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1月14日,有記者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獲悉,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首次突破了1000萬輛,同時也是全球首個新能源汽車年度達產1000萬輛的國家。
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納入統計體系第一年,當年產量僅1.8萬輛。到了2018年,年產量達到百萬量級,再到2022年,年度達產超過500萬輛,直到今天,首次突破1000萬輛的里程碑,在距離年底還有一個半月時間就比去年全年958.7萬輛的產量增長4.3%。專家預計,這一數字到年底還有望超過1200萬輛。
1
如今看來,從小電驢取代摩托車的時候,就應該預料到電動汽車取代油車將會是必然,現在還看不透這個趨勢的,拿著什么容易起火續航不夠之類的老掉牙的理由來搪塞的,基本上要么是40往上思維固化的中老年人,要么就是西方遠程畜牧的大直子了。
- 我說個冷知識,中國一年光吃飯噎死都有8000人,你覺得電動車一年能燒死8000人嗎,你要擔心這個不如擔心自己吃飯被噎死,不考慮相對概率,只考慮絕對個例一向是某些人思想始終無法得到進步的根源。
- 也許會有人說,中國電瓶車取代摩托車是因為中國大多數城市禁摩,電瓶車鉆了規則的漏洞。我覺得但凡有點社會觀察能力就知道摩托車早就事實上被人民群眾徹底拋棄了,淪為了邊緣化的存在。因為不管是像濟南這樣不限摩的城市,還是連車牌都不需要的農村地區,早就被電瓶車一統天下了。
摩托車有生存空間嗎,當然是有的,需要長途奔襲的電動車肯定不及,但是只要是在像濟南這樣完全不限摩的大城市的早高峰主干道十字路,你就站那花五分鐘觀察一會,你就能很直觀的得出結論,摩托車的比例連二十分之一都沒有,其實早就被邊緣化了。那么,為什么這么少?
- 1、電驢便宜,七八百塊錢就能買一輛。二手的甚至兩三百;
- 2、使用方便,論補能,隨便找個插座就能充,論駕駛,擰下電門就能跑,這點對于女性尤為友好;
- 3、維護成本極低,好點的電車做好防水防止短路,生命周期內幾乎完全免維護。對比摩托車簡直就是碾壓。路上跑的隨便一輛電驢發生故障的概率要遠遠小于摩托車。原因很簡單,因為摩托車構造更復雜,越復雜自然就越容易出問題,所以電驢取代摩托車是必然的。
同理,換到發動機構造更是復雜,傳動系統容錯率更低的燃油車上,依然還是如此。所以,電驢淘汰大部分摩托車的需求是必然的,而電動汽車淘汰油車也必將重復這一過程。也許取代程度不會像電驢那么高,但至少也能取代九成以上油車的使用場景,而90%以上的電車需求,足夠掃蕩燃油車界的一切牛鬼蛇神,然后將燃油車徹底打死,永世不得翻身。
- 可以說,落后時代的東西,技術含量越高越精細反而越容易被淘汰,機械表不就是這么個例子嗎,取代機械表的并不是更精細,又或者更牛逼的工藝,而是電子表是手機是Apple Watch。對于大眾消費品而言,誰的使用成本低,誰的價格便宜,誰的使用體驗更好,誰更不容易出故障,誰就能吃下最大的市場。
2
我知道,很多人都放大了不必要的續航焦慮和低溫焦慮。買電瓶車的人會擔心跑的不夠遠又或者冬天電池續航下降嗎?不會,因為當他們在買的時候就有了相應的心理預期,并在使用的過程中就會自動的規避電車可能的短板。
- 普通的電驢充滿電實際航程也就不過三五十公里,而這就已經覆蓋掉了絕大多數人的通勤距離需求。而到了電動汽車,最低也是兩三百公里起,足夠滿足日常99%以上出行需求。因為日常絕大部分使用場景只會發生在城市上下班途中或者近郊方圓500里以內。
再遠了有高鐵,再再遠了有飛機,大部分人開車一年最多也就1萬公里,甚至放家吃灰一年開不了幾次也比比皆是。而這還只是說純電,至于混動則可以完全解決續航問題,不過有意思的是,絕大部分買了混動的人,最后都會把混動當純電開,無他,完全是因為純電在市區開起來更舒服,更省油,體驗感更佳,更便宜。
而至于很多人所心心念念的長途需求,一年也不過就那幾次。犧牲絕大多數電車使用場景就為了滿足偶爾的長途體驗而選擇混動甚至純油,完全是舍本逐末的事情,而且電車又不是完全不能跑長途,早就就續航800km以上的純電了,所以真跑起來又能有多少問題呢。
- 可見,最終電車就會是大部分人的選擇,至少在中國這個14億人的大市場里面,油車是沒有任何前途的。現在還抱著油車情懷不放,甚至以什么享受發動機的轟鳴為理由的,請統統把這些人看是前朝的遺老遺少,再不然就是大侄子思維入腦,只想給自己的洋daddy念經。
而以這種理由來拒絕電車的人除了迂腐,刻板,守舊和自卑以及奴性入骨,我想不到還有什么詞來形容這些人。歷史的發展從來不會因為滿足某些小眾的需求而停止,電車的時代車輪碾過去,他們連電車的尾氣都聞不到就被碾成碎渣了,唯一的存在感也只是在電車大規模取代燃油車的歷史中被當做一個笑話一樣被一筆帶過。
3
未來電動汽車的價格還會繼續降,而且降價空間會非常可觀。考慮到現在電動車的滲透率才剛過五成,以及大街上依然還在被海量的現存油車占據,電動汽車的規模優勢還并沒有完全發揮出來,而等到高速路高架橋上跑的90%以上的車都是電車的時候,才是電動汽車真正開啟白菜價的時候。
- 因此,798的秦遠遠不是終點,在這個基礎上再便宜一半都完全可能。而且未來一定也會出現像過去五菱宏光那樣的街車的超級爆款的出現,這個爆款可能會是現在的比亞迪秦,但更大可能會是直接把價格打到五萬甚至三萬這個區間內。而至于很多人唱衰的電池,覺得電車會因為電池昂貴而出現買的時候便宜,換電池的時候貴更是不可能存在。
- 打開某多多看一下,2000塊的電瓶車,換個電池僅需300塊。未來電動汽車也必將重新重復這一過程,因為電機的壽命要遠高于發動機,所以未來很有可能出現十幾萬的電車開了十幾年,跑了幾十萬公里,然后花上兩三萬換個電池又重新滿血復活,電池還有一個優勢在于很多拆下來的電池依然可以繼續轉賣作為儲能電池使用,直到將所有的電池性能壓榨干凈。
而且更恐怖的是,被完全榨干殆盡的電池送到處理廠,里面的金屬99%以上都可以重新回收并得到循環利用。這也就意味著你的實際換電成本可能在此基礎上還會打折,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故障率,更安靜和舒適的駕駛體驗,油車怎么可能打得過。
4
何況,電車對擁堵的城市的環境極度友好。由于發動機本身的缺陷,導致在等紅綠燈的時候,發動機只能空轉,白白的耗費汽油不說,還會排放出大量的尾氣廢氣。尤其是夏天的時候,高溫天氣下大面積堵車再伴著汽車發動機工作所排出的熱量和尾氣,你要是恰好也在這些車旁邊你自己都會忍不住吐槽,怎么工業文明發展了200年,這種低能低效又臟又嘈雜的破玩意還沒被淘汰掉,西方這些鬼迷日眼的動不動就多先進多發達多文明的國家怎么就兩百多年一點革新和進步都沒有。
可笑的是,很多直人看到高鐵的站臺上有人抽煙的時候都免不了驚詫一句國人的素質一般,卻能夠坦然的面對洋人那些大排量的燃油車排出的尾氣直接呼到他們臉上。電車普及率高的地方,城市道路的空氣質量明顯的提高這是不爭的事實,包括噪音程度也會明顯降低,街頭也會越來越少的聞到舊世界的那令人作嘔的發動機排出的廢氣。
只是,目前這個比例依然還不夠,以至于每次我逛街,過馬路,等紅綠燈聞到尾氣的時候,都會由衷的感嘆一句,快點把這些老爺燃油車都淘汰了吧,如果大街上跑的都是電車,再沒有惱人的發動機的轟鳴和難聞而有害的尾氣,那我們將離文明又更進一步。
5
電車的車機和智能系統和燃油車完全就是兩個時代的產物,真正意義上把自動駕駛,自動避障以及自動泊車變成了可以真正能用且可以大范圍普及的程度。而這些功能只有在電車上才有徹底實現的可能。因為這些需要一個極度智能且反應快速的車機系統和一個穩定的電力供應。你能想象自己的手機還要配一個小型的發動機才能開機并點亮屏幕嗎?看看智界的自動泊車,再看看燃油車那套笨拙的動力體系。如果這時候你還會覺得燃油車是未來,電車只是過度,我只能說,繼續睡吧,不要醒來。
6
同時,日韓汽車產業完蛋了,德國也完蛋了。除非他們可以低下他們高貴而傲慢的頭顱自愿賣身整合進中國的汽車產業鏈,否則唯一的救贖就是龜縮回本土市場,以及去禁售中國車的美國市場上和老美的汽車產業刺刀見紅,把小日子獻祭給燈塔國唄,反正都是注定被殖民的國家。
某些個大直子和他們的西方主人現在還沒明白過來一個道理。就是現在的脫鉤不是中國和全世界的脫鉤,而是中國和歐美這些傳統上的反華國家的脫鉤。中國14億人,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那幾個老牌的反華國家,所謂的G7,所謂的五眼聯盟,統共不過8億人口,甚至現在G7的gdp都被金磚國家超過了。
- 然后再看看聯合國關于巴以的決議,美帝都快成了孤家寡人了,自己的小弟都不跟。所以到底誰跟誰脫鉤呢,我們搞一帶一路峰會,一來就是一百三四十個國家。論地緣優勢,中國可以北接俄羅斯輕松獲得廉價能源,西通過絲綢之路直達歐洲,直接通過陸路與沿線國家連為一體,向南則可以輻射整個東南亞,一直到澳大利亞。光是東南亞這種傳統上就屬于中國勢力范圍的地方人口就將近六億多了。這還沒有算上中國在非洲地區的多年經營,以及在中東持續增加的影響力。
很多大侄子喜歡說美國是天選之國,東西兩大洋,南北無強鄰。那倒確實是,但有沒有想過,這種封閉的環境同樣也注定了燈塔國很容易就被亞歐大陸直接邊緣化,成為一個孤懸海外的“島”國。而這種島國,你趕上國運實力強勁的時候管你叫一聲山姆大叔,如果國力衰弱,并走向孤立主義的時候,那你就是印第安文明2.0版。
- 隨著中國基建在非洲的輸出,非洲的老鐵們現在都開始說河南話了。如果西方在剝離了中國的市場,同時又在非洲拉美以及中東這些地方又無法同中國的產業優勢和規模相競爭,拉美,非洲,中東,和東南亞,這些后發市場,我保證中國的汽車產業能靠著成本和產業鏈優勢卷的他們連新能源的尾燈都看不見。
就像國產液晶可以把日韓系殺的丟盔棄甲一樣,未來電動汽車也只會是中國一家獨大。唯一可能有所威脅的也只會是二十年后的印度,而絕不是歐美日韓,沒什么特別的原因,西方不行了。這些國家深陷意識形態對立的泥淖,滿清附身,滿腦子都是我大西方茲有皿煮,原不與爾等中特互通有互……blabla。
而到了這個時候,請問,西歐打算去割哪里的韭菜來維持自己的高福利呢,和中國脫鉤割不到了,割第三世界國家,又割不過中國,所以美西方這是打算去割火星人還是打算割三體人。反正就是西方有神奇的魔法可以憑空從超市的貨架上長出蔬菜面粉和牛奶是吧。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衰落的征兆就是先從看不起對手,然后便是跟不上對手開始,閉關鎖國的后果大清已經示范過一次了,這次將由美西方繼續示范一次。
7
電驢就是比摩托車好騎,電動汽車就是比燃油車好開,這是事實,那些說補貼的,說禁摩令的都不過是油車的遮羞布。如果你說就喜歡燃油車的轟鳴聲,發動機的汽油味和變速器的頓挫感,那我建議你直接去農村開手扶拖拉機,開起來那頓挫感,點頭點的滿村都是熟人,都以為你在那顛顛兒的跟人打招呼呢。
自欺欺人是最沒出息的行為,這也不叫情懷,這叫畫地為牢,抱殘守缺。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擁抱電動車并享受電動車的駕駛體驗的時候,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回不去了。
所以,當一輛又好開,又便宜,外觀內飾也都優于燃油車的電車出現在你面前的時候,如若不是先入為主的偏見入腦,我想象不到還有什么理由抱著燃油車哭墳。
8
電動汽車取代燃油車不僅僅會體現在當前的家用車市場上,他還會繼續把傳統上一切需要燃油發動機作為動力的交通工具和運輸工具統統顛覆一遍。你以為電驢取代摩托車,電動汽車取代燃油車就夠了嗎,不不不,這還遠遠不夠。
- 了解一下電動卡車,電動挖掘機。再看看軍方現在搞得那些軍用的機器狗,無人機,哪還有燃油機的事。電動化在電驢和電動汽車上所展現出來的優勢在其他交通工具上一樣也適用。更低廉的使用成本,更少的故障率和維護成本,更廉價的補能方式,更好的舒適度和操控體驗,以及更容易搭載智能化的操控系統。
而且因為中國電動化整個所具有的產業優勢,用不了多久你就能看到中國會以電動汽車為起點,將快速的淘汰掉西方那些以燃油發動機為基礎動力的優勢行業。而在這種情況下,真的巴不得西方閉關鎖國,而且鎖的越徹底,關稅加的越高越好,我大清一百多年前就現身說法了,只要我把門關上,洋人就進不來了,呵呵。
9
中國車的未來在東南亞,在非洲,在拉美,在中東,在這些新興后發的國家。敵國的市場不讓進,沒關系,我們擅長的就是農村包圍城市。傳音在非洲的市場的成功不就是這么來的。而且你的產品賣到哪里,中國的國家影響力就輻射到哪里。
就像很多人用著蘋果手機,開著寶馬就很自然的向往西方一樣。我們只不過需要重復一下這個過程罷了。
10
很多人還會說,落后國家基建不行,電都沒有,怎么可能買電車,而這些人有沒有想過,會不會越是一些電網落后,不穩定的地方,電車反而越是個優勢。因為現在一個電車隨隨便便就是50甚至100度的電,光是這個移動的大號電源,就足夠支撐一個家庭至少一周的基本用電需求。哪怕非洲某個鄉鎮上只有一個可以充電的地方,只要把車開過去充滿,那么就可以直接供應一個家庭好幾天的用電。
- 而且更不要忘了,我們還有產能占據世界九成以上的光伏產業,我們的還有全球獨一份的光伏電站。如果在輸出電車的同時,連帶光伏電站一起輸出。這樣從發電到儲能再到電車,只要充分利用規模優勢,然后培育我們自己的新興市場,你覺得美西方的脫鉤勝算又有幾成呢。
11
中國的自主品牌汽車的市場份額已經突破了60%,創下歷史新高。而歷史往往并不遵循漸進式的改變,不是今天降一點明天降一點,最后一算好像至少還有十年才能降完。事實上很多所謂的觀念,所謂的堅守,不過只是在堅守一個臨界點,一旦臨界點被攻破,就會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在最短的時間內淘汰出局。
12
表面上看,日本押注氫能源又或者歐洲堅守燃油車,本質上并不是因為他們押錯了方向,而是他們已經了失去了轉向的能力。他們真正欠缺的是背后可以支撐整個電車產業鏈的工業基礎和一整套的互聯網生態體系,而這絕不是你想轉就能轉的,天佑中華,被壓了200年,我們終于熬出頭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