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韓信來支援,白登之圍劉邦本來就沒有輸。
白登之圍的起因是韓王信勾結匈奴侵犯太原郡,劉邦親率32萬大軍攻打韓王信與匈奴,漢軍從太原南部的沁縣開始攻打,大敗韓王信,韓王信逃到了匈奴,其部將曼丘臣、王黃擁立戰國時趙國王族后裔趙利為王。
韓王信這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自己的地盤被劉邦搶走不說,王位也丟了,直到4年后代相陳豨造反,韓王信再次率軍南下,被漢軍將領柴武所殺。
劉邦擊敗韓王信后,繼續北上攻打匈奴,一路戰無不勝,先后數次擊敗匈奴與韓王信的聯軍,一直打到了平城(今山西大同)。
劉邦
之后劉邦由于輕敵中了匈奴的誘敵深入之計,才被圍困在白登山的,當時劉邦只率領了漢軍的先鋒部分,人數不詳,大多數可能是騎兵,因為跑得快。
《史記 匈奴列傳》: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盡到,冒頓縱精兵四十萬騎圍高帝於白登,七日,漢兵中外不得相救餉。
劉邦率領騎兵首先到達平城,步兵還未全到,匈奴單于冒頓率領40萬精銳騎兵,在白登山把劉邦團團包圍起來,七天之內,漢軍內外不能相互救助糧食。
匈奴用來包圍劉邦的40萬騎兵,按顏色分為四隊,西方是白馬,東方是青馬,北方是黑馬,南方是紅馬,史書的記載大概是夸張了點,整個匈奴才多少人,就算他有40萬匹馬,也不可能有40萬男性騎兵,除非把女人也叫來打仗,這似乎是不可能的。
白登之圍
史書記載了劉邦采用陳平的計謀,用禮物收買冒頓的閼氏(妻子),讓她勸說冒頓,還說漢朝的皇帝也有神明的保護,冒頓因為與王黃、趙利約定了會師攻打劉邦的日期,但這兩人沒來,懷疑有詐,于是解除了包圍圈的一角,讓劉邦離開了。
這種說法很玄乎,大概率不是事實,戰場上打不贏的,談判桌上也談不贏,真實原因應該是:匈奴拿不下劉邦的軍隊,然后劉邦的32萬步兵就要到達了,匈奴面臨前后夾擊,所以才讓劉邦離開。
劉邦占據的是白登山,匈奴攻打劉邦就是從下往上攻,又是寒冬臘月,又是山地作戰,匈奴光有騎兵也沒有用,劉邦占據地勢之優。
戰前,匈奴與韓王信占據了太原,戰后,劉邦占據了太原,并且打到了平城,從平城到太原有280公里,劉邦把勢力范圍向北推進了280公里,這明明是贏了,怎么叫輸呢?
《史記 匈奴列傳》:是後韓王信為匈奴將,及趙利、王黃等數倍約,侵盜代、云中。居無幾何,陳豨反,又與韓信合謀擊代。漢使樊噲往擊之,復拔代、雁門、云中郡縣,不出塞。是時匈奴以漢將眾往降,故冒頓常往來侵盜代地。於是漢患之,高帝乃使劉敬奉宗室女公主為單于閼氏,歲奉匈奴絮繒酒米食物各有數,約為昆弟以和親,冒頓乃少止。
冒頓單于
此后,韓王信成為匈奴的將領,他同趙利、王黃屢次違背漢朝與匈奴所訂的盟約,侵擾掠奪代郡和云中郡。過了不久的時間,漢朝將軍陳豨謀反,又聯合韓信攻打代地。漢朝派遣樊噲前去阻擊他們,重新攻占了代郡、雁門和云中等郡縣,但卻沒有越過邊塞。
因為經常有漢朝將領投靠匈奴,所以冒頓單于經常來到代地,進行侵擾掠奪,漢朝對此感到憂慮,劉邦派婁敬送漢朝皇族的公主給單于當閼氏,每年奉送給匈奴一定數量的棉絮、繒、酒、米和食物,相互結為兄弟,實行和親政策,冒頓才稍為停止侵擾活動。
這里有幾點要注意:
1、白登之圍后,漢朝與匈奴簽訂了盟約,至于盟約的內容是什么,史書沒有記載,也沒人知道。
2、白登之圍,漢朝與匈奴并沒有和親,過了幾年之后,由于匈奴單于多次騷擾漢境,漢朝才派婁敬與匈奴和親的。
劉邦雖然被包圍,但是匈奴攻不下劉邦的營寨
3、樊噲因為陳豨與韓王信的謀反,占領了代郡、雁門郡和云中郡,這些地方都在大同的西北、東北與北邊。
這說明劉邦從白登之圍撤離時,并不是以和親為代價的,和親是漢朝主動向匈奴提的,是為了防止匈奴多次侵襲漢朝邊境,這是為了當地的百姓不受騷擾。
白登之圍對于劉邦來說并非屈辱,而是一次印象深刻的教訓,整個白登之戰,漢軍也沒有重大損失,只有由于天氣寒冷部分人手腳凍傷。
在白登之圍前,漢軍與匈奴作戰,保持了全勝的記錄,此時是雙方初次交戰,也是漢朝第一次與匈奴人打仗,雙方都不清楚對方實力,這個時候不是冒頓在用誘敵之計,而是真的打不過漢軍。
漢匈和親在白登之圍幾年之后
劉邦到達平城后,冒頓才開始用誘敵之計,引誘劉邦進入包圍圈,冒頓這個人相當老成,如果有便宜可占,他絕對不會放劉邦,大概是見識到了漢軍恐懼的戰斗力,冒頓不愿意與漢軍拼個你死我活。
匈奴人打仗以獲取人口、財物為主,犯不著跟漢軍拼命,冒頓自然也不愿意跟漢軍主力對拼,真的打起來,一定會是兩敗俱傷,漢朝雖然有騎兵,但不如匈奴多,即使打敗匈奴,也追不上。
整個白登之圍中,劉邦并沒有吃大虧,把韓信來支援,沒有意義。
如果韓信真的來了,也未必能完全打敗匈奴人,匈奴人奉行的是: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逃。想要徹底消滅匈奴人,是非常難的。
韓信一生只在中原打過仗,對于騎兵作戰,或者深入嚴寒的草原作戰是否有經驗,還不得而知,韓信即使有謀略,在面對冒頓單于時,有多少勝算也不好說。
韓信也來了沒用
韓王信這個有勇有謀,都被劉邦及漢軍打成啥樣了,有人說韓信和韓王信是一個人,我覺得不可能,史記中兩個人都有傳記,怎么可能是同一個人,雖然他倆死在同一年,但也不能說是兩個人。
韓信就算來支援,匈奴是否愿意交戰也是個問題,匈奴如果不愿意跟漢軍打,就直接進入草原,韓信有什么辦法,能讓匈奴人出來打?他又不是神,這是無法實現的。
冒頓看出了漢軍的戰斗力,不愿意跟漢軍繼續糾纏,才放劉邦走的,所以韓信來不來支援,對劉邦都沒有太大的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