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美國大選極有可能會成為歷史上最難預判結果的總統選舉之一。
在大選落幕前的最終時刻,來自國家安全委員會的1043名高層攜手,這股力量中囊括了10位前共和黨ZF的內閣部長、11位曾任國F部軍職秘書的高官、253名榮譽退役的將領、49位資深士官長以及164位經驗豐富的前大使,他們向全體美國民眾發出了振聾發聵的呼吁:深刻認識特朗普對美國構成的潛在威脅,并堅定地站在哈里斯競選總統的一邊。
10月末,一場聲勢浩大的學術支持行動悄然興起。起初,23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率先垂范,聯名發表了一封公開信,力挺哈里斯競選。
隨后,這一浪潮迅速擴散,吸引了更多學者的加入,最終匯聚成了一封由82名諾貝爾獎得主共同簽署的強有力聲明,幾乎囊括了美國所有健在的諾獎得主。
在這封承載著歷史重量的公開信中,這些在各自領域熠熠生輝的研究者們一致寫道:“這不僅是一場關乎科學與美國未來走向的總統選舉,其重要性在長久以來都極為罕見,甚至可能是史無前例。作為簽名者,我們堅決站在哈里斯一方。”
科學研究的核心價值——開放性與普遍性,與左翼進步主義追求的社會平等理念不謀而合。
知識分子群體往往習慣于審視現狀,擁抱變革,這種特質使他們更容易接納左翼那些相對激進的社會與政Z主張。
然而,近年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這種左翼傾向呈現出加劇的趨勢,不少原本持溫和中立或右翼保守立場的科學家,也開始向左翼靠攏。這一轉變,或許可以從共和黨在某些關鍵議題上對科學精神的漠視與抗拒中尋得部分答案。
盡管美國民眾不喜歡哈里斯,但更害怕特朗普。正如羅納德·里根總統所言:“美國是一座山頂上的光輝之城。”
而在本次選舉的語境下,里根總統的另一句警世之言同樣擲地有聲:“自由離滅絕,從來不過一代人的距離。”
此番大選,引發了前所未有的眾多影響力人物集體“反特”現象,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在此之前,數十位前特朗普ZF成員公開警告民眾其執Z的潛在危害,這一舉動同樣開創了美國歷史的先河。
無論如何,哈里斯的參選無疑讓美國大選的懸念持續至最終時刻,扣人心弦。無論最終花落誰家,都將書寫美國總統選舉史上新的一頁,其劇情的跌宕起伏與勢均力敵的程度,堪稱歷屆之最。
讀者問我為何支持哈里斯,我坦承,哈里斯并非我理想中的完美領導人。正如哈里森·福特那句意味深長的話所言:“哈里斯會捍衛你對她政策或想法持異議的權利。”
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里,或許這正是我們選擇領導人的重要考量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