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低空經濟熱持續升溫。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已超過5000億元,到2025年,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1.5萬億元,到2035年有望達3.5萬億元。面對這一潛力巨大的市場,多地政府政策頻出,積極搶抓低空經濟產業密集創新和高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作為“數字經濟第一城”,杭州也在其中。7月初,杭州發布《杭州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全力打造全國低空經濟的領軍城市,正式入局低空經濟產業賽道。
杭州低空經濟蓄勢待發
8月26日,來自杭州天目山實驗室的全球首款百公里級氫動力長航程多旋翼無人機“天目山一號”在余杭成功首飛。該無人機最大續航4小時,具備一鍵自主起降100公里連續作業的能力,在-40℃的極寒環境也能保持長時間續航能力。此前,“天目山一號”已分別在內蒙古根河、西藏林芝等地完成極端環境飛行測試,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這不僅標志著我國在綠色航空技術與低空經濟產業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也成為杭州低空經濟加速“起飛”的又一例證。
今年7月,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杭州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明確了低空經濟發展的“路線圖”,明確提出打造全國低空經濟領軍城市,到2027年低空產業能級大幅提升,引育鏈上企業600家以上,產業規模突破600億元。在此基礎上,將加快補鏈強鏈,進一步建設低空產業創新高地,包括加大低空企業招引培育力度、加快低空產業園區建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打造高新高能創新載體等舉措。《方案》提出,到2027年,新招引低空經濟產業鏈相關企業200家以上,培育專精特新企業5家以上,“小巨人”企業2家以上。
杭州將低空保障作為推動低空經濟發展的關鍵,正加速補齊基礎設施的短板:一方面加大通用機場、直升機起降點、飛行營地、飛行服務站、維修基地、通訊導航氣象油庫等物理基建,另一方面增加低空空域管控系統、無人機飛行信息系統、無人機反制系統等數字基建。《方案》提出,要夯實“數實”基建,完善低空交通運行網絡,加快推進“基礎網”“航線網”“飛服網” 建設。到2027年,建成低空航空器起降場(點)275個以上,開通低空航線500條以上,建成統一管理服務平臺。
作為中國最早聚焦無人機城市場景商業化試驗的城市之一,杭州此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批受到市場認可的常態化運營案例。《方案》在拓展低空應用多元場景方面重點實施4項舉措:搭建低空物流服務體系、豐富低空文體旅消費業態、創新低空城鄉治理、探索潛在應用場景;重點打造“低空 +物流”“低空+治理”“低空+文體旅”三大應用品牌,加快探索“低空+客運”新業態。計劃到2027年,杭州低空物流總量進入全國前5位,全市低空飛行量超過180萬架次/年。
尤其在低空物流方面,杭州將推進城際、城市無人機干線物流配送,拓展樞紐快遞轉運、生鮮城際半日達等場景。7月初,一架載有數百公斤活魚、水蜜桃和楊梅等物資的航班從浙江建德千島湖通用機場起飛,1小時50分鐘后,順利抵達江蘇鎮江大路機場。據了解,這是浙江首條,也是長三角地區首條,跨省長航距低空物流航線。
“目前,低空航線、短途運輸等載人載物的條件已經非常成熟,只要市場有需求,我們可以開發更多的跨省物流、旅游觀光、城市內無人機物流等新的應用場景。”浙江省低空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義建說。
可以預見,杭州的天空將見證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杭州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說:“發展低空經濟既是對國家部署的落實擔當,也是杭州城市交通從‘二維平面’升級到‘三維立體’,促進城市向更高能級躍遷的必然要求。”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低空經濟已然“起風”,對于素來以創新活力聞名的杭州而言,加入萬億元規模的低空經濟競賽,不僅是一場對天空資源的搶先布局,更是為城市的長遠發展安裝強勁引擎。唯有將先發優勢轉化為領跑實力,杭州方能真正一飛沖天。
大會秘書處:陳凱1325082000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