更多人可以去實現的另一種可能:
被浪潮蓋過,但沒有失去力量。
不夸張地說,過去一年圍繞在我生活中最明顯的感受就是「不確定性」。不知道變化會不會來,又會以怎樣的方式來。
這種心情上的飄忽最終都指向了一個結論:
這個時候,什么都不做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采訪繁妝創始人@枝繁繁 時,她脫口而出的一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受夠了一直說很難,然后麻木,停滯?!?/strong>
在那之前,我最好奇的點是這群人為什么敢在這樣的環境下,還做出創業的舉動。
但是你看下她的 2024 年經歷了什么:
從任職很久的上一家品牌離開;
職場積累被迫重新開始;
生活狀態陷入失控之中。
但這種“失落”持續了多久呢?
只有一個月。
一個月之后,她抱定決心開始做屬于自己的品牌,腦子里只有一個想法:
“我要殺回來。”
如果說這些人有什么共同點的話,除了他們創業者的身份之外,很重要的一點是:
他們都有不能退守的理由。
對于@枝繁繁來說,這個理由是一種強烈的渴望。
她說,“我今年都36了,其實一直在思考自己的價值是什么?!?/p>
“我相信之前 6 年的經驗沒有一個坑是白踩的,沒有一件事是白干的,我有資源,有想法,重要的是對做成一件有價值的新事有很強的渴望,我要去驗證并實現自己的價值。”
在足夠強烈的渴望面前,任何退守都只是一種浪費,“ 拼一把”是唯一的選項。
有些微妙的是,我在運動休閑品牌 AAAD 的創始人 @章子晗 身上也看到了類似的“沖動”。
對她來說,線下是一種不可替代的場景,她把店面選在社區里,裝修的標準是像“朋友家的客廳”,不買東西也可以和店員聊聊天。
所有的這些都只有一個目的:不想放棄人和人的連接。
她有次在北京快閃店體驗營業員時,看到一個戴著口罩、眼鏡,穿著一身黑的女孩走進店里。
在聊天中得知,她走進這家店,是因為看到和自己一樣身材的店員,卻染著紅色的頭發,穿著無袖的衣服,那么好看。
她突然意識到,自己也享有著這種可能性。
當她即將離開的時候,又折返了回來,給了 @章子晗 一個扎實的擁抱,她說:
“謝謝你,在我的生活中,從來沒有人鼓勵過我可以露肚子,穿彩色的衣服?!?/p>
這是她不得不做的事,這也是她們不得不前進的原因。
“對于想做的事,我們非做不可。”
在這些采訪對象中, @任曉雨 和 @毛書翰 是兩個比較特殊的存在。
因為大多數人最害怕的“失去安全感”,對他們來說反而是一種動力。
在他們兩個看來,人生最好的狀態應該是波浪線的,是你永遠猜不到明天會發生什么,是你面對的是足夠具體又足夠未知的生活。
這也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就職于國內頂級機器人公司和頭部金融投行的兩個人,會選擇重新開始。
因為還沒體驗和想象過的經歷,就是最天然的吸引力。
這條路當然不是一帆風順的。
用他們自己的話說,一個月跑四、五十家投資,有時吃飯匆匆扒拉兩口就得去辦公室或者樓下的咖啡廳等著, 但碰壁的情況仍然時常發生。
我們不想拋開風險去談“勇氣”,但向著未知海域探索的人,總是值得一些未知的回報的。
而在“舍棄安全感”這件事上,品牌主理人 @Iris王詩蕊 竟然也得出了差不多的結論。
她總結自己在創立品牌之前的生活,“就像掃地機器人一樣,每天上班下班,處理工作?!?/p>
生活的安全感越絕對,生活的可能性就越低。
作為一個典型的INTJ,她人生的前 35 年,所有的事情都在她的計劃和掌控之中。
這反而成了她渴望追求一點“不安全生活”的契機。
在這次短片的拍攝過程中,她突然被一旁的助理神色慌張地叫去,是因為直播間那邊出現了一些問題,在等著她解決和拍板。
她向攝制組致歉,但其實這一刻就是她現在的縮影:
從一批等著她的人,到另一批等著她的人,生活開始變得緊湊而搖擺了。
在采訪的間隙,她分享了自己很喜歡的一部電影《托斯卡納艷陽下》中的一句臺詞,我把它記了下來,因為覺得很適合用來概括她自己。
那句話是:
若要自由,就得犧牲安全。
若要前行,就得離開停留的地方。
“這樣折騰有意義嗎?”
我問過每個人這個問題。
寧愿賣掉房子也要來創業有意義嗎?
從零開始有意義嗎?
選擇了一條最不被看好的路有意義嗎?
這些問題的答案并不清晰,但我卻在許多人口中得到了另一個清晰的答案:
我只是不想待在原地。
我們有時不得不承認“安全”這件事本身對我們的損耗。 這也是為什么 即便陸地是更安全的,但有時人必須回到海里去。
只有在具體的行動里,面對著具體的人群,那些因為不確定而產生的虛空和焦灼,才會被驅散。
這也是 @koji楊遠騁 最開始創立 AI 科技媒體「 十字路口 」的初衷。
“把自己放到這個時代最有熱情、最有好奇心、最積極的一群人里面去,你也會被帶著往某一個方向走。”
當我們把“創業”“高管”“科技”這些身份和標簽都扔到一邊時,這個建議依然是對所有人都行之有效的:
去靠近積極的人,然后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這或許也是我們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能夠做出的最小的、但最有意義的舉動。
并不是說我們非要成為這樣的人,去承受浪花打在臉上,然后自己被沖回岸上的種種不確定。
但生活在一個還有人愿意往前沖的時代,終歸是一件好事情。
而與此同時,它也是我們找到的一點,想傳遞給你的變數和力量。
最后,我特別想分享電影《沙丘》中的臺詞給你:
不管生活如何變化,我們始終不變的,就是積極地、主動地踏入其中。
We must join it.
We must flow with it.
在這個不確定的 2024 年里,我們想給你一點信心。
不僅僅是這些故事,還有它背后不斷在閃爍著的力量源泉,同時也是新世相和驍龍一起對于這個時代給出的答案:迎接挑戰,篤定前行,破局生長。
我們希望這些“破局者”的經歷,能點燃更多人的信心,也幫助更多的人探索屬于自己新的可能。而 在不確定中搏擊浪潮,也是驍龍始終在身體力行的事。
2024 年,驍龍X Elite 計算平臺以技術創新引發PC行業深刻變革,攜手榮耀MagicBook Art 14 驍龍版,和每位破局生長的年輕人一樣,為更好的未來奮起前行。
祝愿我們即便不能改變風向,也能找到屬于自己航向。
撰稿:耳洞
設計:云圖
責編:許無
場地鳴謝:CCPA中文播客藝術中心-麗豐天際中心S36
晚禱時刻 :
人生不是找到辦法
是找到活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