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5月23日,哈佛大學表示,已就美國政府對該校的國際學生禁令提起訴訟。
據悉,哈佛大學因美國總統特朗普決定取消其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而起訴美政府。
哈佛大學在向波士頓聯邦地區法院提起的訴訟中稱,美國政府的撤銷決定“公然違反”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和其他聯邦法律。該校還表示,這一決定對學校和七千多名簽證持有者產生了“直接和毀滅性的影響”。
當地時間22日,美國政府宣布取消哈佛大學獲得的學生和交流學者項目資質,禁止該校招收國際學生。
不過,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聯邦法官杰弗里·懷特當天發布禁令,阻止特朗普政府在案件審理期間終止各大學(包括哈佛大學在內)國際學生合法身份的措施生效。在案件審理期間,禁令還禁止特朗普政府以移民身份為由,逮捕或拘留任何在美國之外出生的學生。
懷特表示,政府對原告以及其他國際學生的生活“造成了嚴重破壞”。
對此,美國土安全部方面發表聲明稱,該裁決導致正確舉措的實施被延遲,希望更高級別的法院能支持美國政府的立場。美司法部拒絕就聯邦法官的禁令發表評論。
美國國土安全部5月22日表示,特朗普政府已暫停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克里斯蒂·諾姆在致哈佛大學的一封信中表示,哈佛大學的學生和交流訪問者項目(SEVP)認證即日起被撤銷。此舉意味著哈佛大學將無法再招收國際學生,現有的外國學生必須轉學,否則將失去合法身份。
今年4月21日,哈佛大學就曾對特朗普政府提起過訴訟,指控政府試圖以凍結聯邦資金為手段操縱哈佛的學術決策。5月13日,美國政府又宣布,將在先前凍結對哈佛大學的22億美元多年期撥款基礎上再取消4.5億美元撥款。哈佛大學當天向法院提交新的訴訟要求。
美官員警告所有大學:應好自為之,盡快整頓
美國官員接受媒體采訪畫面
美國政府當地時間5月22日宣布取消哈佛大學獲得的學生和交流學者項目資質,禁止該校招收國際學生。哈佛大學現有外國學生也必須轉學。學生和交流學者項目由美國國土安全部下屬機構管理。
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諾姆當天致信哈佛大學,稱可以給哈佛大學“機會”重新獲得資質,但校方要在72小時內提交過去五年內外國留學生的記錄,包括任何抗議活動的音視頻資料。諾姆當天在接受美國福克斯新聞臺采訪時還稱,這是對美國其他大學的警告,所有大學都應好自為之,盡快整頓。
哈佛留學生何去何從?
據新華社,諾姆表示,取消資質的決定將從2025~2026學年起生效。哈佛大學2025屆畢業生將于下周畢業,本學期完成學業的學生可以正常畢業。尚未完成學業的學生需要轉學到其他大學,否則將失去在美國合法居留的許可。
關于被哈佛錄取的留學生能否在秋季入學的問題,美國媒體報道認為不能,除非美國政府改變決定或法院介入。諾姆表示,如果哈佛大學在72小時內滿足一系列要求,就可以恢復其接收國際學生的資質。要求包括提供此前哈佛大學拒絕提供的關于國際學生的紀律記錄,以及參加抗議活動的音頻和視頻資料。
美國政府有權決定哪些人可以入境。國土安全部負責監督參與“學生交流與訪問計劃”的大學。該計劃賦予大學向被錄取的外國學生發放文件的權利,學生憑此可以申請簽證前往美國學習。
根據哈佛大學的數據,截至2023年秋季學期,國際學生占哈佛學生總數的27%以上。目前,哈佛大學招收了近6800名國際學生和學者,來自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大多數就讀于研究生課程。
相關新聞
美國特朗普政府22日宣布取消哈佛大學獲得的學生和交流學者項目(SEVP)資質,這意味著哈佛不僅不能再招收國際學生入學,正在哈佛就讀的外國非應屆畢業生也必須轉學,否則將失去合法身份。
目前,哈佛大學招收了來自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6800名國際學生和學者。截至2023年秋季學期,國際學生占哈佛學生總數的27%以上。根據哈佛大學國際辦公室網站的統計數據,國際學生中占比最高的是來自中國的留學生。
“特朗普對哈佛學生的攻擊在全球引發反響”,彭博社23日報道說。來自世界各地的許多哈佛學生和校友都對該禁令感到震驚,有人為自己的規劃被打亂而煩惱,害怕多年投入打了水漂,更有中國學生感到自己因國籍受到“針對”。
美國國內則有聲音擔心,此舉將使美國高等教育的聲譽和未來發展遭受沖擊。“這種做法惡毒、非法、不明智,而且非常有害。”哈佛前校長、美國前財長薩默斯22日說。他呼吁哈佛校方身先士卒反抗這種“暴政”,“如果連哈佛都做不到……還有誰可以?”
最新消息顯示,哈佛大學23日就禁收國際學生令起訴特朗普政府,稱其違反憲法,是對哈佛拒絕屈從白宮政治要求的報復。今年3月起,美政府先后要求哈佛關閉“多元化、平等、包容”(DEI)項目、削弱管理人員權力、整改招生標準等,遭哈佛拒絕后陸續凍結對其近30億美元撥款。
哈佛園內的約翰·哈佛雕像
“以為是假新聞”
正在哈佛肯尼迪學院攻讀公共管理碩士學位的姜方洲說,特朗普政府禁止哈佛招收國際學生的消息一出,他的幾個群聊就都“炸”了。
“大家都很不確定,”姜方洲告訴彭博社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我震驚了好一會兒,根本沒想到政府會做到這一步。”姜方洲今年30歲,最近原本正和妻子商量下個學年的住宿,但現在他開始擔心自己的簽證是否仍然有效。“現在我該如何規劃我的生活,我們的生活?”
21歲的哈佛在讀公共衛生碩士生張凱祺(Zhang Kaiqi,音)說,他一開始還以為這是假新聞。路透社稱,張凱祺原定23日飛回中國,行李和紀念品都已打包。但得知禁令后,他不得不緊急取消了昂貴的機票,也因此失去了原計劃在中國一家美國非營利組織實習的機會。
“我感到非常難過,也很生氣。”但張凱祺表示,在哈佛留學的中國學生中,最焦慮的應該還是那些暑期在學校有研究助理工作的學生,因為這些職位與簽證狀態掛鉤,又對他們未來申請博士非常重要。
路透社發現,有哈佛肯尼迪學院在讀的中國研究生23日在小紅書發帖調侃(現已隱藏),自己成了“哈佛難民”。帖主特蕾莎(Teresa)說:“我們的老師給我們發了一封郵件,說學校正在積極努力,爭取在未來72小時內做出回應,并計劃與政府進行談判。”
據美聯社最新消息,哈佛當地時間23日在波士頓聯邦法院提起訴訟,稱特朗普政府的禁令違反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并將“對哈佛大學及其7000多名簽證持有者造成直接且毀滅性的影響”。哈佛表示,計劃申請臨時限制令,以阻止國土安全部執行這一舉措。
中國學生:不敢離開學校
根據哈佛大學的統計數據,截至2022年,中國學生是該校最大的國際學生群體,其次是加拿大、印度、韓國等。
33歲的什雷亞·雷迪(Shreya Reddy)來自印度,現在美國工作,是Visa公司的一名項目經理。她說,她還差幾個學分就能在哈佛拿到EMBA學位,原本計劃7月返校,如今擔心自己無法畢業。
雷迪表示,她已經為她的MBA學習花費了8.6萬美元,但現在不僅可能拿不到哈佛商學院的文憑,還可能就此失去相關校友和人脈網絡,更不用說損失的金錢了。“這真的很難接受。我已經付了學費,機票也訂好了。我不知道這對我和其他國際學生意味著什么。”
一名來自韓國、不愿透露姓名的哈佛商學院學生也對彭博社表示,考慮到美國政策變化之快,他開始懷疑這個文憑是否值得自己承受如此多的不確定性和壓力。
對于中國學生而言,這種壓力可能更大。“我認為,與其他群體相比,中國學生群體無疑感覺更加受到針對。”一名24歲的張姓學生對路透社說,他正在哈佛攻讀物理學博士。出于安全考慮,張同學沒有透露全名。
張同學補充:“有朋友建議我,如果事態升級,最好不要繼續住在現在住的地方,因為他們認為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的人有可能直接上門把你從公寓帶走。”
特朗普政府22日無端炒作哈佛“與中國合作”,并施壓校方在72小時內提供過去五年來該校外國學生涉嫌“非法”活動的一系列信息。兩名中國學生表示,其所在一些WhatsApp群組中,不少驚慌失措的國際學生正密集共享信息和法律建議。有律師建議學生不要離開美國,也不要坐飛機回國,靜待學校的正式通知。
“被政治目的綁架”
CNN指出,來自全球的優秀生源,長期以來不僅是美國高校重要的收入來源,更被視為美國在科技領域保持領先地位的關鍵因素之一。美媒擔心,特朗普政府的禁令實施后,可能進一步殃及以哈佛為代表的美國高等教育體系在全世界的聲譽。
哈佛本科生學生會聯合主席、來自巴基斯坦的大三學生阿卜杜拉·沙希德·西亞爾(Abdullah Shahid Sial)坦言,學生們都預料到禁令可能發生,但“沒想到它來得這么快”。西亞爾說,他認識一些海外人士此前盡管已經拿到錄取通知,但最終還是決定不來美國留學,原因正是覺得美國的風險太大。
在美國《紐約時報》看來,隨著近年來中美關系出現摩擦,好萊塢、iPhone等美國文化軟實力的象征在中國開始式微,唯獨像哈佛這樣的美國精英高校屬例外,是為數不多的、中國民眾仍然能感受到美國“吸引”的理由之一。然而,經此風波之后,恐怕“連這座燈塔也岌岌可危了”。
“每個人都懷揣著改變世界的理想來到這里,但當我試圖了解世界時,世界卻把我拒之門外。”一位目前就讀于哈佛的中國研究生告訴《紐約時報》,她因擔心簽證問題而保持匿名。報道說,這名研究生表示,她現在想畢業后回到中國。
有中國學生反映,禁令已經開始影響相關簽證發放 小紅書
在美國讀完本科、剛被哈佛大學的一個研究生項目錄取的索菲·吳(Sophie Wu,音)則表示,得知禁令后,她只感到“麻”了。“我沒想到校方會做出如此不理智的決定,而且我覺得這更像是一種報復,而不是一項政策決定,”她對CNN說,“國際學生正被某種政治目的所綁架。”
關于美國政府宣布禁止哈佛招收國際學生一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23日在例行記者會上答問時表示,中方一貫反對將教育合作政治化,美方有關做法只會損害美國的形象和國際信譽。“中美教育合作是互利的。”毛寧說,中方將堅定維護海外中國學生和學者的正當合法權益。
禁令傷害或已不可逆
特朗普政府禁止哈佛招收留學生的做法,在美國國內也受到批評。總部位于華盛頓的國際教育者協會(NAFSA)執行主任凡塔·阿烏(Fanta Aw)表示,驅逐國際學生將對美國的未來人才輸送系統造成長期影響。
“失去國際學生的貢獻,將會削弱本國學生對世界的理解,并對美國的經濟實力、安全和全球競爭力造成嚴重后果。這些結果與本屆政府聲稱要讓美國更安全、更強大、更繁榮的目標背道而馳。”阿烏在一份聲明中說。
美國前財政部長、哈佛大學前校長薩默斯22日猛烈抨擊特朗普政府阻止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決定。“這種做法惡毒、非法、不明智,而且非常有害。”薩默斯在接受彭博電視臺采訪時表示,“為什么要阻止6000名才華橫溢、渴望來美國留學的年輕人實現夢想?這完全沒有道理。”
薩默斯指出,切斷外國學生的交流機會將損害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也違背了美國作為民主國家的基本原則。他說,特朗普此舉將成為其他國家爭奪國際學生市場的一份“大禮”。“我們國家正在盡最大努力幫助英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高等教育系統。”
他呼吁哈佛身先士卒,反抗特朗普的“暴政”。“這些國際學生原本是我們國家的驕傲,而我們正在親手毀掉這一切,這是一個災難性的、自我造成的創傷。”他22日在接受CNN采訪時說:“如果連哈佛都無法抵御這走向專制的一步步,那還有誰能做到?”
不過,也有學生認為,即使哈佛抗爭成功,特朗普政府禁令所造成的傷害已不可逆。“即使特朗普此刻徹底收手,我認為重建國際社會對美國高等教育的信任也需要很多年。”西亞爾說。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科技大學(港科大)23日宣布,向現正就讀哈佛大學的國際本科生及研究生,以及持有哈佛學位課程錄取通知的學生,發出公開邀請,歡迎他們加入港科大繼續學業,延續學術追求。香港大學同日也在其招生官網上新增“特別公告”,含蓄表示對于全球排名前50大學的學生安排有“轉學政策”。
港科大宣布無條件錄取哈佛國際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