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11月12日訊(記者 張靜倫)北冰洋還在挖掘除果汁型汽水以外的新品。
近日,北冰洋的即飲咖啡新品“握咖”在其天貓旗艦店內上架。此前的10月,“北冰洋飲料”公眾號還宣布推出一款柳橙柚子混合口味的電解質汽水新品,稱要入局電解質飲料賽道。
這并非北冰洋首度強化多品類布局,在即飲咖啡和電解質飲料之前,北冰洋還曾推出過柑桔汁、無糖茶、酸奶、含氣天然礦泉水等新品來尋找新增點,但這些產品似乎沒有掀起太大水花。藍鯨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北冰洋天貓旗艦店內銷量最好的產品仍是易拉罐裝的橙汁、桔汁碳酸汽水,已售顯示超2萬。
此外,北冰洋入局的即飲咖啡、電解質飲料等賽道均已被巨頭盤踞,它的優勢在哪?除了品牌情懷外,北冰洋還有哪些抓手?
頻繁推新透露發展焦慮?
北冰洋前身為始建于1936年的北平制冰廠,1949年收歸國有,1951年開始生產汽水,旗下擁有汽水、雙棒冰棍、袋兒凌等產品。其中,桔汁汽水是北冰洋最為經典的產品,伴隨著第一屆央視春晚走紅,早早俘獲了相當一部分消費者。
1994年,北冰洋在與百事公司在合資后被雪藏,逐漸從市場上消失。在經歷漫長的談判之后,品牌于2011年“解凍”。
近年來,在這些與北冰洋果汁型汽水無關業務的頻繁布局,也一定程度反映出這家公司在自身發展上的焦慮。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2017年,北冰洋實現銷售收入6億元;2018年,根據北冰洋官方公布的30%增長率,推測其當年銷售額在8億元左右;2019年前5個月,北冰洋就完成了7.5億元左右的銷售額。
北冰洋近年來鮮少披露其業績情況,不過據其母公司一輕食品集團官網資料,今年一季度一輕食品集團收入預算達成101%,同比增長22%。其中提及,一季度抖音、快手直播共計1827場,提高產品曝光度,實現北冰洋京東自營桔汁300ml碳酸飲料第9名等成績。但整體而言,這仍不是一個高增長的表現。
當然,這種業績承壓的狀況并非北冰洋獨有。在過去幾年競爭加劇、消費疲軟的環境下,部分老牌汽水品牌同樣經歷考驗。
今年5月,依靠國潮出名的飲料品牌“漢口二廠”被曝陷入經營困境。據界面新聞報道,公司從2022年開始欠薪、裁員,僅員工薪資拖欠就或達400-500萬元,裁員波及多個部門,幅度或達50%,當下公司人員僅剩財務、法務及部分必要人員等。
此外,北冰洋、漢口二廠們所依賴的碳酸飲料,整體品類都在收縮。公開數據顯示,自2021年開始,即飲茶和功能性飲料已成為飲料行業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到了2023年,即飲茶和功能性飲料的市場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18.9%和11.4%,而碳酸飲料同比下降7%,市場份額也從第一滑落至第二。
跟風跨界新賽道,強敵林立、突圍不易
在飲料新勢力頻出、碳酸飲料市場份額收縮的背景下,營收過度依賴單一產品的風險始終存在。此外,大眾消費需求和觀念的不斷更新升級要求北冰洋發展轉型,年輕化、新增量都是眼下迫切的議題。
而近些年咖啡賽道的火熱讓不少消費品牌都跨界至此。以即飲咖啡市場為例,娃哈哈、農夫山泉、統一、東鵬飲料等品牌均投身其中。另據英敏特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3年,全球即飲咖啡零售市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5.5%,到2023年銷售量將增至4.6億升,成為增長最快的快消品之一。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咖啡行業在中國的深化發展,未來咖啡消費會成為日常。而即飲咖啡賽道會是品牌們的必爭之地,因為即飲的產品形態能夠服務更加廣泛的人群。
電解質飲料也是近些年高增長的一個賽道,也在過去一年拉動飲品行業內主要公司的業績,例如東鵬飲料、元氣森林等。前者2024年上半年電解質飲料“東鵬補水啦”實現營收4.76億元,同比增長281.12%,銷售占比由2.29%提升至6.05%;另據界面新聞此前從元氣森林經銷商處獲取的一份資料顯示,“外星人電解質水”在2023年的業績規模同比翻倍,達到23.5億元,是元氣森林基石單品氣泡水之外的第二曲線。
北冰洋或許期望能抓住這些新機會。但問題在于,北冰洋每每入局的新業務,都不乏早先占領市場的巨頭,且在生產、渠道、銷售網絡、經銷商資源、品牌運營效率等方面頗具實力,北冰洋并無優勢突圍。
與此同時,面對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如果僅僅借助品牌效應作為新品賣點,很容易在品牌情懷耗盡之后,跌入難以回天的下滑漩渦。在布局多元化和尋找新增長點上,北冰洋還要更有耐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