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民政部發布的2024年3季度民政統計數據,
今年1-3季度,結婚登記474.7萬對,同比下降16.57%,
2023年1-3季度,結婚登記569.0萬對,去年全年是768.2 萬對。
年輕人都不想結婚了
這張圖是我國歷年登記結婚人數,
2013年達到高峰1347萬對,隨之是驟然的下降,2023年768萬對,接近腰斬。
結婚人數下降,我們可以得出對未來的幾個基本判斷,或者說推論:
對未來的基本判斷1:人口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會持續下降
人口是結婚人數的N期滯后因子,結婚人數下降,生育率必然下降。目前人口增長率已經是負數了,未來幾年內時間內,人口還會繼續下降。
對未來的基本判斷2:以人口為基礎的行業會面臨長期下坡
最典型的就是房地產。
過去10年,結婚高峰與房價高峰一前一后,結婚就要買房似乎是一條鐵律,一般將其稱為剛需。
剛需,多么諷刺的一個名詞,房子再爛,也能高價賣給剛需,還能讓剛需背上30年的房貸。
90后用其親身經歷展示了結婚、買房、生娃這幾個詞湊齊了,人生會變得多么暗淡無光,
后面的00后,10后看了之后,肯定都不愿意再重蹈覆轍了。所以這就是為什么各種刺激生育的政策都效果甚微的原因。 再好的政策不如一個實例來得鮮活。
基本判斷3:養老問題從80后退休時開始顯現
低結婚率、低生育率導致的長期問題就是撫養比出現倒掛。
理想的人口結構應該是紡錘形,中青年多,老幼少;出力的多,需要撫養的少,這樣大家干活都不累,撫養壓力也不大。
估計20年之后,我們人口結構可能是木楔形的,勞動力少,年輕人少,老年人多,撫養比高的可怕,養老金從哪里來呢?
昨天去醫院,聊到醫保,護士跟我說,咱們這一代應該沒有養老金了吧,我苦笑了一下,回答是的。
基本判斷4:低杠桿是個人最優策略
在增長乏力的情況下,每一個個體,包括企業和個人,最優的策略都是降低杠桿。減少消費,增加儲蓄,抵御風險。
但是如果微觀層面所有人都這樣做,宏觀層面就會變成通縮,并且是循環往復,螺旋通縮。
每一個人都做了正確理智的行為,但是整個經濟體合在一起就變成“合成謬誤”。
但是對于個人,降低杠桿,保證自己鍋里有米,是最優策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