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猖狂的小霸王也扛不住七條戰(zhàn)線同時作戰(zhàn),再強勢的內塔尼亞胡也逃不過124個國家的同時通緝。在被逼到墻角,窮途末路的時刻,以色列最終還是選擇了低頭——就在昨晚,以色列安全內閣投票批準了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的停火協議。該協議于當地時間27日凌晨4時生效。
安全內閣差一點就全票通過了協議,投票的結果是10人支持,一人反對。這唯一的反對者是以色列國家安全部長本·格維爾,他認為,這一決定“是一個嚴重錯誤。現階段的停火不會讓北部居民返回家園,不會威懾真主黨,事實上還會錯過一次嚴厲打擊他們并讓他們屈服的歷史性機會”。
這一決定,意味著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黨之間持續(xù)一年多的戰(zhàn)斗暫時劃上了休止符。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fā)后,黎巴嫩真主黨就一直在向以色列境內發(fā)射火箭彈,以策應哈馬斯在加沙地帶對以作戰(zhàn)。
以軍一方面持續(xù)在加沙展開攻勢,一方面對黎真主黨進行打擊。今年9月17日,以色列策劃了真主黨尋呼機和對講機爆炸事件,造成39人死亡、約3000人受傷。
9月27日,黎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在以軍空襲中死亡。后續(xù)幾天,以軍又打死了納斯魯拉的繼任者薩菲丁、黎真主黨情報總部指揮官哈齊瑪等數十名真主黨成員,團滅了真主黨高層。
10月1日開始,以軍對黎南部發(fā)起地面行動,并持續(xù)空襲貝魯特等地。真主黨則發(fā)射火箭彈、炮彈等還擊。
內塔尼亞胡這次同意停火,據他本人說是出于三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應對伊朗的威脅,
二是讓部隊休整并補充武器儲備,
三是切斷敵方南北戰(zhàn)線間的聯系和孤立哈馬斯。
當然,作為以色列的強硬派,內塔尼亞胡的內心明顯不服氣。他強調,以色列仍將保持完全的軍事行動自由。對真主黨任何違反停火協議的行為,以色列都將以武力回應。
對此,以色列甚至得到了美國的一份保證書。美國在保證書中表示,支持以色列采取軍事行動應對來自黎巴嫩的威脅,采取行動阻止真主黨武裝在黎以臨時邊界附近重建軍事存在或走私重型武器等行為。
同時,內塔尼亞胡重申了以色列的戰(zhàn)斗目標:徹底消滅哈馬斯、讓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被扣押人員和以色列北部因黎以沖突流離失所的居民返回家園、確保加沙地帶不再對以色列構成威脅。只有實現了這些目標,戰(zhàn)爭才會徹底結束。
戰(zhàn)爭的另一方——黎巴嫩真主黨表示已經同意該停火協議,真主黨及其盟友都將停止對以色列的行動。黎巴嫩國民議會議員、真主黨成員哈桑·法德拉拉11月26日表示,“以軍對黎巴嫩南部的地面行動遭遇了歷史性失敗,以色列制定的目標沒有實現——它沒能摧毀真主黨,沒能控制利塔尼河以南地區(qū),而真主黨武裝人員仍將留在邊境地區(qū)。”很顯然,他宣稱真主黨獲得了勝利。
同時,以色列也宣布自己勝利了。內塔尼亞胡表示,以色列軍隊對真主黨的打擊已經讓它倒退了幾十年,不再具備“向我們發(fā)動戰(zhàn)爭”的能力。
既然都取得了勝利,那停火更是順理成章。
根據停火協議,在未來60天內,沖突雙方停止敵對行動,以色列將逐步撤出剩余部隊,黎巴嫩真主黨武裝將撤至利塔尼河以北地區(qū)。美國將主導負責監(jiān)督協議執(zhí)行的國際機構,和黎巴嫩關系密切的法國也將參與監(jiān)督。
那么,是什么讓內塔尼亞胡放棄了“七條戰(zhàn)線同時作戰(zhàn)”,選擇低頭服軟的呢?之前他的強硬勁頭都去哪兒了?分析人士認為,這次停火,實際上代表著以色列是真的扛不住了,這絕非吹響勝利的號角,而是以色列的無奈之舉。其中的原因有多個方面。
首先,以色列打不動了。
寒冷多雨的冬季即將到來,這對以色列而言,將是一個嚴峻的挑戰(zhàn)。在經歷了一年多的四面出擊之后,作為一個小國的以色列,已經難以承受長期沖突的代價。
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的沖突已經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以色列國內國際壓力巨大。而黎巴嫩畢竟不是加沙,以色列連加沙都沒打下來,更何況黎巴嫩了。如果繼續(xù)打下去,很可能是天怒人怨,毫無進展的結果。長時間的戰(zhàn)斗必然使以色列軍隊疲憊不堪,人員需要休息調整,武器彈藥也會有大量消耗。
此外,戰(zhàn)爭對以色列的經濟造成的沖擊也不可小覷。停火協議的達成可以為以色列提供一個恢復經濟的機會,減少戰(zhàn)爭帶來的經濟損失。
其次,美國在背后操盤。
從停火協議達成的內幕來看,美國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此次停火,毫無疑問是美國綜合考慮其在中東的戰(zhàn)略布局、國內政治壓力以及國際輿論后與以色列協商的結果。
拜登想盡快結束中東戰(zhàn)爭,為他下臺留下功績。對美國來說,這是總統(tǒng)拜登在卸任前最后可能在中東塑造自身“外交遺產”的機會。以色列雖然狂妄,但是美國的話還是得聽,畢竟美國才是以色列最大的支持者。
此前,拜登的中東特使阿莫斯·霍克斯坦多次穿梭于以色列和黎巴嫩之間,希望在當選總統(tǒng)特朗普明年1月入主白宮之前結束沖突。美國務卿布林肯也很快將訪問中東斡旋。美國的極限施壓,使得內塔尼亞胡不得不考慮頑抗下去的后果。
第三,國內反對力量強大。
近一段時間以來,內塔尼亞胡在不斷強化右翼執(zhí)政聯盟的執(zhí)政地位,包括撤換了國防部長加蘭特。但是內塔尼亞胡的舉措并沒有在社會民意上獲得廣泛認同,反而導致以色列社會輿論和中左翼政治力量出現強烈反彈。
以色列國內已經厭戰(zhàn),人質問題得不到解決,以色列民眾對內塔尼亞胡批評聲不斷,各種游行、罷工和抗議活動此起彼伏。
以色列在戰(zhàn)場上的損失也不小,多次宣布戰(zhàn)斗人員死亡的消息。上周還曝出了以色列軍人因疲于戰(zhàn)爭而選擇自殺,這無疑會引發(fā)新一輪的反對熱潮。
第四,逮捕令的威脅不小。
內塔尼亞胡收到了國際刑事法院的逮捕令,這事對于其本人來說,是一個重大打擊。更讓內塔尼亞胡不安的是,除美國之外的絕大多數國際刑事法院成員國,包括眾多的歐盟國家和北美的加拿大,都在第一時間表示尊重國際刑事法院的決定,也就是說,有可能會逮捕內塔尼亞胡。
這事雖然還沒有發(fā)生,但無疑給內塔尼亞胡帶來了巨大的外交壓力。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內塔尼亞胡還面臨國內針對他貪腐的司法調查。調查將會在12月上旬開始,內塔尼亞胡需要多次出庭。這些外在的壓力,逼迫內塔尼亞胡把軍事力量集中到重點對象,也就是加沙地帶。因此,與黎巴嫩之間的停火也就可以理解了。
自去年10月7日以來的戰(zhàn)斗,已經讓中東地區(qū)疲憊不堪。黎以停火的達成,無疑為這一地區(qū)走向和平帶來了一線希望。但是,我們還是不能低估“中東小霸王”的脾氣,以色列很有可能在特朗普上臺之后,調整狀態(tài),繼續(xù)給地區(qū)和平帶來威脅。以色列是不是在積蓄力量,準備卷土重來呢?這我們誰也不好預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