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技術,也要考慮商業模式。
在前不久的英特爾第三財季電話會議里,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確認,Panther Lake、Nova Lake以及之后的處理器都不再封裝內存。
因此,今年發布的酷睿Ultra 200V處理器(Lunar Lake)成了唯一一代封裝了內存的型號,還沒等來市場好評就直接成了“絕唱”。
有分析說英特爾出于采購成本的壓力最終放棄了這一設計,但事實上為先進封裝發愁的可并不只有英特爾一家。
先進封裝,供不應求
在手機芯片領域,集成內存是一個常規操作。而在桌面端,CPU和內存一直都是各司其職,分離式設計可以讓OEM以及消費者更靈活地搭配,但同時也會造成一些性能上的損失或浪費。
在集成內存的設計下,CPU訪問內存的延遲至少能降低了20-30%左右。隨著AI運算需求的日益復雜,異構計算大行其道,CPU需要需要頻繁訪問內存之后,這種優化帶來的提升非常明顯。
在上一代酷睿1代處理器(Meteor Lake)上,英特爾就已經提到了“集成內存”的概念。這是酷睿品牌下極具里程碑意義的一代,不僅采用了全新的命名規則(酷睿 Ultra),同時“AI”也成了主要的賣點之一。
在上市前,英特爾公開了采用Foveros技術的原型,集成了16GB的三星LPDDR5X-7500內存CPU成品可提供120GB/s的峰值帶寬,甚至比目前頂尖的DDR5-5200與LPDDR5-6400還快。
這里的Foveros技術其實就是3D堆疊的封裝方案,簡單來說就是把chiplet/die面對面疊起來,從而在有源轉接板上集成不同類型的器件,搭配上更加靈活,同時提高了核心能力,思路上就類似手機處理器的SoC系統。
對于長期以來被吐槽“擠牙膏”的酷睿芯片來說,僅憑制程工藝的提升,顯然跟不上消費者的需求,因此將“集成內存”用在新一代芯片上非常好理解,無非就是進一步提升新品的競爭力。
不過當我們放眼整個先進封裝市場可以發現,先進封裝的產能依然有限。
即使強如臺積電都無法滿足英偉達的CoWoS封裝需求,暫停多項半導體業務的英特爾同樣為產能擴張犯愁。
目前,英特爾的自救計劃已經開始,寄予厚望的德國晶圓廠項目即將暫停,位于馬來西亞的先進封裝設施擴建項目也很有可能受到牽連。
從英特爾先進封裝布局情況來看,目前也只有位于美國新墨西哥州Fab 9可以大規模生產,想要繼續擴張也只能等新一屆特朗普政府早日“打錢”。
不只是英特爾和臺積電,半導體行業一直有一個觀點:推進封裝技術需要代工廠、IDM、測試供應商 (OSAT)、設備供應商和材料供應商之間有更深入的合作。缺乏合作會明顯減慢開發周期,特別是在依賴高性能封裝解決方案的 AI 硬件、5G/6G 和汽車系統等領域。
因此,先進封裝領域最迫切的需求之一是制定行業標準,英特爾這樣的單一企業很難發揮全部潛力。
市場的兩難
比起先進封裝的供應難題,商業現實的考驗更為直接。在集成內存還不能成為主流前,OEM們給英特爾帶來的壓力不能忽視。
原本,OEM們可以根據市場需求和庫存靈活調整內存配置,這樣也能和內存廠家談一個很好的折扣,如今這種靈活性被大大削弱了,這意味成本的增加。
目前,內存升級服務一直是OEM廠商的一個重要收入來源。集成內存設計實際上切斷了這條收入來源,這必然會影響到OEM廠商的利潤模式。
同樣,在缺少談價空間后,英特爾自然要需要承擔更多的內存成本。
在無法解決問題之前,“集成內存”只能被放棄,直到先進封裝的標準化帶來規模效應和成本優勢后,這種技術才能得到PC行業的認可。
本文作者:jh,觀點僅代表個人,題圖源:網絡
記得星標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