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方藍字關注我哦!
周五財政部公布了市場高度關注的刺激方案,批準了十萬億方案。
新增批準了地方債限額6萬億,未來分三年實施,未來連續5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來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
但相較于外網放風出來的數字,這個數額還是偏小的,外網的數字是6萬億限額,再加上4億的地產和2億的消費,還是偏弱的。
于是給到的反饋也很直接。
周五沖高的板塊也落下了,但我沒想到的是,有很多朋友在后臺咨詢我化債的問題,就想問問我化債概念有沒有機會什么的。
我的回復很簡單:
不要在化債板塊上找機會,因為化債本身就沒有什么機會。
就我大概能明白想在化債板塊上找機會朋友的心理,就是他們看到市場,有各種各樣的自媒體再說我們是債務危機,我們現在所做的所有事都是化債,你看到那些財政刺激的方向,也都是化債,所以要找一些能夠承接板塊來做。
但我要告訴你,這種想法本身就是錯誤的。
你想在投資上獲益,不要去找債務板塊,而是想辦法去找泡沫板塊。
泡沫板塊是資產增值的時候,而化債則是在泡沫之后的處理階段,你是根本賺不到錢的。
不懂?
我舉個例子好了,前些年的時候,房地產是標標準準的泡沫板塊,我們都不用列數據,你去想想就好了,每年都有各大自媒體說中國房地產高。
論述房價高的手法一般就倆,一個是租售比,這個不用看,我們這邊是標標準準的谷地,而另一個是則是房價收入占比,咱這里的大城市,統一朝30年考上走了。
是泡沫嗎?
毫無疑問是泡沫,但問題是什么?
也就是這個階段,房價漲的最快,最恨,從08年開始,央視哪里就開始拍蝸居了,一直排到現在,然后2015年房地產神話把房地產拉到一個頂峰,2020年疫情的時候,還是有經營貸拉著北上廣深的房價往上走。
漲的是價格嗎?
不,漲的是債務。
反過來就是現在,大概在2021年的時候,房價達到了頂峰,原因也很簡單,那個時候針對房地產,我們來了三道紅線,從那之后,房子上的債務就變少了。
債,也跟著開始化了。
最明顯的一點,就是房貸利率的下降,最開始的時候,買房的人還頂著6%-8%的房貸,但現在你再去看看,還有人頂著這么高的房貸嗎?
沒有了,要不是提前還債,要不是直接轉浮動,利率早下來了。
化債,開始了,房價怎么變?
我今年去上海看房子,上海中介明明白白告訴我,從去年到現在,上海房價跌了30%,債跟著化了,有機會嗎?
而且你要明白,這個債務化的,不只是居民,還有銀行,貸款利率8%,對應這就是銀行的的利潤,但現在貸款利率一個勁往下掉,銀行利潤也跟著跌。
債務化掉了,但有機會嗎?
沒有機會的。
經濟學的本質,就是一個人的收入對應另一個的開支,你的債務,對應就是商家的利潤,債務化掉了,對應利潤也就化掉了。
你的利潤都化掉了,還有什么機會?
這就跟什么吧?
你想賺對方的錢,對方現在要還房貸(化債),你覺得你能賺到對方的錢嗎?
你賺不到的。
你現在唯一的機會,就是不要在化債的板塊找機會,而是要跑到其他新的泡沫板塊去找機會。
記住,電動車行業泡沫的時代,鋰礦創下歷史天價,但等到電動車行業開始走向平穩,鋰礦瞬間就不值錢了。
全文完。既然已經看到這里,請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我們另開設有知識星球,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先點擊以下知識星球的介紹鏈接看一下:
這個是加入星球的二維碼:
微信渠道,便宜50 搜索sweet99430 即可
歡迎加入我的知識星球,共同探尋投資和財務自由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