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規模的持續增長,意味著在快手做電商,仍然是機會之地。
作者|鹿堯
過去數年里,為了爭奪用戶與交易心智,新老電商平臺紛紛將流量與閉環生態視作自身發展的根基,價格內卷一度成為行業的核心競爭手段。
經歷了史上“最難618”,今年雙十一終于有了變化:平臺間開始打破壁壘,延長活動周期,商業逐漸回歸本質。
各大電商平臺也開始調整策略,從單純的卷價格轉向性價比、體驗、經營成本、效率等多維度的綜合實力比拼。邏輯很簡單,必須要讓商家有流量、有錢賺、有確定性,平臺的商業模式才能實現正循環。
據統計,截至今年8月底,我國個體工商戶達1.25億戶,占我國經營主體總數的三分之二。對于任何一個電商平臺而言,中小商家都是占比最高、嗅覺最靈敏,對平臺策略調整感受最深刻的群體。
中小商家的流向和投入度,很大程度上代表著生意機會的大小、難易,長期還是短期。相比極限討好用戶,給予新商家尤其中小商家在流量、補貼和玩法上更多吸引力,成為電商平臺間的競爭焦點。
這一輪比拼中,顯著超出預期的平臺是快手電商。今年雙十一期間,快手平臺補貼和運營機制回歸內容場和直播間的基本盤,報名大促的商家數量首次突破300萬個,創歷史新高。雙11大促全周期,快手電商新動銷中小商家數同比增長167%;中小商家達成的GMV同比增長156%;中小商家動銷品類數同比增長77%。
快手第三季度財報則顯示,得益于多項新商及中小商家扶持計劃,平臺上的中小商家規模及業績超預期成長,Q3新入駐快手商家數量同比增長超過30%,季度內新商平均每店經營收益同比增長超過了60%。
中小商家和新商家數量的高速增長,帶來的不僅是品類、生態的豐富,更是供給端差異化的體現。這也意味著,平臺構建的商家成長系統得到了老鐵們的信任,面對白熱化的市場環境,快手里的商家們仍然能夠找到穩定的生意機會。
這一趨勢的背后,發生了什么?
01
好內容+好商品
產業帶商家的新活法
這些年,與其他平臺不同,在快手上我們經常能夠看到這樣的例子,大量源自產業帶的原生商家涌現出來,他們來自不同行業,但都有著類似的特征,比如產業集聚明顯,以中小規模為主,遵循著傳統生產經營模式。
為了突破地域限制,減少中間環節提升利潤,這些產業帶的商家正面臨迫切的從線下到線上的轉型需求。對他們來說,進入門檻更低的直播電商像是一條捷徑,而新興平臺往往能提供更具誠意的扶持政策,幫助他們更快地融入新的經營模式。
在眾多轉型的產業帶中,皮草憑借貴價、小眾、非標品的特性,成為了快手電商里最為出圈的女裝品類之一。這個行業在多年前經歷了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但隨后出現的供求失衡、產能過剩以及創新不足等問題,導致傳統消費者逐年流失,不少商家都覺得生意越來越難做了。
蔡佳彤就是皮草行業轉型浪潮中的一員,從實體批發起家,2018年左右她開始涉足快手,最初只是將其作為線下業務的補充,但令她意想不到的是,次年在粉絲量約5000個時,賬號@CC大彤彤首播就吸引了1000多人同時在線觀看。
這次經歷不僅讓她認識到快手對私域流量的轉化潛力,也堅定了團隊將主要精力投入快手的決定。2020年至今,蔡佳彤的生意借助快手反而越做越大,團隊發展到70多人,在快手有4個運營號,粉絲數量快速增長到130多萬。目前,快手已經成為蔡佳彤的主要銷售渠道,占比70%。
蔡佳彤選擇快手并非偶然。
作為國內體量最大、用戶最活躍的平臺之一,快手以三四線城市用戶為主體的新線人群,正迸發出越來越強的購買力,大大擴展了皮草的消費區域與人群,買貂不再是中老年人的選擇,開始吸引更多年輕用戶下單,也不再僅僅是北方人群的心頭好,更多南方人也愛上買貂。這給浙江海寧、東北佟二堡等皮草產業基地的傳統商家帶來了巨大線上紅利。
另一方面,快手對產業帶商家的扶持力度也是被商家選擇重要原因之一。2024年4月,快手電商發布“手選好產地”IP,開始針對廣州、深圳、杭州、鄭州、武漢等10個快手女裝重點產業帶城市打造有影響力的產地名片標桿,大力扶持中小商家成長。
快手對產業帶的重視,源于其“好內容+好商品”的核心戰略,意在通過整合電商產業鏈,用差異化的性價比好物、源頭好物構建出自己的供給特色。近幾年,快手不斷加大對產業帶的重點品類招商,為商家提供扶持政策的同時,總結出一系列內容電商經營方法論,幫助新商家盡快融入快手電商生態。
以蔡佳彤為例,今年雙十一期間,通過參與快手“品質好貂節”等專屬活動,在稀缺的流量入口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雙十一期間,借助現金補貼和流量獎勵等激勵政策,他們提前籌備、選定爆品,生意再次激活,實現了單場高達1500多萬的成交額。
不同于直接補貼或設立高投入門檻的游戲規則,在快手,只要取得生意增長,相應的,商家就很可能搶占平臺更多的流量先機,那些具有不同經營特色和優勢的中小商家不僅得到了明顯生意增長,也抬高了整個類目甚至產業的想象。
快手官方數據顯示,10月25日-31日,平臺中高端貂相關服飾GMV同比增長56%,訂單量增長62%,買家數增長56%,新買家數增長46%,供給與需求均保持著高速增長態勢。
在“中國皮草之都”遼寧佟二堡,數千家線下商戶、數百家批發商戶和供貨平臺在快手上找到了新的活法,批發-零售、批發-電商、零售-電商之間形成了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進一步帶動了產業帶的迭代升級。
02
全周期+全域
打開新的生意空間
越來越多的中小商家將目光投向快手,這一現象其實早有跡可循。
區別于中心化的推薦算法,快手相對去中心化的機制,使得中小創作者有更多的機會獲得關注和展示。隨著平臺上大量用戶開始直播自家果園、工廠、檔口,借助社區文化形成的信任背書,信任電商的雛形逐漸形成。
與其他平臺不同,快手社區文化的優勢在于一旦吸引粉絲,粘性和轉化率更高,平臺的重復購買率一度超過60%。中小型乃至長尾商戶,既是最有價值的原生內容的生產者,也是快手電商吸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快手最新財報顯示,2020年至今,快手日活用戶從2.64億增至今年三季度的4.08億,創歷史新高,用戶每天打開快手看直播和短視頻的次數接近1100億次。流量規模的持續增長,意味著在快手做電商,仍然是機會之地。
對中小商家和新商家來說,更大的機會來自場域紅利。除了直播帶貨的內容場,快手扶持的短視頻和圖文帶貨,以及搜索、商城為代表的泛貨架場景,正在為商家提供更加確定性的增長和增量空間。
數據顯示,雙十一期間,快手掛車短視頻發布量同比增長10倍,已經成為新的經營場;中小商家在全域實現銷售爆發,直播間場域的GMV同比增長46%,短視頻場域GMV同比增長112.6%,泛貨架場域GMV同比增長330%。
總流量增長,疊加平臺的場域紅利、玩法紅利、紅包補貼,以及平臺面向產業帶商家發起的專項計劃和經營方法論,給中小商家和新商家打開了新的生意空間。
以剛剛開始短視頻帶貨轉自播的卡車維修店主張明為例,作為東北第一批修貨車類型的短視頻垂類達人,其快手賬號已發布數千條視頻作品,積累了百萬粉絲。今年雙十一期間,在沒有直播帶貨經驗的前提下,張明轉型后的單場直播GMV就突破了百萬。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創業12年,張明在線下經營修車門店,擁有穩定的貨品渠道,包括殼牌、博世等品牌的線下授權經銷商,產品覆蓋柴油濾芯、空氣濾芯、吹塵槍頭等車品。
在開播前,他和大多數新人一樣缺乏信心和專業團隊,不了解直播帶貨的基本玩法,貨品不會組,福利品也不知道怎么定。然而,在快手電商小二的全程服務下,包括直播場景、話術、組品策略、開播節奏等方面的指導,通過提前梳理貨盤、高頻發布預熱視頻、直播間優惠福利等策略,張明實現了自播的絲滑轉場。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類似張明這樣的新商家,平臺給出了一系列福利政策,“新商啟航計劃”為新入駐商家提供流量冷啟保證和低門檻開店的機會,當優質商家成長到一定水平時,快手還會通過“扶搖計劃”繼續投入超過700億的流量,助力躍遷。
比如,“盤錦柏氏大米”初入平臺時,參與新商啟航計劃,首周獲得超百萬流量曝光機會,入駐快手的第5個月,月GMV超200萬;商家“雙星特賣店”參與新商啟航計劃首周平臺獎勵流量占比超40%,入駐不到半年,月GMV超150萬。
除此以外,“深圳歐貨超姐”和箱包類目商家“一念”,在大促期間緊跟平臺品類日玩法預熱,參與平臺滿減補貼活動,直播時使用工具抽獎增加用戶停留時長及互動率,借助平臺“扶搖計劃”流量、天降紅包等扶持,前者在服飾保暖節期間單場GMV近400萬,突破歷史峰值;后者單場GMV近千萬,刷新了箱包配件類目大場紀錄。
事實上,2024年快手平臺對新商家的冷啟流量覆蓋率,已經穩定超過95%;到下半年,快手電商又推出了一系列補貼政策,從新商啟航計劃到降低保證金扶持中小達人,再到上線“新星計劃”和“爆品計劃”,以及斗金計劃、零元開店、退貨補貼、銷售托管等服務。
這些扶持政策,從流量、玩法、資金等多個方面入手,貫穿了新商家從入駐冷啟到穩定成長的全生命周期,最終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扶持體系。如今在快手上,一個很明顯的趨勢是,不僅越來越多的商家選擇快手,且越來越多的新商家也從快手脫穎而出。
03
AI+智能化
新質商業的效率杠桿
得益于多項新商及中小商家的扶持計劃,今年Q3,快手的月均動銷商家數同比增長超過40%,新入駐的商家數量同比增長超30%。雙十一期間,成交破百萬的直播間數超2500個,還有5.7萬商達的內容場單場GMV突破往日記錄。
2018年以來,短視頻和直播平臺崛起為商家經營模式帶來了巨大變革。無論大型品牌企業,還是中小商家,過濾掉中間環節,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成為一項必修課。
相比初期高速增長的流量規模和低垂的果實,如今所有電商平臺內部的生態復雜度、競爭烈度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前些年,無論品牌商家,還是達人型商家,在流量紅利的加持下,憑借創作優勢和直播專業度,很輕松就能實現倍增和爆發。
今天,實現相同的增長,商家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人力、更多的精力,甚至更多的資金投入,尤其對于中小商家和新商家而言,這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在這種情況下,打造一種既可持續又契合實際需求的增長模式,已然成為平臺與商家的重要課題。
一般來說,內容平臺做電商,大框架基本圍繞短視頻和直播展開。在好內容與好商品之間,平臺充當連接器的角色,通過優質的內容創作吸引用戶關注,進而將流量轉化為實際的商業價值。如今,這已經不足夠了。
電商平臺不止需要提供系統扶持政策,更應著眼于商業生態的打造與迭代,幫助中小商家升級經營模式:一方面縮短消費者的決策鏈路,另一方面簡化和縮短中小商家的經營鏈路,提供更高的商業效率和更具確定性的投入產出比。
這種依賴新質生產力實現增長的模式,被稱之為“新質商業”,基于AI和大模型的推薦、匹配和智能化經營是其底層邏輯。
例如,一些中小商家在主播的招聘與培養上面臨困難,而快手上線的女媧數字人直播工具,可有效降低商家的經營成本,減少主播對生意的影響。此外還有AI腳本、智能主圖+標題生成等電商AI智能工具。
再比如,依托快手大模型團隊搭建的售前/售后大模型智能客服,客服機器人可以通過大模型全對話理解和回復能力,自動回復大量高頻問題的咨詢,大大降低高峰客服回復壓力和人力成本。
流量是線上經營的基礎,過往中小商家廣告投放存在門檻,而通過推廣全站推廣、直播托管、全品智投等智能托管工具,簡化廣告操作難度,也可以幫助中小商家生意加速孵化。據了解,2024年上半年,有近2萬商家在快手平臺借助大模型能力實現智能化經營,AIGC營銷素材的日均消耗已達到2000萬。
此外,諸如快手生意通、智能投放、智能切片、智能客服等電商產品和工具,也為中小商家的店鋪經營提供了全方位支持。雙十一期間,眾多中小商家在激烈的大促競爭中脫穎而出,在快手取得了超預期的生意增長。
如今,快手月活躍用戶達到7.14億,占中國網民人群的60%,平均用戶人均使用快手的時長接近130分鐘。在這樣一個深度覆蓋眾多典型用戶的社區環境中運營電商,向中小商家和新商家提供新質生產力,引領新的經營模式,是平臺迭代升級和商業生態持續繁榮的應有之義。
隨著越來越多中小商家入駐快手 ,持續為商業生態注入源頭活水,平臺、商家以及用戶之間的良性循環體系更加健壯。而這,也將決定快手電商在未來發展中能夠達到的高度。
本文系新眸原創,申請轉載授權、商務合作請聯系微信:ycj841642330,添加好友請備注公司和職位。
— END —
更多內容,點擊下方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