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瀚
官網空空如也,APP功能殘缺不全……
近日,承載億萬少女美妝夢的“中國第一美妝電商平臺”聚美優品,在沉寂多年后,因一紙行政處罰重回公眾視野。
據媒體報道,聚美優品的運營實體(北京科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因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相關規定,被開出2萬元罰單。
問題直指其網站和APP系統老化、維護缺失,致使平臺故障頻發,用戶評價功能名存實亡,幾乎成為擺設。
曾幾何時,聚美優品以其“我是陳歐,我為自己代言”的廣告語風靡一時,讓年輕人熱血沸騰,成為美妝電商的標桿。然而,隨著近日因系統老化和維護缺失被罰款,這個昔日巨頭的輝煌已成往事,聚美優品在電商江湖中的身影,也愈發模糊。
從假貨風波到信任危機,從股價大跌到退市,聚美優品一步步走向衰落。如今,連官網和APP都無法正常使用,更是讓人們對這家曾經的電商巨頭感到失望。
01
聚美優品的崛起,堪稱一段傳奇。
2010年,陳歐從美國斯坦福大學畢業后,聯合戴雨森、劉輝等人共同創立了聚美優品的前身——團美網,專注于化妝品團購。
當時,電商江湖還處于起步階段,尚未定局,淘寶和京東等平臺還沒有形成壟斷地位。陳歐敏銳地發現了化妝品市場的潛力,并利用團購模式迅速積累了大量的用戶。團美網很快升級為聚美優品,正式開啟狂飆發展模式。
那時候的聚美優品,每天在網站推薦十幾款熱門化妝品,靠著正品口碑的評價快速出圈,上線不到5個月,注冊用戶就突破10萬人,銷售額隨之暴增。到了2010年10月,聚美優品的月銷售額已經突破了千萬大關。
在聚美優品成立短短一年的時間里,銷售額就驚人地突破了5億大關。周年慶典上,公司更是高調宣布簽約韓庚作為代言人,讓品牌的知名度火箭般躥升。但真正讓聚美優品火遍大江南北的,是陳歐親自掛帥,以創始人的身份成為品牌代言人,
2012年,陳歐憑借那句“我是陳歐,我為自己代言”的廣告語火爆出圈,那句“哪怕遍體鱗傷,也要活得漂亮”更是深入人心,將聚美優品推向了巔峰。
陳歐代言的廣告爆火后,給他本人和聚美優品帶來了巨大的流量,短短幾年期間,陳歐個人微博粉絲數量超過了4000萬,圈粉無數,成為很多愛美年輕人心目中的超級偶像。
最終憑借其年輕俊朗的形象和勵志的營銷方式,陳歐成為了當時的“網紅CEO”,并在互聯網掀起了一陣“陳歐體”效仿風潮。
在廣告的推動下,聚美優品的銷售額迅速攀升。2011年,聚美優品銷售額沖破了10億大關,而到了2013年,銷售額直接飆升至驚人的60億。與此同時,聚美優品的市值也一路飆升,一度成為國內市值最高的美妝電商平臺。
2014年,陳歐意氣風發,帶領聚美優品一路狂飆突進,成功登陸紐交所,市值一度高達57.8億美元,成為紐交所歷史上最年輕的中國CEO。
他當時的話題及流量效應,完全不輸于現在的雷軍和周鴻祎,風光無限。那是聚美優品的高光時刻,也是陳歐的巔峰。
只是,這輝煌如同流星劃過夜空,轉瞬即逝,留下的只是一地的余燼和無盡的思考。
02
當假貨風波席卷而來,信任危機成為壓垮聚美優品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4年7月,聚美優品遭遇了信任危機,第三方商家售假的丑聞曝光,品牌形象遭受了致命打擊,股價隨之崩盤。
盡管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緊急關店、砍掉奢侈品業務,試圖力挽狂瀾,但市場的信任已經破裂,假貨的陰霾一直籠罩著聚美優品。
此后,聚美優品的業績一路下滑,財報數字觸目驚心。
2015年,盡管營收還維持在73.4億元,但已是下坡路的開始。隨后的每一年,數字都在無情地減少:2016年降至62.8億元,2017年進一步縮水到58.2億元,到了2018年,營收僅剩42.9億元,幾乎腰斬。
利潤的波動更是劇烈,從2015年的1.8億元盈利,到2016年的-1.3億元虧損,再到2017年的-0.5億元赤字,雖然2018年有所回升至1.2億元盈利,但這樣的盈利與之前的虧損相比,顯得微不足道。
這些財報數據,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聚美優品在市場中的節節敗退。
2016年,公司提出了私有化計劃,試圖自救,但股價的低迷讓它遭到了股東們的激烈反對。這場拉鋸戰一直持續到2020年,私有化才得以完成。
這一退,不僅是從資本市場的退場,更是從消費者心中的退場。投資者和消費者的失望情緒如同巨浪,將聚美優品的品牌形象打得粉碎,一落千丈。
聚美優品的墜落,不單是市場競爭白熱化的結果,更是內部管理混亂和戰略失策的直接產物。
2013年,聚美優品曾高調宣稱與國際美妝巨頭達成合作,這一消息一度讓市場和消費者為之振奮。但很快,蘭蔻、嬌蘭、DHC等品牌紛紛站出來澄清,聲稱從未與聚美優品簽訂過任何合作協議。
這一反轉,如同一記響亮的耳光,不僅打碎了聚美優品的信譽,更徹底摧毀了消費者對其的信任。
這場信任危機,成為了聚美優品品牌形象崩塌的轉折點,其影響深遠而持久。
僅僅幾年時間,聚美優品就從巔峰跌落,股價暴跌,最終黯然退市。陳歐的形象,從那個意氣風發的青年企業家,變成了一個在商海中掙扎的普通人。
03
與此同時,聚美優品在多元化發展道路上也屢屢受挫。
陳歐,這位曾經的紐交所最年輕中國CEO,他的跨界之旅似乎總是與失敗為伍。
2016年,他大手筆投資母嬰電商寶寶樹,結果寶寶樹上市了,聚美優品卻顆粒無收。同年,他又推出空氣凈化器,市場卻冷眼旁觀,投資打了水漂。
更糟糕的是,在影視領域,陳歐同樣遭遇滑鐵盧。
他投資的《溫暖的弦》更是慘敗,這部豆瓣評分4.9的都市職場劇,不僅沒能溫暖觀眾的心,反而讓陳歐的跨界之路更加寒冷。
這場影視作品的慘敗,不僅是對陳歐跨界能力的質疑,更是對聚美優品多元化戰略的一次重擊。市場的殘酷反饋,迫使陳歐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商業布局。
而王思聰與陳歐的“吃翔”賭局,更是將這場“跨界大戲”推向了高潮。
這場賭局,起因于王思聰對共享充電寶的前景嗤之以鼻,而陳歐卻以3億元收購街電,作為自己的籌碼反擊。
王思聰的質疑直截了當,他在微博上公開表示,如果共享充電寶能夠成功,他愿意直播吃翔。這種極端的表達方式,立刻引發了公眾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盡管街電在短時間內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訂單量在微信和支付寶上雙雙登頂top1,但這一切并未能撼動外界對聚美優品“不務正業””的質疑。在公眾眼中,聚美優品的這一成績,似乎只是一場華麗的冒險,而非穩健的轉型。
這場賭局,雖然簡單粗暴,但它背后所蘊含的意義,卻是深遠而復雜的。街電的成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陳歐的前瞻性,但同時也暴露了聚美優品在核心業務上的搖擺不定。
街電的成功,并沒有讓陳歐停下跨界的腳步。
他試圖通過進軍短劇行業來扭轉局面,但在抖音平臺上的“美麗劇場”賬號反響平平,點贊量卻寥寥無幾,與他在微博上龐大的3755萬粉絲群體形成鮮明對比。
從“我為自己代言”到“陳7塊”,從紐交所最年輕的中國CEO到被網友嘲諷,聚美優品的轉型之路之所以步履蹣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資源分散,難以集中力量突破。
從母嬰電商到智能家居,再到共享充電寶和短劇,陳歐的每一次嘗試都未能形成有效的協同效應。恰恰相反,這些四處開花的投資,反而成了聚美優品肩上的沉重包袱,分散了對核心業務的專注和投入,使得公司在美妝電商的主戰場上顯得力不從心。
陳歐能否再次“逆襲”,還是一個未知數。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陳歐的故事還沒有結束,他還會繼續折騰,直到找到屬于自己的“風口”。
畢竟,風口之上,人人自以為是英雄;風口之下,才知誰是裸泳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