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搜圖編輯搜圖編輯搜圖
誰才是毛主席最得力的助手?其實說是周恩來一點也不過分,縱觀整個中國革命,周恩來在黨內的位置不多不少剛剛好。
斯諾曾說,周恩來是毛主席軍事中不可缺少的助手,不僅協助毛主席策劃了很多戰役,也指揮了很多行動。
有人說,毛主席和周恩來的關系,從世界上來看,和馬克思恩克斯有點像。弗蘭茨·梅林說過,恩格斯總是承認馬克思的天才高過自己,還說自己不過是第二提琴手,他只不過是馬克思的助手,這用在周恩來身上恰如其分。
從職位上看,在革命年代相當長的時間,周恩來一直是中央軍委副主席,他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筆者認為,要想弄清楚周恩來和毛主席的關系,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從相識到信任
周恩來和毛主席第一次相識應該是在1926年中山艦事件后,當時32歲的毛澤東匆匆來到李富春家里討論對策,見到了年輕的周恩來,當時和周恩來交流很久,周恩來對毛澤東支持農民運動的想法刮目相看。
1930年前后,毛澤東在軍隊內被排擠,周恩來當時在上海,對李立三和博古等人的看法非常不贊同,他告訴李立三,自己是見過毛澤東的,他認為毛澤東的思想是絕對可靠的。
后來,周恩來等人來到蘇區,親眼目睹了毛澤東的軍事才能,比如1932年攻打贛州時,紅軍遇到麻煩,攻打一個月久攻不克,損失慘重,周恩來火速派項英去找毛主席,這才挽救戰局。
從那以后,周恩來已經打心里認為,毛主席的軍事才能是絕對過關的,最起碼超過黨內大多數人,所以周恩來已經有了讓賢的打算。
第二,從認可到緊緊跟隨
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后,黨內呼聲很高,紛紛要求換掉博古等人的領導,尤其是湘江戰役后,紅軍損失大半,周恩來此時認為,必須讓毛主席出來指揮紅軍,才有可能逆風翻盤。
所以才遵義會議上,周恩來不僅批評了博古和李德,還深深自我檢討,并強烈建議讓毛主席加入軍事決策層,在他的力薦下,毛主席進入了軍事決策層,這也意味著,毛主席的能力已經被周恩來大力認可。
不久,毛主席被推到了最高領導地位,用周恩來的話說,中國需要毛澤東,只有他才能帶領我們完成革命事業。果然,在毛主席的帶領下,創造了四渡赤水等等奇跡,讓中國革命轉危為安,毛主席的功勞是巨大的,從周恩來“讓賢”一事來說,周恩來對中國革命的貢獻也是巨大的。
第三,甘愿當二把手
伏爾泰曾說過,造就政治家的,絕對不是讓超凡出眾的洞察力,而是他們的性格。
這就說明,對于政治家來說,優秀的性格比能力更加重要。對周恩來而言,他身上總有一種溫文爾雅的氣質,這和他的出身有關。
周恩來出生的家庭環境,以及周恩來的性格養成,從側面就反映出,他更適合去做一些細致的工作,相比毛主席,毛主席出生在湖南韶山的農村,從小就受盡了父親的各種“棍棒教育”,所以從小就有反抗精神,不僅和父親對抗,還和族長對抗,有典型的不服輸、反對封建教條的的精神。所以毛主席自認為自己有些“虎氣”,所以他這種性格適合領導全局。
中國有句話說得好,在其位,謀其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在二把手位置謀一把手之政,這對周總理來說是不可能的。他的品格,他也不會這么做的。
正如好多同志說的那樣,毛主席講話勢如破竹,講大事,周恩來講具體事,井井有條。如果毛主席講大原則,周恩來再講大原則,恐怕工作就難進行了。
比如當年尼克松訪華,基本上所有的具體事宜都是周恩來在忙前忙后,當尼克松去見毛主席的時候,毛主席直接談的就是哲學。如果周恩來也去談哲學,那尼克松估計要累死了。
其實,毛主席在紅軍到陜北后,基本上已經是公認的最高統帥,而周恩來,和毛主席風風雨雨走過來這多年,早已經成了毛主席的知己,他太了解毛主席了,只有毛主席領導,才能取得革命勝利!
有人說,新中國是“謀事在毛,成事在周?!逼鋵嵜飨椭芏鱽矶?,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