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一部演員本色出演的電影。
演的是難民自己,演的是沒法定義的責任,還有遙不可及的幸?!?/p>
有人在拍攝期間,還被當地拘留;有人拍攝完后,就被驅逐出當地。
在這種動蕩中,孩子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1.當一個12歲的孩子控告父母
法庭上,12歲的男孩贊恩狀告自己的父母:他們給了他生命。
旁人覺得這理由不可思議,但這就是一個孩子內心的想法。
在溫飽都成問題的家庭下成長,幾個孩子的命運都是明碼標價的。
贊恩有個妹妹,薩哈。
在生理周期來的那天,都不知道發生了什么。
還是贊恩發現后,給妹妹偷偷把帶血的內褲洗了,然后又去便利店拿了幾包衛生巾,告訴妹妹怎么回事。
因為,在他的觀念中,女孩只要來了初潮,就意味著要嫁人了。
贊恩知道這樣不對,但他眼中的那些大人,卻并不這么覺得。
甚至,連薩哈自己都不知道會發生什么,那個對她有想法的男人給她吃的,她還覺得很好。
這就是孩子和成年人的思維,全然不在一個維度思考,所以當那句“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父母”時,還是要想想,到底有沒有給予孩子幸福的權利。
在一個小孩子還沒和社會接軌時,他的磁場和成年人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你看,從宏觀來看,不需要那么多小孩的時候,硬控出生率;需要小孩的時候,就開始召喚了,而且他們都還沒來到這個世界上,就要站在高地為XX而出生了。
以前看到的,歷史離不開人;現在看到的,政治離不開人。
說得太有道理了,默默點個贊。
2.婚育早晚,怎么選都是自己的事
后來,薩哈死了。
贊恩的力量,根本阻止不了自己的妹妹嫁人。
薩哈是在生孩子時去世的,諷刺的是,在這之后,贊恩的媽媽去看被關押起來的贊恩時,說她又懷孕了。
一個悲傷的故事。
到此,電影也結束了。
為什么贊恩的媽媽,就不能做出反抗呢?因為她也是在還未成年時,就婚育的。
可以說,代際灌輸的觀念,讓人中毒太深。
時至今日,關于“為什么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想結婚”這一問題,依然頗具爭議。
年輕人說一句:“真是夠了?!?/p>
外界來一句:“你還是太年輕了?!?/p>
笑不活了。
這一句是真沒法反駁,是挺年輕,沒毛病。
總而言之,怎么選都會有遺憾,很多選擇也伴隨著失去,如果是這樣,那就選個當下不會后悔的,以后是否后悔,交給時間就好了。
對自己負責,本身就是對生命的尊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