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是人類健康的老對手。一方面,我們在努力找出癌癥的病因,試圖預防減少癌癥風險;另一方面,平均壽命不斷攀升,老齡化也讓癌癥更多發生。
博弈的結果就是大部分癌癥在最近的幾十年里發病率基本平穩,只有少許的上升或者下降。
但,有一種癌癥非常特別。它的發病率飆升,已經從 20 年前不起眼的癌癥,變成了今天中國人,尤其是中國年輕女性的最大癌癥。
這條顯眼的藍線,就是 20 年飆升了 20 倍的新銳癌癥: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飆升,是我們做錯了什么?
自 2000 年起,甲狀腺癌以年均 20% 的增長速度迅速發展成為中國女性最常見的癌癥之一,并且大有超越乳腺癌之勢。
甲狀腺癌的另一特點是更容易困擾年輕人。大家可能也有切身體會,身邊年輕同事里常常會聽到有人診斷了甲狀腺癌并且手術的消息。
癌癥的發生有很多是客觀環境因素。結直腸癌的發生增加跟飲食結構改變,肉食攝入增加膳食纖維減少有關;宮頸癌跟 HPV 感染更為廣泛有關系。
那變化如此明顯的甲狀腺癌,是因為我們做錯了什么?
有些人會歸咎于環境污染、飲食的碘因素等。其實這些未必是原因。
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升高實際上并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它在全世界多數國家和地區近幾十年來都表現出了升高的趨勢。
這個趨勢在韓國曾經尤為明顯。
韓國的甲狀腺癌暴增早于中國,本世紀的前十年里更為明顯,1999~2008 年間,發病率暴增 7 倍,使得甲狀腺癌在 2009 年登頂成為韓國人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同時也讓韓國成為全球甲狀腺癌發病率最高的國家。
分析韓國當年和中國現在的數據,甲狀腺癌另外一個特點也躍然紙上。
這些新發生的甲狀腺癌對人體健康危害非常小。
雖然甲狀腺癌的發病率陡增,在韓國因甲狀腺癌死亡的人數卻并未隨之明顯增加,甚至穩中有降。中國的數據同樣如此——甲狀腺癌的死亡率在近十幾年來僅以年均 1.4% 的速度略有上升。
死亡率是什么,是因甲狀腺癌而死的人數,除以全國總人數。也就是說,20 倍激增的甲狀腺癌發生,并沒有殺死更多的人。
絕大多數人發現了甲狀腺癌,都只是經歷了一個忐忑的手術治療過程,最終痊愈,并沒有像其他癌癥那樣,多數患者即便積極治療也難逃死亡。
甲狀腺癌增多的最根本原因是檢查技術的進步,原來可能發現不了的早期甲狀腺癌被我們「提前」找了出來。
因此,雖然數量大大增加,但并不會有更多的危險。
韓國學者發現在迅速增加的甲狀腺癌里,與韓國衛生部門推廣甲狀腺超聲檢查的政策密切相關。同樣的,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群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我們接受精密的甲狀腺超聲檢查的比例也在迅速升高,自然也會出現更多甲狀腺癌的結果。
是人們接受了更多、更精細的檢查,進而發現了許多原來不曾被發現的早期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是不幸中的「萬幸」
同樣是癌癥,其實是大有不同的。
我們對癌癥有著健康殺手的觀念,是因為絕大多數癌癥都非常危險,進展迅速,從發現到致人死亡時間很短,即使我們去干預治療,也不能挽回。
胃癌 5 年生存率只有 30% 多,胰腺癌甚至不到 10%。這些癌癥像獵豹一樣快速前進。所以要強調盡快早早發現它們,才有更多的治療可能。
甲狀腺癌好像根本不用那么早發現,因為它像蝸牛一樣慢慢爬行。
甲狀腺癌中占比超過 90% 的類型——甲狀腺乳頭狀癌,是一種生長較慢、遠處轉移風險較低的惡性腫瘤。5 年生存率可近乎 100%。
有多項研究發現在非甲狀腺原因死亡的人群中,尸檢發現甲狀腺乳頭狀癌的占比可高達 5%。也就是說,就算我們不診斷出甲狀腺癌,生命也不會受到太大威脅……
這樣的特點甚至帶來了調侃的說法:如果人生必須要得一種癌癥,那我希望是甲狀腺癌。
針對甲狀腺癌的認識在逐漸轉變
看到這里,你也許會想問:既然這些新發現的甲狀腺癌看起來似乎并不會對生命健康造成明顯影響,那么現在這種大量的檢查處理還是有必要的嗎?
畢竟甲狀腺癌主要通過外科手術治療達到腫瘤根治目的。而一旦進行手術,就勢必會面對皮膚瘢痕、長期吃藥補充甲狀腺素的長期問題,并且術中、術后還可能會出現一系列風險和意外:出血、聲音嘶啞、飲水嗆咳、長期缺鈣……一個也不想碰到。
還是看韓國的例子,在經歷了甲狀腺癌暴增的十年之后,衛生部門不再進行檢查推廣,發病率出現明顯下滑,但并沒有因為減少了診斷而「耽擱」病情,甲狀腺癌造成的死亡還是穩定的。
我們對待甲狀腺癌,到底是什么樣的態度呢?是否能夠假裝不知道、然后不管它呢?
日本之前曾進行了嘗試。
日本一項開始于 1993 年且持續至今的臨床研究發現,即使確診了甲狀腺乳頭狀癌,只要其符合一系列的低危特點,例如體積微小(<1cm)、沒有可疑淋巴結轉移、超聲評估侵出甲狀腺被膜的風險較低、穿刺確認腫瘤為低危類型等,即可考慮暫緩手術、保持密切監測。
在該研究中,選擇接受密切監測的 1235 名病人在 10 年內僅有約 8% 出現了腫瘤增大(超過 3mm)。因為各種原因,少部分患者在監測一段時間后仍接受了手術治療,但大部分病人的甲狀腺癌至今仍未接受手術切除,且仍保持穩定、并未對身體健康造成明顯危害。
基于以該研究為首的一系列相關證據,美國甲狀腺協會于 2016 年正式將「密切監測」作為低危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一個治療選擇,寫進了甲狀腺癌診療指南。
當然,這樣的處理并非毫無爭議。即使是體積微小的甲狀腺乳頭狀癌,也不全是低危腫瘤。有少數甲狀腺乳頭狀癌在體積僅幾毫米時即可能發生廣泛的淋巴結轉移,甚至對周圍組織器官造成明顯侵犯和損害,對病人的生活質量與生命安全都造成不良影響。
遺憾的是,以目前的術前診斷和評估技術,尚不能完全準確地將甲狀腺癌中「懶惰」和「厲害」的區分開來,對于那些少數不幸罹患更厲害腫瘤的患者來說,選擇了動態觀察就可能導致疾病治療的延誤。
隨訪觀察對低危群體可行,但仍有少數低危更適合早診早治。
因此,我國衛健委發布的甲狀腺癌診療指南(2022 年版)還是僅把外科手術列為甲狀腺癌的標準治療。
起碼,我們面對甲狀腺癌,有了跟其他癌癥有點兒不一樣的處置方式:可能不需要那么多的早檢查,即便檢查發現也不是只有馬上手術一條路。
到底應該怎么面對甲狀腺癌
小彩蛋:我們特地聯合腫瘤科、婦科、乳腺外科、消化科、泌尿科等各科醫生,覆蓋全年齡層,并且按照性別,為大家整理出了各年齡段癌癥篩查清單——
- 一般人群的常規體檢,并不推薦對甲狀腺進行超聲篩查。僅推薦有甲狀腺癌家族史、或幼年時期因其他疾病曾接受頸部放射治療等特殊人群進行超聲篩查。
- 如果超聲檢查發現了甲狀腺結節,需要影像科醫師與甲狀腺??漆t師聯合對結節性質進行細致評估,根據是否存在惡性腫瘤風險與否,進一步完善細針穿刺檢查以明確其性質。
- 如果經細針穿刺不幸確診為甲狀腺癌,也千萬不必焦慮。根據醫生建議,以最好的身體和心理狀態來接受手術治療,或者是密切隨訪,在后續的日子里通過超聲檢查對腫瘤病灶和局部淋巴結的情況進行積極監測。
20~60 歲癌癥篩查清單
點擊下方圖片即可免費領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