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一生做過無數事關國家命運的大事,不過鮮為人知的是他還曾經主動為一個戰士進行改名!
一個人的名字里除了含有父母長輩對自己的美好希冀之外,更是展現了其所處時代鮮明的特點,很多時候一個時代的烙印往往能夠在一個人的名字當中所體現出來。正常情況下一個人的一輩子只會有一個正式的姓名,在遇到一些特殊情況的時候也會存在改名的情況,不過能讓國家領袖親自為自己改名字卻著實是一件讓人感到不可置信的事情。
事實上在我軍歷史上就有這樣一個人,戰爭時代他經歷了多年的戎馬生涯,抗美援朝當中更是立下了赫赫戰功。
而在其回國參加國慶慶祝活動的時候,卻被毛主席當場將名字改掉,這樣的經歷不可謂不傳奇,那么這位有著如此特殊經歷的軍人是誰,毛主席又為他取了一個什么樣的新名字呢?
這一故事的主人公本名蘇吊蛋,初聽這個名字的時候,很多人有一種不明覺厲的感覺,其實這一名字的來源和他的出生經歷有著莫大的淵源。
1929年,蘇吊蛋出生在山西太原南郊的一個蘇姓普通務農人家當中,雖然老來得子讓父親感到喜悅,然而到了起名字的時候這位一生都沒有讀過書的老農民卻極為發愁,在經過了一番苦思冥想之后他決定叫這個剛出生的孩子為“吊蛋”。
所謂的“吊蛋”在當地方言當中有著調皮搗蛋和活潑好動的意思,父親之所以會給兒子取這樣一個名字,也是希望他以后能夠如“吊蛋”一般活潑健康。本來“吊蛋”這樣的名字更多是用在孩子們的小名上,然而在之后由于種種原因,家中長輩也沒有再給蘇吊蛋正式取一個大名,于是這個名字便始終伴隨著他本人。
蘇吊蛋的成長經歷可以用坎坷來形容,除了生在一個貧農家庭而沒有良好的經濟條件之外,時局的動亂也讓他和家人歷經坎坷。
1937年,在蘇吊蛋只有八歲的時候日本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由于駐防北平的二十九軍在戰斗力上和敵人差距懸殊,外加蔣介石、閻錫山等人的消極抵抗態度,所以在短短的一個月之內華北的北大門便宣告失守,同年日本人也從晉北開始占領了山西的大部分地區,號稱“表里山河”的山西就這樣宣告淪陷。
戰爭年代如果一個地區淪陷,那么當地的普通老百姓無疑是最大的受害者,彼時只有八歲的蘇吊蛋也體會到了亡國奴的屈辱,作為底層百姓他們除了要受到日本人殘酷的壓榨之外,更是失去了一個正常人應當有的尊嚴,一個普通中國人即使低眉順眼地走在街上也極有可能因為日本兵的一時興起而慘遭毆打甚至殺戮。
當時的蘇吊蛋雖然沒有太多文化基礎,也不懂所謂侵略戰爭的本質,但出于一個中國人樸素的本能他還是對日本人抱有強烈的仇恨,希望能親手將其趕出自己的家鄉。
在1945年,16歲的蘇吊蛋終于下定決心參加了八路軍。雖然此時已經由于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而未能實現其親手抗擊侵略者的宏愿,但身處軍隊環境還是培養了蘇吊蛋的無產階級信仰和家國情懷,所以到了全面內戰開始的時候,他已經成為了一名軍事能力和政治覺悟都過硬的老兵。
1949年,在平津戰役結束之后,我南下的東北野戰軍以及華北野戰軍將兵鋒直指山西,很快便攻下了多個山西的縣城,閻錫山的晉綏軍已經成為了強弩之末。然而我軍在攻打太原的時候卻遭到了敵人強烈的抵抗,這是因為太原城作為山西的省會,是閻錫山一直以來的大本營,在城市外圍的狼坡山他更是修建了諸多堅固的工事試圖憑借此負隅頑抗,工事當中更是有著機槍手向我進攻部隊進行不間斷的掃射。
所以一時之間我軍難以推進,甚至在重炮的轟擊之下都難以無法打出一個缺口。
作為太原本地人的蘇吊蛋有著比其他戰友們更為迫切的想打勝這一仗并且讓故鄉迎來新生的愿望,所以他干脆在身上捆綁了集束的手榴彈以敲掉一個高處的機槍孔。
所以在戰友們開炮的掩護之下,蘇吊蛋終于來到了機槍孔之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集束手榴彈塞進了機槍發射口,隨著一聲悶響,這個機槍口終于啞火,敵人的陣地也隨即出現了缺口,戰士們迅速抓住這一難得的間隙發動總攻,太原郊外的狼坡終于順利拿下。
雖然幾乎憑著自己的一己之力摧毀了敵人的重要機槍發射口,然而在他擲出手榴彈的一瞬間身影已經暴露在了敵人的槍口之下,腿部還是被敵人的機槍所射傷,由于機槍使用的都是大口徑子彈,所以他腿部的創傷面十分嚇人,好在由于陣地被順利拿下,他也及時地得到了醫護人員的救治。
由于蘇吊蛋沖鋒在前炸毀了敵人的機槍發射口,使得我軍在隨后的總攻當中避免了更大的傷亡,所以經野戰軍司令部領導一致決定,授予蘇吊蛋同志個人一等功的榮譽。要知道在我軍當中能得到一等功這一榮譽的大都是壯烈犧牲的指戰員,能成為為數不多的生還的一等功戰士足以證明蘇吊蛋在這一戰里的卓越表現。
轉眼間到了1950年,美國借口朝鮮半島的內戰情況集結了十余個盟國組成“聯合國軍”悍然對朝鮮進行入侵,這顯然是赤裸裸的干涉他國內政的行為。
而為了援助我們的盟國朝鮮,也同樣是為了我們國家東北邊境的國土安全,新中國當即決定組織志愿軍跨過鴨綠江進行保家衛國的抗美援朝,戰斗經驗豐富且屢立戰功的蘇吊蛋自然也成為了入朝部隊當中的一員。
然而這一仗和之前的抗日戰爭以及和蔣介石的幾次大決戰都有所不同。彼時我們面對的敵人雖然強悍,但雙方的作戰維度大都還集中在陸軍上面,我們的經驗和勇敢可以應付大多數可能出現的場面。
然而這一次我們的主要對手則是經過了二戰洗禮的美國人,他們不僅有著先進的裝備,更是在各個兵種之間培養出來了嫻熟的默契,如果兩軍遭遇的話我們面臨的會是其陸海空的“立體式”打擊,所以為了能適應這樣的形式戰爭,我軍也順應潮流地建立起來了一些新興兵種并從步兵里抽調優秀戰士參與其中,而身為戰斗英雄的蘇吊蛋則是進入了坦克炮兵的隊伍序列當中。
雖然在此之前蘇吊蛋從來沒有接觸過坦克這一新式裝甲戰車,然而由于此前已經在各種戰場當中累積了足夠的戰斗經驗,一通百通之下他還是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就掌握了坦克駕駛和開炮的功能,就這樣一級英雄蘇吊蛋成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批正式坦克炮兵,在訓練當中更是打出來了近乎百分之百的命中率。
1951年4月,蘇吊蛋所在的志愿軍31師401團接到了上級的一項重要命令,那就是在甘鳳里地區阻擊一支美軍精銳裝甲部隊。在此之前志愿軍20軍在以優勢兵力包圍了美韓聯軍的主力部隊,在得到信息之后美軍方面急忙調集附近的這支裝甲兵前去解圍,而401團要做的便是將他們延阻在戰圈之外以幫助20軍順利解決掉包圍圈內部的敵人,蘇吊蛋也躊躇滿志想要以坦克炮兵的身份再立新功。
不過這支美軍裝甲部隊的實力不容小覷,他們不僅裝備著極為先進的美制謝爾曼式坦克,其士兵更是有著豐富的登陸以及平原作戰經驗,所以從雙方接觸的時候志愿軍坦克炮部隊就被敵人所壓制。禍不單行之處在于由于美軍坦克的炮火猛烈,指揮所和前線部隊的有線痛心也在這段攻擊當中被切斷,這也就意味著身為排長的蘇吊蛋要在前線獨立對敵情進行判斷并下發號令。
沒有了指揮所所提供的偵察數據,蘇吊蛋只能夠憑借著自己的一雙肉眼和多年來積攢的戰爭感覺,此時的風險在于如果在敵人坦克部隊處于射程以外的時候就發令開炮,那么不僅無法擊中敵軍坦克,反而會暴露自己位置,由于美制坦克的威力射程超過志愿軍所裝備的坦克,那么這樣以來我軍戰士將會處于險境;而如果將敵人距離放得太近則有被其突破伏擊線的風險,可謂是左右為難。
然而戰場上的瞬息萬變已經來不及讓蘇吊蛋有過多的猶豫,在判斷敵人進入了合適的位置之后他當即開了第一炮,而這一炮則正中對方的正面裝甲。接下來其余戰士也紛紛開炮,一時間美軍第一排坦克陷入了火海當中,而在其后的坦克也因為這一變故而進退失據不知志愿軍究竟在何處,所以在接下來的半個小時當中志愿軍坦克炮兵隊伍也從容地將這股敵人消滅大半。
不僅如此這一仗還配合了不遠處20軍的殲滅戰戰,是我軍在抗美援朝中期的一次大勝仗。而志愿軍司令部在得知了此戰的經過之后一致認為這是正是因為坦克炮兵排長的蘇吊蛋的果斷和準確判斷才能夠引起其后積極的連鎖反應,所以蘇吊蛋在接下來再次成為了一等功的獲得者。
1951年10月1日,建國兩周年慶祝活動在北京舉辦,由于此時抗美援朝戰爭尚在進行,所以活動特別安排了一批戰爭中的功勛人員進行觀禮,這其中便有兩次一等功獲得者蘇吊蛋。而更讓他感到驚喜的是在觀禮結束之后毛主席親自接見了戰場英雄們,在逐個問候的時候他也知道了蘇吊蛋的名字。
初次聽到這個名字的毛主席顯然有些不解,而當蘇吊蛋本人向其解釋了這一名字的來源之后,毛主席也是報以會心一笑。
宴會結束之后毛主席特意留下了蘇吊蛋切且提出要為他改名字,畢竟夾雜著方言俚語的名字在一個戰斗英雄身上來說顯然有些不夠嚴肅。
經過一番思索之后毛主席決定為蘇吊蛋改名為“蘇兆丹”。
這其中“兆”有預示的思,“丹”則表示紅,意味著紅色的信仰將成為他未來人生的主旋律,而且這個名字在發音上也和舊名相近,在得知其中的寓意之后蘇兆丹也是欣然接受并向毛主席表示感激。毛主席為蘇吊蛋改名字的這一故事可以說極富傳奇色彩,這既是一個時代的印記也同樣體現了一代偉人對于每個戰士的關心和愛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