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加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
今天下午4點,萬眾矚目的財政增量政策,終于發布了。
11月4日到11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2次會議舉行。最后一天,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議案》的決議。
下午4點,全國人大辦公廳舉行了新聞發布會,邀請財政部和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領導出席。
根據人大會議通過的決議:
增加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新增債務限額全部安排為專項債務限額,一次報批,分三年實施。按此安排,2024年末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將由29.52萬億元增加到35.52萬億元。
6萬億,符合此前坊間“理性版小作文”的預期,沒有達到所謂的“12萬億”的說法。
該怎樣看待6萬億增量政策,它的力度是否夠用。
首先,這不是全部的增量財政政策,只是涉及到化解地方隱性債務的部分。
除此之外,還有正常的地方債增長空間,以及國債增長空間,對六大行注資的特別國債的增長空間等。
僅就化解地方隱性債務來說,此次力度是非常大的。正如財政部長此前表示的——這是近年來出臺的支持化債力度最大的一項措施,是一場政策及時雨,將大大減輕地方化債壓力,可以騰出更多的資源發展經濟,提振經營主體信心,鞏固基層“三保”。
地方政府分3年拿到這些錢之后,一是可以保障體制內員工(包括老師、醫生等)薪酬的發放;二是可以把拖欠企業的工程款還上,讓這些企業可以給員工發欠薪、給客戶結賬;三是可以拉長債務周期,降低政府負債的成本。
關于地方隱性債務的現狀和近年來的化債情況,財政部提供了如下數據:
2023年末,全國隱性債務余額為14.3萬億元。今年以來,受外部環境變化和內需不足等因素影響,經濟運行出現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稅收收入不及預期,土地出讓收入大幅下降,各地隱性債務化解的難度加大。
針對上述情況,從2024年開始,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專門用于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再加上這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的6萬億元債務限額,直接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元。同時也明確,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戶區改造隱性債務2萬億元,仍按原合同償還。上述三項政策協同發力,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隱性債務總額從14.3萬億元大幅降至2.3萬億元。我們估算了一下,地方依靠自身努力化解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甚至有些地方是比較輕松的。
其次,目前和未來的發債規模還是非常大的,很多人對此不太熟悉,所以要給先給大家看兩個表格:
從上圖可以看出,2023年地方債新增了5.68萬億。
2023年新增的國債,也達到了4.16萬億。
也就是說,僅在2023年“國債+地方債”就新增了接近10萬億。
今年全國兩會審議通過的2024年內國債限額為35.2萬億,地方債限額為46.79萬億(其中一般債務17.27萬億,專項債務29.52萬億)。用上述限額減去2023年的實際余額,今年可以新增5.17萬億國債,6.04萬億地方債,兩項相加可以新增11.22萬億債務。
現在,在這個基礎上又每年新增2萬地方債。
如果加上新增的國債,以及特別國債(比如向六大行注資),今年、明年、后年的新增國債+地方債規模,每年恐怕都在13萬億甚至更多。
影響當前經濟發展的,主要是兩大風險和一個核心問題。
兩大風險,一個是地方債務風險,尤其是隱性債務風險;另外一個是房地產風險。這兩個風險相互關聯。
現在國家都拿出了解決之道:化債力度非常大,房地產支持政策也在逐步加強。
一個核心問題是:當前經濟的最大問題是資產負債表衰退。翻譯成白話就是,由于房價大跌,導致居民家庭和企業的凈資產縮水、負債率上升,大家都不愿意加杠桿了,不愿意消費、不愿意買房,不愿意擴大再生產。
在這種時候,只能讓政府增加債務、逆勢投資、改善民生。
上圖是2021年末到今年中期,政府、企業和居民家庭的杠桿率,政府上升了11個百分點,企業上升了19.5個百分點,家庭只增長了1.3個百分點。
居民家庭不愿意加杠桿,非常明確。為什么企業杠桿率反而上升最快?其實主要是地方融資平臺在加杠桿,包括承接地方賣地,這是一種變相的政府融資。
所以要加快化債,減輕地方負擔,同時遏制新的隱性債務產生。政府在過去2年半加杠桿偏慢,未來要顯著提速才行。
大量的地方債、國債將被創造出來,這對于債市有壓力。怎樣承接?央行買國債,并買一些地方債(通過買斷式逆回購)是必然的。
增發國債、地方債本身不算印鈔,但央行增持這些債券就算印鈔了,相當于投放基礎貨幣。
所以,中國未來刺激政策有多大,不僅要看增發了多少國債、地方債,還要看央行買了多少。央行增持的部分,相當于印鈔。
下周股市會如何反應?
周初或許會有調整,因為之前的“不靠譜小作文”把部分投資者的胃口吊得太高。現在,他們對6萬億可能會有誤解。
調整一下之后,市場可能還會走強。因為2025年1月20日之后,特朗普將就職,未來不確定性更大。從現在到1月20日,反而是產生一波行情的好機會。
當然,市場存在高度的不確定性,政策也會隨時調整。對于市場風險大家要充分重視。
關于未來財政政策的增量空間,在今天發布會上財政部長有如下表態值得重視:
1、從國際比較看,我國政府負債率顯著低于主要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國家。2023年末G20國家平均政府負債率118.2%,其中:日本249.7%、意大利134.6%、美國118.7%、法國109.9%、加拿大107.5%、英國100%、巴西84.7%、印度83%、德國62.7%;G7國家平均政府負債率123.4%。同期我國政府全口徑債務總額為85萬億元,其中,國債30萬億元,地方政府法定債務40.7萬億元,隱性債務14.3萬億元,政府負債率為67.5%。
2、從舉債用途看,我國地方政府債務形成了大量有效資產。既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也是償債資金的重要來源。
3、總的看,我國政府還有較大舉債空間。
4、目前,支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相關稅收政策,已按程序報批,近期即將推出。
5、發行特別國債補充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等工作,正在加快推進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