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0年,荷蘭殖民地巴達維亞發生了針對華人的大規模屠殺,上萬名華人遇難,巴達維亞陷入了腥風血雨。由于屠殺主要發生一條名叫紅溪的河流附近,因而被稱為紅溪慘案。如果細究大屠殺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一場與中國無關的價格戰。
巴達維亞即現代的雅加達,是荷蘭在東印度群島的統治中心,也是一個十分繁華的港口城市,人口有好幾萬。其中大部分是華人,很多人明朝時就漂洋過海來到這里,已經居住了好幾代人。
荷蘭人來到東亞后,需要從中國采購茶葉等物品,但明清兩朝對海貿控制得很緊,荷蘭人想要從中國買東西并不容易。而巴達維亞的華商與國內都有關系,可以買到荷蘭人需要的中國貨,于是巴達維亞成為了荷蘭在東亞的貿易中心。
可隨著英國的崛起,荷蘭人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尤其是英國人直接從中國采購茶葉后,歐洲的茶葉價格直線下降,荷蘭人販茶的利潤幾乎被擠干凈,讓荷蘭人叫苦不迭。
1718年,荷蘭人強制命令巴達維亞的華商降低茶葉銷售價格,引起了華商的嚴重不滿,說好的自由經濟呢?大批華商撤離巴達維亞,不聽從荷蘭人的擺布。
荷蘭殖民當局無可奈何,只好放棄茶葉限價令,華商贏得了這個回合的較量,但荷蘭人懷恨在心。1736年,荷蘭人遇上了倒霉事,兩艘裝滿中國貨的商船被臺風刮到了海底。為了彌補損失,荷蘭人又想強迫華商降價,遭到華商的聯合抵制。
前后兩次失敗,終于使荷蘭人撕下偽裝,露出了利牙。巴達維亞當局先是出臺限制華人流浪漢的法令,實際上卻見華人就抓,押到種植園去做苦力,因虐待而亡的華人不計其數。
華人發現荷蘭人的陰謀后,開始策劃起義。不料計劃泄露,荷蘭殖民軍向華人發動了抓捕和屠殺。一周內,上萬名華人被殺,紅溪真的變成了紅色的溪水,只有150名華人逃出巴達維亞。
更令人氣憤的是,被稱為英明神武的乾隆皇帝得知紅溪慘案后,不但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反而認為是這些華人離開故土,背叛了祖宗,不值得同情,完全是咎由自取。難怪清末時,海外華人尤其是東南亞的,是反清最堅決的一股力量,只能說這是報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