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企鵝吃喝指南
作為一個糖水愛好者,想在上海找一碗好吃不貴的糖水,可真是太難了。
比起遍地好吃的糖水大省廣東廣西福建,上海不僅價格翻倍,時常排隊,味道還往往不盡人意……
逼得我只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找不到好吃的,自己煲還不行嗎!
尤其是秋冬季節,超多香香甜甜的碳水食材紛紛上市,只要買對食材,你完全可以用電飯煲,燉出稠滑香濃、幸福感爆棚的糖水。
比如潮汕餐廳的特色糖水姜薯湯,成功關鍵點,其實就是網購靈魂食材姜薯,分分鐘復刻出一碗甜香辛香交織的溫暖甜湯。
比如福建特色的花生湯,我向閩南朋友請教來秘方,告訴你新手如何輕松煮出道地的濃郁風味。
可以向各位糖水黨保證,這是一篇0難度、0失敗的糖水教學,全程有電飯鍋就可以做,成品不輸糖水鋪!
為了讓大家吃得更開心,我再傾情附贈幾款最常見的湯底、小料制作思路,學會后完全可以舉一反三自行搭配,在家大開糖水盛宴~
01 老姜紅糖燉木薯
材料:黃心木薯、老姜紅糖
螺螄粉店一定會有的木薯糖水,小小一碗要價18元,但網購的木薯一斤不過5元左右,自己在家吃到飽也就十來塊!
木薯的處理很簡單,削皮切段電飯煲就可以了,但這碗糖水好喝的關鍵,在這百搭的糖水底(糖+水)!
想要做出勝過糖水店的口感,就不要用白糖和冰糖,直接用自帶風味的糖來給木薯增味。
我們這里用老姜紅糖(在紅糖熬制時加了老姜,工藝比較麻煩,但網上很好買,價格也便宜)。紅糖本身清甜甘潤,加老姜增味后,多了一抹暖暖的姜香,不辣不刺鼻,能使湯底更加醇厚。
木薯本身富含淀粉,熬煮過后會自動給湯汁增稠,又有老姜紅糖加持風味,這個湯底吃起來就不覺得寡淡。
買的時候記得挑廣西的黃心木薯,一來這是國內木薯最大產地,二來黃心木薯更香糯,而且經過改良,幾乎無毒,可以放心吃。
一般2根木薯,配一塊20g的老姜紅糖就夠了(我用的是盒馬的,古法手工慢熬,香氣濃郁),加1L水,然后煮粥鍵。
等到木薯一戳即散,湯汁變稠能掛住勺子即可,這樣木薯入味,湯底稠化,熱吃粉糯香甜,冷后加冰就更爽口。
同理,紅薯、芋頭等富含淀粉的根莖類植物,都可以用這個配方哦。
02 銀耳冰糖燉糖藕
材料:銀耳、冰糖、桂圓、粉藕、紅糖
冰糖銀耳,應該是糖水鋪最常見的湯底了。
銀耳經過燉煮能析出大量膠質,讓糖水口感變得軟滑。它本身雖然沒啥味道,但很能凸顯小料本身的風味和口感,比如蓮子、芡實等等,非常百搭。
我做這款糖水底的訣竅,是用鮮銀耳,不僅省去提前泡發的時間,且更易出膠。
一般正常容量的電飯煲,放一整朵銀耳,搭配50g冰糖,想要提升滋味,那就再放幾粒干桂圓、紅棗或者陳皮絲,按煮粥鍵即可。
等待銀耳湯底的過程中,我們來做個秋冬天絕殺的糖藕小料,只要多做一步糖化,美味程度提升50%!
糖化其實近似紅燒肉要炒糖色的思路:鍋內加紅糖和少量水,中大火熬制,
等待紅糖色澤變深冒泡,就抓緊倒入水和藕片一起熬煮,直到把水分收干。
富含淀粉的小料,有3種常見處理方式,最簡單的無外乎蒸熟、水煮,但如果糖化處理,風味口感都會提升一個檔次。
這里的藕,記得要選粉藕,經過長時間燉煮已經綿軟粉糯,但充分吸收了糖分,外層變得彈韌起來,色澤也從粉色變成琥珀色,泛著一層淡淡的光澤,光看著就讓人食欲大動。
冰糖銀耳煮好后,放兩片糖藕進去,清淡滑爽的湯底,更襯出藕的甜美軟糯~
同理,芋頭、板栗、紅薯等食材,也可以這么做糖化處理。特別是冬天的芋頭,用冰糖做成蜜芋頭可香了?。。?/p>
03 經典閩南花生湯
材料:云南七彩花生、桂林荔浦芋、水牛乳
前兩年經常去福建出差,在廈門、泉州喝過不少次花生湯,回家后念念不忘,自己學著復刻,意外也是快手又好喝。
尤其現在這個季節,花生芋頭都是剛剛上市的季節,怎么煮都很美味!
先說花生,一定要是當季的生花生,飽含漿液才能煮出濃郁奶白的質地。
我(沒有說福建花生不好的意思)選了云南傣族的小品種花生——七彩花生+黑花生。因為它的果仁皮是彩色的,不僅花青素豐富,口感也格外醇香,自帶奶香,有明顯的回甘。
花生提前用熱水浸泡,就很容易去皮了,不怕麻煩的話,去皮做湯口感更好。
閩南的朋友告訴我一個關鍵:煮花生湯時再放點芋頭,湯會更滑爽厚重。
芋頭,我喜歡桂林的荔浦芋,國家地理標品。粉松而不粘,香氣突出,煮熟后一抿即化似天然芋泥。
大家買芋頭可以看截面,要粉糯有漿,捏起來有微妙彈性的,這樣大概率粉糯不干硬。
操作步驟就很極簡了:花生(最好去皮)、芋頭(去皮切塊)一起,加水放入電飯鍋,煮粥鍵煮熟,已經很好喝了。
想要口感更濃郁,還得花點小心思:
取一半煮熟的花生和芋頭,兌水牛奶或者娟珊奶(乳脂含量高,香濃,有條件的可以放一點奶油)壓成花生芋泥,然后再倒回花生湯中煮開——那誘人程度,立馬飆升不少。
這樣煮出來的花生湯,有花生碎和芋泥輕輕摩挲舌尖,自帶的香氣被放大,融入湯汁中,留下滿滿香甜。
喜歡清淡的也可以不放糖直接喝,我還是喜歡加一些白糖,讓風味更飽滿。
04 雙奶斑斕凍
材料:斑斕葉、白涼粉、椰奶、水牛乳、煉奶
這大概也是最近糖水店格外受寵的一款糖水了:
萬能的椰奶底,再搭配有糯米草本清香的斑斕凍,就是北海街頭的清涼滋味。
我知道,椰奶底聽著很簡單,但自己在家做,是不是總做不出糖水鋪的味道?
秘訣就在奶底的調配。糖水鋪一般都不會只用椰奶一種材料,因為風味單一,缺少動物脂肪,口感也寡淡。
將椰奶和水牛奶或娟珊奶,以1: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再加小半管煉奶或幾勺奶油。這樣大大提高了奶底的乳脂含量,口感就會厚重絲滑,還有馥郁的奶香,才壓得住相對清爽的奶凍、西米、水果等小料質感。
大火的斑斕凍,其實也不難做,就是用斑斕葉榨汁+白涼粉,煮開后靜置成型就行了。
怕麻煩的,直接買點斑斕粉兌進去,或者東方樹葉+白涼粉做成茶凍,也是一樣好吃。
這一碗調配過的椰奶底,濃醇絲滑,斑斕微帶清苦糯香,兩者碰撞出層次平衡的高級感,濃濃南洋風情,可以從夏天喝到冬天。
PS,這個雙奶底,還可以搭配西米、雪糕、芝麻糊、杏仁露、水果等等小料,都好喝!
05 經典潮汕姜薯湯
材料:姜薯、雞蛋
我在上海最愛去的潮汕餐廳,就是潮人姐妹軒。曾經在店里喝過一次姜薯湯,一口就愛上。
脆脆滑滑又帶點粘糯咬感,像山藥+紅薯的結合版。尤其是咀嚼間滲出的絲絲姜香,清淡,溫暖,沁人心脾,這就是潮汕最經典的一碗家常糖水。
簡單介紹下姜薯:這是一種來自汕頭潮陽的特產,富含黏液蛋白,因此煮熟后會讓湯汁像勾了薄芡般稠滑。
它不像前幾碗需要湯底上的巧思,重點是突出姜薯這種神奇食材的質感與口味,有它就齊活兒,甚至不需要加糖?。ó斎?,看各人口味,吃完之后還是可以根據自己口味加點糖)。
姜薯處理起來稍微麻煩,要先去皮,然后用特制的姜薯刀(賣姜薯的店一般都會賣)片成薄片,加水放入電飯鍋或者奶鍋中煮。
喜歡吃滑脆口感的,幾分鐘就可以出鍋,喜歡軟糯口感的,也可以多煮一會兒。
我喜歡簡單吃法,吃姜薯的獨特香氣:出鍋前在湯中淋一圈雞蛋液,撒點白糖就好了。
煮好的姜薯湯自帶淡淡的甜味與姜的辛香,喝起來格外暖胃舒心,非常適合秋冬降溫煮來喝。
06 焦糖黃油栗泥
材料:錐栗、紅糖、黃油
前面的幾碗糖水,基本已經把萬能經典的湯底和小料,講清楚了(糖水底、椰奶底;煮料、糖化),相信你已經可以做出不少糖水搭配。
最后一碗,我們稍微做點不一樣的:焦糖黃油栗泥。
其實靈感來源于潮汕的特色甜品芋泥白果,只是將芋頭換成板栗,豬油換成黃油。在家操作更容易,適配場景也更高。不僅可以直接挖著吃,也可以做抹醬,甚至加進奶茶里~
我用的是建甌錐栗,國家地標產品,有一種標志性的清甜,生吃就能咀嚼出清甜汁水,做成栗泥后沒那么甜,質地也夠細膩。
用開水將錐栗煮10分鐘左右,這樣就很容易剝皮了。
煲好的栗子,加沒過食材的水,放入電飯煲按煮飯鍵,大概半個小時左右。
這時水分幾乎收干(如果剩下的水多,倒掉即可),栗子也變得非常香糯,湊近聞幾乎有蜜漬過的氣息,輕輕一戳就散作幾瓣。
然后我們來復習一下上面糖化技術,給板栗炒一個焦糖,增添風味層次。
鍋內加70g紅糖和50g水,大火到色澤發亮冒泡,迅速將焦糖和栗子一同放入料理機,再加50g黃油,攪打成泥即可。
沒有料理機的朋友,炒完糖色后開小火,用硅膠鏟捏碎翻拌也是一樣的,入口顆粒感會更多一點,但不影響美味。
做完這焦糖栗泥,我差點直接空口吃完……
細膩柔順,沒有額外放糖,栗子獨特的溫暖香氣,又被黃油的奶香放大,是一款秋冬氣息很足的簡單甜品base!
看到這里,是不是覺得,原來熬糖水也沒有那么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