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人口銳減,主要原因并不是戰亂,而是其他因素。
東漢建安初年,也就是公元196年,東漢帝國爆發了前所未有的大瘟疫,這場瘟疫持續了超過二十年,這直接造成人口銳減。
曹丕在《與吳質書》中,悲嘆自己很多親戚好友,均死于這場瘟疫。就連曹丕這樣的為王稱帝的人都無法避免,更不要說平民百姓了,其結果只會更加的糟糕和悲壯。
我們都知道名醫張仲景,他是做醫學研究的,可就是他,也難以避免家族中的人口死亡。
這場大瘟疫中,張仲景家族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口死亡,這也讓他下定了決心好好研學醫術。
張仲景依據《素問?熱病論》的宗旨,進一步擴充了《湯液經》的內容,并結合當時的大疫進行實踐,撰成了《傷寒雜病論》十卷,后來又補充了《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為后世留下珍貴財富。
張仲景的醫學思想,就是誕生在“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的建安大疫中。
如果沒有這場大災,也不會誕生張仲景、華佗這樣的醫學大家,正是他們的不斷總結完善,為后世抗疫總結了經驗。
所以,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人口銳減,戰爭反而是小因素,大疫才是主要因素,否則戰爭打的再慘,也不至于損失這么多的人口。
可見,真正讓人口銳減的,是那種成批量的、不間斷的因素,這才是更可怕的。
對此,大家認為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