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刷到這則舊聞——
1986年,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女生鞏俐的作業,分析莎士比亞戲劇《哈姆雷特》的手稿。
第一眼就被驚艷,字體端正大氣有鋒芒,這泛黃稿紙上密密麻麻手寫作業的含金量,只有我們中年人才懂啊。
有網友說,這個作業開頭一看就是山東學生,扎心了。
細讀下來,小論文寫的不錯,雖不算深邃,畢竟當時的鞏皇才讀大一,而且當年沒有互聯網、沒有AI,純粹是自己的思考。
左右滑動查看
最終這份作業被評為良,中戲標準果真嚴格。
這些年,藝人沒文化被廣為詬病。有人調侃,內娛明星文化濃度最高的地方在哪?答案是機場、高鐵站。
如果你在機場偶遇明星,很大概率,他們手里的時尚單品會是一本書。有網友坐高鐵,偶遇某位憑戀愛黑料出圈的男偶像作勢看書,玩?!皶凶杂须娮訒薄5紫戮W友替他解圍:他是看見不認識的字,在手機上識圖查字兒呢。
至于成語亂用、常用字不會寫、兩位數加減法算不明白,更是讓央視都看不下去,賜名“絕望的文盲”。
郝蕾曾公開吐槽,一朋友孩子成績不好,朋友就張羅:給送去學表演吧。她毫不掩飾情緒質問:你讀不懂書,怎么能讀懂劇本?你讀不懂劇本,怎么能體會角色?
讀書就像懷孕,是真是假,時間久一點所有人都看得出來。
而擁有長久生命力的明星戲骨,無論東西方,都必須是文化打底,修養加持。
87版《紅樓夢》海選時,在雜志上刊登了消息,專門設置了一間辦公室接收全國各地涌來的自薦信。這個過程,本身就是文化修養的篩選。
陳曉旭看到消息,給劇組寄去自薦信,附上照片和自己寫的一首短詩《我是一朵柳絮》:“我是一朵柳絮/長大在美麗的春天里/因為父母過早地把我遺棄/我便和春風結成了知己/我是一朵柳絮/不要問我的家在哪里/愿春風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我要給大地的角落帶去春的消息/我是一朵柳絮/生來無憂又無慮/我的爸爸是廣闊的天空/我的媽媽是無垠的大地?!?/p>
這詩的文采未必算是絕好,但勝在靈氣,是典型的上世紀80年代文學風格,隱約可以看見舒婷的影子,最好的地方還是它的豁達和灑脫。
后來陳曉旭詩的風格漸漸變了,有了黛玉的憂郁和深刻,比如這首《石竹》:
“虛懷亮節生石隙,春露秋霜染青衣。風骨不朽作書簡,留與人間寫傳奇?!?/p>
也只有這樣的文學女青年,才能演出“從梅蘭芳到現在最好的黛玉”(曹禺先生評價)吧。
這幾年女生們被費翔daddy迷得死死的,驚嘆還是媽媽輩的偶像靠譜。他隨口分享的一大串書單,更像是“為什么越老越帥”的深層答案——
安·蘭德《源泉》,威廉·戈爾丁《蠅王》,惠特曼《草葉集》,略薩《酒吧長談》,海明威《老人與?!贰读鲃拥氖⒀纭贰短栒粘I稹贰镀蛄︸R扎羅的雪》,莎士比亞《理查三世》《麥克白》……
自自然然,開口即金句:
在《十三邀》里,費翔說他的精神導師是瑪麗蓮·夢露??上У氖?,人們對夢露的認知,幾乎全部被美貌、性感裹挾了。
夢露留下的照片,很多張是拿著書本的。她的書房里收藏了大量書籍,包括經典文學、藝術、戲劇、心理學、詩歌、政治、歷史、哲學、生理學,還有神學,直到她離世后人們清點,依然超過四百本。
跟她同住過四年的室友,女演員雪萊·溫特斯回憶,她們曾經開玩笑列過一個清單,把最想睡的男人列上去。結果夢露的清單里都是博學型的對象,沒有一個男人年齡小于五十歲,而當時她才二十出頭。她實在是智性戀到登峰造極,清單里竟然有當時七十歲的愛因斯坦,哈哈哈。
能演到頂峰的戲骨,絕不可能是白丁。說到底,文化是藝術的根基。
一個人最終能走多遠,以什么思維立世,抵達何種職業高度,擁有怎樣的社會關系,歸根結底憑的也是文化沉淀。
今天星期天,分享這樣一些輕盈的花絮,希望你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