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沒有什么是不能夠代替的。
就連挑山工這個傳承了上千年的職業,也即將面臨“失業”了。
不是因為年邁,也不是因為薪資低,而是挑山工有了“競爭者”。
你也絕對想不到,打敗這群挑山工的,不是更加年富力壯的人,而是一群特別的“狗”。
在說這群狗之前,首先要知道挑山工到底是怎樣的一群人,是怎樣的一個職業。
你見過挑山工嗎,他們是一群很奇特的人!
在泰山上,這群運貨上山的民夫被習慣性的叫做挑山工。
挑山工大概自古就有,在不少名山大川上都有千年古剎,這些建筑材料就是挑山工從山下運上來的。
在泰山上,隨處可以見到挑山工,他們通常穿著汗衫,掛著毛巾,肩上架著一根光溜溜的扁擔。
扁擔兩端翹起處垂下幾根繩子,繩子盡頭栓掛著沉甸甸的物品。
在巍巍泰山上,大都是登山盤道,很多游玩的健壯男子登上去也不免氣喘吁吁。
一般人更是爬兩階歇一歇,一會兒恨不得長個翅膀飛上去,一會兒又發愁自己應該怎么下去。
而當這時,你能看到一個挑山工,他們彎著腰,身上滿是汗水,腳步穩定地做過,向著山頂而去。
大概只有親眼目睹,你才能明白“挑山”的含義,才能明白登山的意義。
當你遇見挑山工時,你會情不自禁的生出同情的目光,會為自己身無負載倍覺輕松。
反過來,也會替他們感到吃力和勞苦,不明白為何有人能吃了這樣的苦。
但現實就是這樣,泰山挑夫們用著人類最原始的勞動方式,以肩扛腰背的方式謀生。
面對泰山十八盤的陡峭,他們不僅要徒手攀爬,還需要背負沉重的擔子。
山上一公里的路程,有近400米的落差,1633個臺階,就相當于130層樓,挑山工就這樣挑著沉重的物品,帶著晨風曉露上山,伴著暮云夕陽下山。
泰山上的一切事物,小到一瓶礦泉水,大到衛星信號傳輸設備、纜車索道建設工程,都和挑夫們的辛勤汗水密不可分。
1982年,泰山建索道,就是這群泰山挑山工,喊著勞動號子,抬著索道驅動輪運上山的。
一個索道驅動輪兩噸多重,每運一個都是對挑山工體力和意志的極限挑戰。
這樣想,山上價格略高的飯菜,亦或是5元一瓶的礦泉水,好像顯得也比較合理了。
在現代社會,很多挑山工依舊堅守著這份職業,他們大都年過半百,年紀在五十歲左右,最年輕的也接近四十歲。
由于缺乏技術和文化,又上有老下有小,成為一名挑山工可能是他們唯一的選擇。
這份工作雖然苦累,可他們的貢獻永遠被記著,他們為泰山的旅游和建設所付出的辛勞也永遠不會被磨滅。
不過,隨著科技的進步,這群挑山工或許就要“失業”了。
如果你爬過泰山,你會在日出下山的時候看到很多挑山工。
這時你會不會想著回去一定好好讀書,有一天足夠優秀,回來造福社會,把山上的運輸線完善,讓這些挑山工歇一歇。
也有人會不明白,挑山工真的非有不可嗎,為什么現在還有挑山工呢?
看一組數據你或許就明白了。
在旅游經濟大火的現在,泰山去年游客數量創造紀錄,達到了862萬人次。
如此龐大的人流量轟然而過,吃住玩都算上,必然會產生大量的垃圾。
這些垃圾不是說隨手丟棄的垃圾,而是正常消耗產生的食物包裝袋、紙巾、塑料瓶等。
就算游客都愛護環境,將這些垃圾扔到指定的地方,日積月累下來也有不少垃圾。
據統計泰山游客一年會產生大約2.4萬噸的垃圾,這些垃圾不能放在山上,所以需要專門清掃,然后將它們運下山。
泰山地形又很復雜,垃圾車根本上不去,所以只能通過人工挑運,這對人力也是極大的消耗。
但以后,這種讓景區頭疼的情況可能不會出現了。
就在今年10月底的時候,泰山上的游客可能會見到一個特別的東西。
它是一條“機器狗”,背著一大箱的重物在泰山石階上“健步如飛”。
這種“機器狗”又叫工業四足機器人,是一種專門用來在山上背運貨物的機器人。
根據一段時間的測試后,這條“機器狗”從泰山的山腳到山頂只用了不到兩個小時,是普通人登山時間的一半。
陡峭的海拔對它來說就是如履平地,而且它從來不知疲倦,無論何時都邁著穩健的步伐不停前行。
不少游客見了很是新奇,還有人詢問機器狗能不能馱人,看起來是想偷一波懶。
而根據測試,機器狗可以適應泰山景區80%以上的路況,它的最大承載量為120公斤,續航時間有4到6個小時。
由此看來馱人是可以的,但是在泰山這么陡峭的地方,還是建議不要輕易嘗試,畢竟很難掌握平衡,摔倒了可就得不償失了。
但是用這些機器狗挑運貨物,幫助清理垃圾還是可行的,這也證明在未來機器狗有望代替挑山工,成為建設泰山的主力。
這或許就是科技改變生活,科技造福人類吧。
當然也有人提出了異議,如果這種機器狗大規模利用,那么靠著挑山生活的人就會失業,他們該何去何從。
這種想法無可厚非,但時代在進步,就像以前的馬車、人力車、郵筒、電報等淡出時代一樣。
一些行業的消失,也會帶動另一批行業的興起,而吃苦耐勞的挑山工,無論在哪些崗位上,相信都會做出一番成績。
機器狗的誕生,是科技和時代的碰撞。
換個角度想一想,建設科技強國的遠大征途,何嘗不是一場又一場的艱難攀登,科學家們就像挑山工一樣,在科研道路上爬坡過坎,腳步始終在路上。
對于有利的科技,我們保持觀望態度,靜待它們出現就可以了。
如果喜歡本期節目,煩請點擊“關注”,既方便瀏覽往期作品,也不錯過下期分享,感謝您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