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高鑫零售
藍鯨新聞11月13日訊(記者 孫煜)11月12日晚間,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6808.HK)公布了截至今年9月30止六個月的半年度業績報告。
報告期內,高鑫零售營業收入347.08億元,同比下降3.0%;凈利潤1.86億元,較上年同期虧損3.78億元,虧損增加5.64億元,增幅為149.2%。
營收下降、利潤增長的背后,是高鑫零售開展的各項“節流”舉措初見成效,報告期內,銷售及營銷開支為76.67億元,較上年減少10.51億元。其中,優化門店員工用工結構和模式,節約人事開支4.56億元;負現金流量門店應計的減值損失減少1.41億元。
截至今年9月30日,高鑫零售總資產為620億元,同比增長2.1%;總負債為402億元,同比增長3.3%;公司資產凈值為217.98億元。截至今日收盤,高鑫零售在港股市場的總市值為200.3億港元。
近半數門店位于三線城市
高鑫零售的發展史,可以追溯到28年前開出的第一家“大潤發”超市,2011年,大潤發與歐尚集團合并成立高鑫零售,同年在港交所上市。
發展至今,高鑫零售旗下擁有466家大潤發、30家大潤發Super(中超)及6家M會員店。從門店布局看,財報顯示,大賣場及中型超市中,約6.4%位于一線城市,18.1%位于二線城市,48.6%位于三線城市,19.2%位于四線城市,7.7%位于五線城市。
從門店數量變動看,高鑫零售2022、2023、2024財年門店數分別為602家、582家、507家。2025財年半年報顯示,截至今年9月30日,門店數為502家,較2024財年末減少5家。
高鑫零售的主要收入來自銷售商品、會員費和租金收入。半年度業績報告顯示,營業收入347.08億元,其中,來自銷售商品的收入為331.86億元,上年同期342.25億元,同比減少10.39億元,減幅為3.0%。高鑫零售表示,銷售商品收入減少的原因是關閉長期虧損門店和淘菜菜及天貓共享庫存業務等供應鏈業務收縮。
此外,來自會員費的收入為0.14億元,來自租戶的租金收入為15.08億元,同比減少2.3%,財報指出,租金減少的原因在于上一財年關店導致商店街出租面積減少、租戶結構調整。
值得一提的是,半年報顯示,同店銷售額較上年同期增長0.3%,公司表示,同店銷售額增長主要來自客單價的增長,用戶黏性有所提升。
今年7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公布的“2023年中國超市TOP100”顯示,大潤發位列第三,僅次于沃爾瑪中國、永輝超市。
堅持薄利多銷
在高鑫零售CEO沈輝看來,商品和價格是零售業的經營根本,這也是高鑫零售在當下行業競爭格局中,提升自身競爭力的方法。
高鑫零售將大潤發Super看作是未來開店的主力和業績的增長點。藍鯨新聞獲悉,截至目前大潤發Super提供超千款低價商品。大潤發Super門店面積在1500平方米至3000平方米之間,包含商品5000至8000款。近年來大潤發Super陸續引入“超省” “天天便宜” “加量不加價” “必買”等系列商品,走“薄利多銷”的路子。
財報指出,大潤發Super目前已開出30家門店,報告期內同店銷售實現中高單位數增長,公司將大潤發Super視為高鑫零售第二增長曲線,認為業務模型已經跑通,未來將持續展店。
M會員店截至目前開出7家門店,截至今年9月30日,會員數超過36萬。從選品角度看,M會員店擁有來自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4000款商品,自有品牌銷售占比超30%,每月上新近200款商品,此外,會員店“全球購”服務商品目前近600款,涵蓋美妝、個護、母嬰等,可由保稅倉直發全國。
值得一提的是,高鑫零售備受關注的“收購及合并”一事,半年度業績報告中并未給出更多的進展。今年9月,高鑫零售發布“收購及合并”公告,10月高鑫零售在停牌半個月后宣布,已收到潛在要約人關于收購公司全部股份的意向函,阿里與有意要約人的討論仍然“正在進行”,未來進展如何,仍需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