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國已有七條航線直達利雅得,沙特再不是國人“難以造訪”的神秘之地
文|《財經》實習生 陳思宇
編輯|王靜儀
只需大約10小時,我們就能從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香港這五大城市中的任意一個,一躍飛到沙特阿拉伯的首都利雅得。
看似尋常的飛行,在2019年之前是不可想象的。長期以來,沙特是世界上少有的不發放旅游簽證的國家,只允許部分海灣鄰國公民以及商務外交人士等入境。沙特僅僅只有石油、沙漠等一眾模糊關鍵詞,在游客心中留下些微妙的印象。
2019年9月27日,沙特首次對49個國家開放旅游簽證,其中就有中國(包括港澳臺地區)。站在中國的角度,沙特從國人難以造訪的“神秘之地”,到有七條航線直達的“淘金熱土”,完成這一大變身,僅僅用了五年的時間。
2024年,中國航司“扎堆”開通中沙直飛航線,僅半年以內,就新增了五條航線。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香港等五大城市,都開通了直飛利雅得的航線,有些城市的航線還不止一條。
航路的織密并非心血來潮的產物,在沙特積極政策的加持和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沙特已然成為焦點之一。
這是一片熱土。2016年,沙特提出“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Saudi Arabia's Vision 2030,以下簡稱為“2030愿景”)計劃,希望能擺脫對單??油產業的依賴,推動經濟開放和產業多元化轉型。背靠這一計劃,沙特成為中國企業出海的“香餑餑”。
無論是年輕而活躍的消費者市場,日漸強勁的人均購買力,還是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與數字化建設,各類稅收和土地供應優惠,沙特在多個方面展現出顯著優勢。
01
要想富,先“修路”
“香港-利雅得”航線,是2024年開通的第五條從中國直飛沙特首都利雅得的航線。
10月28日,國泰航空在香港國際機場舉行了香港直飛利雅得的首個客運航班啟航儀式。此后會將使用A350-900機型,每周執行三班(每周一、四、六),航班號為CX647/8,航行時間約為10小時,近期單程經濟艙票價從2000港幣到4500港幣左右不等。
香港成為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之后,第5個能直飛利雅得的中國城市。這一航線的開通將擴大香港的航空網絡,也將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目前國泰航空已在“一帶一路”沿線15個國家共28個航點提供航班服務。
國泰顧客及商務總裁劉凱詩告訴《財經》,通常開辟新航線,都有些試驗的性質,所以先用一周三班的頻率來飛,公司會緊密觀察市場需求,如果需求比較理想,隨時會增加航班。
最早時,只有沙特的載旗航空公司沙特阿拉伯航空公司(SAUDIA,下稱“沙特航空”)擁有從利雅得到中國的直飛航線。2011年,沙特航空開通了第一條直飛航線,從利雅得到廣州,每周運營五個班次,近期單程經濟艙票價從約3000元到7000元不等。
到了2023年,沙特航空新增從北京大興機場到沙特利雅得的航班,并于8月6日晚間23:45起飛完成首航,將中沙直飛航班提升到每周九次,逐步建立起“中阿直航快線”服務。
2024年,中國航空公司集體發力,中國到利雅得直飛航線突然全面開花,從兩條直飛航線迅速拓展到七條,一切就在眨眼之間。
中國南方航空,于4月16日開通北京大興至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航線,標志著中國內地至沙特阿拉伯的首條定期直飛客運航線的誕生。該航線每周二、六執行,去程航班空中飛行時間約10小時,回程航班空中飛行時間約8小時50分。
6月3日,南方航空又新開通“深圳-利雅得”直飛航線,計劃每周一、周五執行,近期單程經濟艙票價在9000元左右浮動。
中國東方航空于4月27日新開“上海-利雅得”往返直飛航線,正式將中國經濟總量最大的長三角城市群與中東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沙特阿拉伯直連起來,也為進一步中轉前往更多目的地提供了新選擇。該航線每周一、四、六執行,近期單程經濟艙票價在2000元到5000元不等,旅客能在航程中實現“全程在線”空中上網。
據東航介紹,“上海-利雅得”航線開通一個月以來(4月27日-5月27日)東航共執行往返航班13班(單向26班),往返航班旅客運輸量達9046人次,航班平均客座率76%,最高客座率達88%,經營業績較為理想。
中國國際航空,于5月6日正式開通“北京首都-利雅得”航線。該航線每周一、四、六執行,由空客A330機型執飛,去程航班空中飛行時間約9小時25分,回程航班全程飛行時間約8小時10分,近期單程經濟艙票價在2000人民幣到8000人民幣左右不等。
綜合來看,目前北上廣深港等五大城市均開通了直飛利雅得的航班服務,特別是北京在首都國際機場和大興國際機場均設有飛往利雅得的航班。
根據航班管家向《財經》提供的數據統計,10月1日至10月28日期間,“上海-利雅得”的航班數量為12班,“北京(含首都及大興機場)-利雅得”的航班總數達到了19班,而將所有從廣東出發至利雅得的航班統計在內,航班量為16班。
中國出發沙特利雅得的航班數據(10月1日至10月28日),航班管家提供
02
七條直航線路纏就的決心
中國航司紛紛“扎堆”新開沙特航線,不是巧合。
2024年2月,沙特民航總局同中國民用航空局簽署了航空運輸領域諒解備忘錄,希望加強兩國在航空運輸領域的雙邊合作,期望增加站點數量,推動航空運輸增長,并為創業公司開發優質投資。
諒解備忘錄的簽署,建立在長遠的戰略考量基礎上,承接了兩國促進雙邊交通的決心。
首當其沖的是旅游業。2022年,中國與沙特已經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2030愿景”對接實施方案》;2023年9月,中沙兩國再次簽署諒解備忘錄,正式將沙特列為中國公民出境團隊旅游目的地。
據沙特旅游部數據,2024年上半年,沙特接待中國游客14.5萬人次,較2023年同期增長29%。沙特旅游部長哈提卜說:到2030年,沙特已做好接待500萬中國游客的準備。
沙特正在大力發展旅游業。根據政府規劃,到2030年,旅游業應貢獻沙特國內生產總值(GDP)10%以上的份額,并期望達到3億人次的航空旅客運輸量。
與此同時,沙特耗費巨資打造紅海項目,致力于開發紅海沿岸的奢華旅游目的地。作為“2030愿景”中的重點工程,紅海項目是世界上最具雄心的再生旅游項目之一, 預計2030年完工。
聯合國旅游組織(UNWTO)在2024年發布的一篇文章稱,中東已經成為唯一一個旅游業水平不僅實現反彈,還超過疫情前水平的地區。2023年,中東地區國際游客人數與2019年相比恢復了122%。其中,沙特的國際游客人數恢復至156%,入境消費超過370億美元。
相比于旅游,經貿往來更是中國和沙特關系的核心。比如在10月28日國泰航空的香港=利雅得首航儀式上,就有不少首次前往利雅得的商務旅客,他們期望在這次旅程中考察當地市場,拓展自身業務,方便更加頻繁地前往當地尋找商機。
近年來,中國與沙特的經貿往來正在加速,不少中國企業都已先行進入沙特市場開拓業務。
以汽車工業為例,中國駐沙特大使常華指出,2023年,沙特從中國進口的汽車及相關產品總額達到41.2億美元。中國汽車制造商如長安、吉利、奇瑞、長城、廣汽、比亞迪等已在沙特設立了分公司,部分廠家還在與沙特方面探討合作建廠事宜,“中國制造的汽車在沙特街頭隨處可見”。
除此之外,不少中資企業都積極參與到沙特未來新城(NEOM)、The Line、紅海項目等重大項目的建設當中。而2023年,中沙兩國央行簽署了規模為500億元人民幣/260億沙特里亞爾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進一步推動了雙方貿易投資便利化。
自2001年以來,沙特一直是中國在中東地區最大的貿易合作伙伴,而中國也在2013年成為沙特第一大貿易伙伴。與“一帶一路”倡議同行,2022年,憑借著超過1160億美元的貿易額,沙特成為中國在中東地區首個千億美元級貿易伙伴。2023年,中沙雙邊貿易額仍保持在千億美元以上,達到1072.3億美元。
在中沙兩國的共同努力下,中東地區已成為中國企業海外拓展的新高地。
03
沙特的宏偉愿景
新開這么多航線,離不開沙特的“鈔能力”。
2021年,沙特提出“空中互聯聯通計劃”(ACP),旨在通過加強航空連通性和開發現有和未來的航線,將沙特阿拉伯連接到新的目的地。這一計劃促進了通往沙特阿拉伯航線的快速擴張。目前中國東方航空、南方航空和海南航空都與該計劃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2023年,沙特航空旅客運輸量達到1.12億人次,與2022年相比增長了26%。但要實現2030年3億人次的旅客量目標,國際航線的運力增長需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沙特首都利雅得作為國家門戶,亟需加強與全球各大城市的連接,實現國際間的快速通達,創立一個新的航空公司成為必要手段。在此背景下,利雅得航空公司順勢而生。
利雅得航空是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旗下的航空公司,2023年3月宣布成立,正在取得沙特阿拉伯民航總局頒發的運營許可證,是過去三十年來中東地區最大的航空初創企業。
從時間表上看,利雅得航空計劃2025年開航運營,到2030年航線網絡通達全球超過100個目的地。2024年6月,國航、東航先后“牽手”利雅得航空,與其簽署諒解備忘錄。
關于航空業的規劃,只是沙特宏偉愿景的一部分。2016年4月,沙特正式發布了“2030愿景”,主動采取多種措施調整能源發展戰略和政策,以石油工業帶動其他經濟領域發展,實現經濟多元化,以此來應對國際形勢和國內環境的新變化。
作為阿拉伯半島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國家,沙特阿拉伯擁有3218萬人口,是全球經濟發展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2023年,沙特GDP總量為10675.83億美元,人均GDP為28894.96美元,遠超世界人均GDP(13138.3美元)。
這個石油大國正試圖擺脫對油氣資源的依賴,實現經濟轉型,想出了不少“招式”來吸引外資。
早在2021年初,沙特就推出了“區域總部計劃”。計劃規定,如果跨國企業在2024年1月1日之前未將地區總部設在沙特,它們將失去沙特政府的合同,也無法再與沙特政府擁有的企業、機構、基金展開業務。2023年12月,沙特宣布,在當地設立地區總部的跨國企業將可以免除30年的企業所得稅。
截至2023年年底,包括亞馬遜、微軟和谷歌等知名公司在內,已經有200多家公司將區域總部設在沙特,超額實現當年160家跨國公司的目標。
除此之外,沙特還于2023年設立了四大經濟特區,分別為阿卜杜拉國王經濟城(KAEC)經濟特區,拉斯海爾(Ras Al-Khair)經濟特區,吉贊(Jazan)經濟特區,以及云計算(Cloud Computing)經濟特區,優先發展工業、科技和物流等行業,用以進一步推動國內經濟多元化發展。
在地緣政治局勢日益復雜的今天,沙特因其開放的對外政策成為了新的機遇熱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前去淘金。
在此基礎上,沙特的轉型需求與中國企業的“新出海”需求可謂一拍即合。而隨著中沙兩國間直達航線越來越多,雙方合作的美好前景將更加明朗可期。
責編:張生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