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健聞咨詢》從接近百度的多位人士處獲悉,百度集團原大健康事業群總裁何明科已離職,何明科供職于百度的時間正好三年。
2021年11月,百度集團官宣將原本分屬于MEG(移動生態事業群)的百度健康和智能云事業群(ACG)的智慧醫療團隊合二為一,升級成立HCG(健康事業群組)。那時的互聯網醫療行業,燈火剛上了樓臺,何明科也是在同月加入百度,出任百度集團資深副總裁、大健康事業群總裁。
這三年來,何明科帶領著HCG往醫藥產業的縱深處邁進,嘗試將百度深深的砌入醫藥行業的價值鏈;這三年來,有很多帶著嚴肅醫療理想的員工來到百度HCG,并為之而創業和奮斗過;這三年來,互聯網大廠改變醫藥行業的序幕被拉開,一顆種子被種下。
可惜最終,一個季節推門離去,留下一場離散和一個被打濕的夢。
ToB信仰:打通醫藥患閉環
復盤何明科在百度HCG的三年,第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就是,為什么是他。
何明科的履歷自然足夠好看——清華大學畢業,斯坦福大學MBA碩士,先后在波士頓咨詢公司、軟銀賽富和58同城任職,橫跨咨詢、投資和互聯網三大行業,且大多數時候,都是所在公司的重要高管,業界口碑極佳。
但這些,都不是百度集團選擇何明科接手HCG的主要原因。事實上,在何明科的人物畫像中,有一個雖不起眼,但卻高度匹配百度需求的特質——2014年,他參與創立了一面數據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并擔任CEO。這是一家靠數據獲取和處理能力來為B端企業提供決策依據的公司,客戶大多為頂尖的快消品企業和投資機構。
而2021年底時的百度,面臨的正是如何靠流量和數據賺錢的問題。當時,百度健康的楊明璐團隊已經通過醫學科普、在線診療、健康商城等業務模塊完成了患者端的生態建設,劉軍偉的智慧醫療團隊則依靠AI技術加持,走通了為公立醫院搭建互聯網醫院的路子。但C端和H端畢竟只是基礎設施,支付能力很弱,投入巨大的百度亟需一條商業變現的路徑。
做過B端數據服務商的何明科就這樣進入了百度集團高層的視野。
據內部人士透露,何明科到任HCG后提出的“打通醫藥患閉環”,是百度創始人李彥宏親自給他定下的命題作文。而站在2021年那個時點,不僅是百度,其它互聯網大廠的醫療業務也很少能觸及藥企服務這一環,其中的難度和挑戰可想而知,“當時集團里的大多數人對他來做HCG的老大是存疑的,因為醫療行業的認知壁壘太深了,而他并沒有相關的操盤經驗。”上述人士稱。
HCG真正發力B端業務是在2022年中旬前后,通過從藥企挖人和對行業的快速理解,何明科確立了“利用AI技術挖掘潛在患者,完成到醫以及到藥械的精準匹配,最終實現商業收入”的核心思路。在這個商業閉環中,一切的起點,是百度巨大的醫患流量池和基于AI打造的精準醫患匹配引擎,它把患者高效導流到了公立醫院,促成了藥械的終端銷售,并從中獲得服務費用。
對于何明科來說,這一時期的他應該也是躊躇滿志。2023年2月,在他的主導下,百度完成了對國內頭部醫療信息化數據提供商GBI的并購。隨后他在一次公開的播客節目中談到,面向藥企的數據服務體量要比快消品領域大得多,因為在醫藥行業,愿意買數據的公司很多,藥品、器械、診斷、疫苗,同時它的價值鏈又很長,涉及研發、注冊、制造和營銷,“這兩個矩陣一乘,空間就很大,所以國際上做醫療數據的公司,市值可以干到500億。”
但也幾乎是在同時期,一大一小兩只“黑天鵝”先后降臨。大的那只叫ChatGPT,它從技術層面徹底顛覆了用戶的搜索習慣,被百度視為重大戰略。在這個背景下,百度舉全集團之力守衛大本營,將優勢資源逐步收回至搜索主業,并限制其向支線業務輸血。小的那只叫醫藥反腐,它是政策層面炸出的一聲驚雷,一時間,所有藥企,不管內資外資,規模大小,都如同驚弓之鳥,大幅削減營銷預算。
兩只黑天鵝,分別從投入側和收入側對HCG的2B業務產生了巨大的擠壓,這種壓力最終都轉化成更難完成的業績指標,百度的何明科面臨同樣壓力。多位接受《健聞咨詢》采訪的內部人士在描述這一時期HCG的業務狀況時,都用到了“動作變形”這個詞。比如原來給藥企提供的是一整套數字化營銷的解決方案,但基于上述變化,整體方案被拆分成了幾個單獨的工具,長期的戰略合作也縮水為短期的合同簽單等等。
過去這一年,或許是何明科職業生涯里最為煎熬的一年。向他匯報工作的三位核心事業部的負責人,楊明璐輪崗,張宗杰和劉軍偉先后離開,集團要撤掉HCG的消息也在這時不脛而走。他曾在內部的全員會上打趣過這件事,說自己目前還沒有接到這樣的消息,但一定會及時看郵件,第一時間告知大家。
但事實上,這次人事調整,他也僅僅比普通員工早幾天得到消息而已。
“一個可能截然不同的故事”
我們之所以再次復盤百度HCG,并且聚焦在2B業務,是因為它代表了日漸式微的互聯網醫療最有商業前景的一次探索。
這里的2B,指的不是向企業售賣線上醫療服務,也不是面向民營醫療機構的廣告收費模式,而是利用互聯網的資源稟賦,創造一種新的場景,將嚴肅醫療和藥械企業更為高效地聯動起來。
在過去三年的探索中,百度幾乎集齊了成功的所有要素。
首先,從核心一號位來說,在某職場社交平臺上,對何明科的評價幾乎是清一色的不舍和贊許。一位曾和何明科有過共事經歷的人士告訴《健聞咨詢》,在百度所有的高管當中,何明科是最有人情味,也最不講究級別待遇的一個。他的辦公室是同級別里最小,裝修也是最簡單的;他會在本該鼓舞士氣的內部信里,讓大家保重身體和家人的健康;他也不玩辦公室政治,和每個人的交流都開誠布公,“是一種智力卓著帶來的通透”。
何明科的幽默感也是同級別高管中絕無僅有的存在。早年間,他自己寫的文案里時常會用到諸如“讓老板虎軀一震”這樣的互聯網式黑話。他還是知乎上的大神級人物,回答過800多個問題。比如有人問,“怎樣的一句話才叫信息量大”,他的回答是“神父,你居然拋棄師太,和貧道搶禿驢……”
其次,是百度對商業模式的驗證。根據公開披露的數據,到2022年底,百度的(專病到院)“精準醫患匹配引擎”已經覆蓋了全國60%的省市,近百家公立三甲醫院,服務患者人數超過50萬。
曾在這一時期擔任百度B端業務負責人、HCG藥企服務總經理的張宗杰向《健聞咨詢》透露,事實上,在2023年春節前后,這套2B的商業模式已經跑通——整個2022年,HCG面向藥企側的收入超額完成,團隊的績效也是M+,“我們當時制定了完善的服務于B端的三曲線發展戰略,并且已經與多家知名藥械企業有了代表性的合作項目落地,如果真的堅持下來,我相信HCG會是另一番景象,對行業的價值也會更大。”
最后,百度以搜索為基因的平臺特性和AI能力,決定了它能夠握有巨大的流量和數據,搭建出醫患精準匹配的模型。在這方面,垂類互聯網醫療平臺諸如好大夫在線和春雨醫生,雖有場景和數據,但體量太小。而“貓狗拼”等大平臺的醫療板塊,雖然有體量,但基本是以藥品交易為主,數據成色不足,難以繼續深挖。
“即便今天我已經離開百度,我還是這么說,在大廠里如果有一家(有希望)能跑通醫療2B的模式,那應該就是百度。”采訪中,張宗杰多次強調了這一觀點,他曾先后在拜耳、強生、百濟等頂尖藥企工作,并于2022年入職百度HCG,負責2B業務從零到一的戰略、組織搭建和種子項目的落地執行。
在他看來,百度完全有機會在醫療健康領域講一個和廣告截然不同的故事,顛覆自己過去的形象,真正為醫療行業帶來價值,但對搜索業務的路徑依賴以及Chat GPT帶來的生存壓力,讓它在戰略上又一次出現了搖擺,錯過了這個機會。
張宗杰說:“在互聯網企業開拓新業務,你不僅要找對商業路徑,還要隨時做好準備面對突如其來的戰略調整,仿佛昨天還是all in某一個領域,今天就告訴你這個板塊不做了,像是在做游戲,這種感覺是我之前20多年來從來沒有過的,那么多人,那么多資源,那么多合作伙伴,那么多時間與精力的投入,剎那間就歸零了,太可惜了。”
好大夫在線創始人王航曾經說過,一個好的戰略,別人是偷不走,用不了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百度錯失的并不是一個HCG,而是那么多互聯網醫療從業者,那么多年來孜孜以求的一種可能。
文 / 毛曉瓊
編輯 / 李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