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國家而言,通常以國家名義發布的一些政令“保質期”都是比較長的,很少有朝令夕改的情況出現。像蘇聯那時候總會提“五年計劃”,這實際上就是國家政令長期化的一種表現。
因為國家的一些政令從出臺到實施,實際上是需要經過非常多的環節才能最終的落地,而這其中的時間,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快。
尤其像美國這樣的國家,政令發布之后基本上很難實現快速落實,和中國根本沒有辦法相提并論。而特朗普上臺后搞的一些事情,實際上就是在給美國底層員工增加負擔。
特朗普在很短的時間內連續加征關稅,恐怕連文件下發的時間都不夠。尤其像海關人員都不知道該按哪套稅率走?
不過在中國宣布不再對于美國的不合理關稅進行回應后,特朗普針對中國進口美國商品征收145%的關稅似乎就成為了關稅最終版。
可誰想到,事情還沒過多久,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就直接指出:中美高額關稅不可持續,隨后白宮方面確認這一消息。
當然,如果沒有特朗普的授意,貝森特自然不可能放出如此信號。而隨后,特朗普更是親自下場釋放出了一個“重磅炸彈”,那就是對華關稅會從145%大幅度降低。
這把所有人都整懵了,說要和中國將“關稅戰”打到底的是特朗普,可現在服軟的也是特朗普,美國的信用就這么不值錢嗎?
那么,特朗普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選擇?這其中的深層次原因,實際上還是內部壓力所導致的。一開始,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之所以沒有引起美國國內比較巨大的反對之聲,主要還是有較大比例的美國民眾相信特朗普可以振興美國經濟。
可現在已經成為一地雞毛,因為關稅的緣故,中國商品在美國市場的價格節節攀升,最終吃虧的仍然是美國消費者。
因為中國商品在美國市場的不可替代性早已顯現,很多企業沒有辦法找到替代中國商品的代替品,所以只能用中國高價商品。
而最終制作出來的產品成本增高,就只能將多出來的成本平均分攤至各位消費者手中,通貨膨脹自然也就水靈靈的來了。
事實上,因為涉及到中國商品的行業太多了,基本上已經覆蓋至美國民眾的吃穿住行。所以,美國的工業體系沒被特朗普折騰壞已經是萬幸了。
但是商界對特朗普的不滿已經徹底壓制不住了,因為美國商界每天損失的是真金白銀,可特朗普卻輕描淡寫的說出一個又一個的離譜數字。
所以說美國財團也不可能任由特朗普繼續胡鬧下去,內部壓力最終成為特朗普選擇服軟的重要原因。可是有些人看到特朗普有服軟的跡象,就覺得咱們也應該見好就收,給特朗普一個臺階下,而這種論調總的來說還是害怕和美國斗爭。
這件事情由特朗普而起,中國只是被迫斗爭而已,更何況特朗普根本不是誠心認錯,只不過是被現實逼的沒有辦法而已。
要知道,如果將目前的形勢對調,特朗普絕對不會對我們心慈手軟,也不會講什么見好就收。七年之前的挫折就已經告訴我們:不可沽名學霸王。毛主席的這句詩,是我們最好的對付方式!
同樣是特朗普,同樣是美國,2018年的關稅戰是在我們沒有任何防備的情況下爆發的,而也正是美國的這場伏擊,讓我們徹底認清美國。
美國以所謂“不公平貿易行為”為開端,對中國商品加征了不同比例的關稅。而當時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量還是比較多的,這讓中國的一些出口企業遭遇了非常嚴峻的寒冬,有太多的小型企業被迫關門倒閉。
當時中國經濟仍然以出口型經濟為主,特朗普就是瞅準機會試圖打斷中國經濟的脊梁。當然,我們并沒有被打倒,而且也同樣對美給出了對等反對措施。可是總歸是被美國伏擊了,損失還是比較慘重的。
當時,特朗普也并沒有任何收手的跡象,只不過后面美國經濟也受影響被迫停手罷了。有了這樣的前車之鑒,特朗普的服軟就沒有什么可信度,就特朗普的行事作風而言,再度懷揣反華計謀卷土重來恐怕不是什么稀奇事。
正所謂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別看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可事實上,有時候經濟戰甚至比真實的戰爭更加殘酷。
因為無形經濟戰導致國家財政一路飄紅的例子比比皆是,也正因為如此,才能看出特朗普的險惡用心。而且即便我們給特朗普臺階下,他恐怕也不會領我們的情。
與其如此,不如一次打疼美國,讓他下次不敢對中國出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