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6月18日,法國元帥貝當代表法國政府宣布投降,納粹德國僅用六星期便擊敗了戰前號稱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為了體面地投降,貝當要求法德雙方停火24小時,以便部隊脫離接觸,避免不必要的傷亡,志得意滿的希特勒同意了。
其實,法國人并沒有完全說實話,停火不僅僅是為了脫離接觸,而是搶運黃金的需要。總共288噸黃金原本約定由英國船只運往美國,但英國聽說法國人投降后,沒敢再派船只過來。
法國人情急之下只好自己派船把這些黃金運往法屬西非,黃金船離開碼頭僅幾個小時后,德軍便占領了港口。法屬西非把黃金存放在撒哈拉沙漠深處的達卡爾,確保不會被德國人或其他國家搶去。
德國人一開始不知道這筆黃金的事情,直到被俘的比利時國王供了出來。原來這288噸黃金中,有222噸屬于比利時的國家黃金儲備,是戰前運往法國的。
另外66噸分別是波蘭、盧森堡、拉脫維亞、捷克等國的財產,這些國家害怕被德國占領,都把黃金運往“安全”的法國,畢竟一次大戰中,法國硬抗了德國四年。誰也不會想到這一次法國僅抵抗了六星期,沒有比波蘭堅持得更久。
納粹當然要求法國維希政府交出這筆黃金,理由是黃金是比利時政府的財產,比利時已經服從德國,德國自然有權使用。而且黃金放在非洲不安全,有可能被敵對政府奪去。
一開始法國人是拒絕的,但隨著納粹德國控制了大半個歐洲,維希政府認為戰爭即將結束,應該與德國保持更密切的關系,于是命令西屬非洲將黃金運回歐洲大陸。
納粹派出馮·貝克負責接收這批黃金,他派出了幾架德國運輸機到阿爾及利亞,等黃金車隊穿過沙漠到達后,空運到法國馬賽,再送往柏林,重新打上德國國庫的標記,最后作為德國自身的黃金儲備交給瑞士銀行,以換取戰爭急需的鐵、鎢、糧食等重要物資。
法國維希政府交出這批黃金,可以說是無奈,但也可以說是犧牲了盟友的利益。法國自己的黃金儲備高達3000噸,統統在戰前搶運去了美國、加拿大和非洲。
即使同樣藏在法屬西非的法國黃金,維希政府也沒有交出來,后來都被戴高樂將軍用來組建“自由法國運動”,使法國保住了戰勝國和聯合國五常的地位,足可見法國人的精明。
最吃虧的當然是把黃金交給法國的波蘭、比利時等國家,因此他們戰后積極要求德國政府賠償戰爭損失。戰后德國雖然沒有全額賠償,但確實賠了很多金錢,還給予受害國很多經濟上的扶助,才使德國徹底擺脫了納粹的陰影,比我們的那個鄰居要好得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