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基層治理中心任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走深走實,關鍵在人,關鍵在干部。武漢市在全市選派干部到社區實踐鍛煉,是加強干部培養歷練、充實社區治理力量的一項創新探索。自2022年以來,全市已接續選派兩批共1700余名干部到社區實踐鍛煉,干部們到社區實踐、在社區成長、助社區發展。
武昌區積極響應選派干部到社區實踐鍛煉的工作要求,近年來嚴格落實市委指示精神,及時動員部署選派162名市、區干部到社區實踐鍛煉。通過定崗明責、深化共建、保障監督的“組合拳”,讓基層社區成為名副其實的“練兵場”,為機關服務基層架起了“縱云梯”,進而激活了基層治理的“一池春水”。
定崗明責“壓擔子”,培養敢打敢拼的優秀干部。 目前,武漢正處于轉型闖關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一批經過基層歷練,能扛硬活、敢打硬仗的干部。但有的單位把“選派”變成“攤派”,層層下壓指標;有的單位沒有真正把有培養潛力、需要鍛煉的干部派出去...如何“壓實擔子”,讓“鍍金”變成“打鐵”?關鍵在于最初的制定崗位與明確責任。武昌區在派出伊始就明確,派下去的干部是擔任社區黨組織副書記或居委會主任助理職務,不是兼職、也不是頭銜,而且是全日制脫產任職。把選派干部作為社區骨干來使用,負責社區重大活動、重要任務和專項工作,把派來的干部編入網格、編入樓棟、編入團隊,充分發揮一線“磨刀石”的作用,讓選派干部“挑起擔子”、“擼起袖子”,真正放開手腳、大展拳腳。
深化共建“搭梯子”,健全共建共享的聯動機制。選派干部來到社區,就搭建起一座派出單位與鍛煉社區之間的“縱云梯”。武昌區通過加強街道社區與派出單位聯系,常態長效結對共建,為社區打造一只“帶不走的工作隊”。派出單位真情實意參與共建,比如通過出資金、做規劃、拉資源等方式,幫助社區完成了老樓加裝電梯、新建電動車停車棚、黨群陣地親民化改造等一批共建項目,在單位-干部-社區三方共同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過程,成為賦能基層社區治理的“聚能環”。
獎懲分明“揚鞭子”,取得狠抓落實的工作實效。只有把嚴管厚愛落實到位,才能真正“提供營養”;只有對選派干部們“幫一把、扶一下、送一程”,才能真正讓實踐鍛煉干部“扎根土壤”,從而收獲“碩果累累”。首先,武昌區作為全省基層治理體系框架試點區,憑借實踐探索的優秀經驗、案例,組織實踐鍛煉干部到先進社區、“名書記工作室”進行“跟班學習”;其次,多方共管嚴管理,確保派出干部“人到心到”。全區加強宏觀管理和統籌指導,定期組織座談交流,了解干部在社區的所干所獲所得;街道社區嚴格日常管理監督,建立與派出單位的雙向聯系機制;派出單位全力支持干部全脫產開展工作,杜絕“兩頭兼顧”“假掛”“空掛”;區委組織部也通過精準調研、個別談話督促各方落實責任;最后,通過強化表彰激勵、做好相關保障、宣傳正面典型,解決干部的后顧之憂。
自選派干部前往社區鍛煉以來,干部們深耕基層一線,向陽茁壯成長,持續為基層減負賦能。武昌區將繼續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做好選派干部到社區實踐鍛煉工作,為探索“加強干部培養-充實社區力量”的基層治理互促生態提供“武昌經驗”,為加快打造新時代英雄城市、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武漢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武漢市武昌區“昌言家”網評團隊 高瑞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