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引言
戰爭年代出于保密和需要,我軍在電報中對軍政長官首腦的稱呼從來都是稱呼其代號,而不是官職名稱
但是這個代號也是有講究的,代號的序號就代表了在該部隊的地位
比如東野總司令員林總,代號“101”,就是說明林總在東野的地位
林羅劉并列,剩下兩個政委羅榮桓的代號102,參謀長劉亞樓的代號103
101-103三個人,正是林羅劉三人,東野三人組的威名無人不知
而這也是一組標準軍隊首腦搭配,司令員、政委、參謀長,發揮了很強的指揮效能
但是在其他地方則不太相同
比如實力堪與東野的華野中,503就不是參謀長,而是副政委
為什么華野和東野的搭配完全不同呢?從101-103,從501-503,雙方有什么區別呢?
02、東野的情況
首先我們必須要承認,我軍中的參謀部和參謀長地位其實并不高
我軍中因為常年處于戰爭狀態,正規化進度其實并不高
因此我軍中一般是軍政搭檔,即軍事首腦和政治委員兩位雙領導制
而參謀長,因為缺乏完善的參謀部制度,其實在部隊中地位并不高
東野之內,劉亞樓參謀長之所以能成為103代號,主要是因為林總
劉亞樓從紅軍時代開始,就是林總的心腹愛將,深受林總信任
因為林總的信任,劉亞樓才有了重要的軍事話語權
才能夠直接協助林帥進行軍事指揮,因此地位相對較高
東野也因此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參謀部制度,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說東野的正規化做的比較好的原因
03、華野的情況
東野的參謀長是103,但是華野不一樣
華野的第一任參謀長是陳士榘,進入第三野戰軍時期后由張震將軍轉任
但無論是陳士榘還是張震,他們在野戰軍時期的主要任務是指揮下一級的部隊作戰
陳士榘將軍雖然名為參謀長,但更多的時候做的的縱隊司令、兵團司令的工作
相比較參謀長來說,他更像是一個縱隊、兵團司令員
參謀長職務則更像是陳士榘的副職,一般野司的工作由時任野戰軍副參謀長的張震來發揮
因此無論是陳士榘還是張震,在華野內部都很難獲得103的稱號
在華野中,“501“和”502”分別指代陳、粟二位首長
這兩位首長都是高于一般下級兵團和縱隊,是指揮全野戰軍的
而“503”則是野戰軍副政委——譚震林
為什么副政委譚震林在華野的地位和指揮權,會高于參謀長陳士榘呢?
因為華野的司令員和政委都是陳毅元帥一人擔當了,這樣陳毅就是當之無愧的501
而粟裕因為軍事才能卓越,基本負責了華野的軍事指揮,于是副司令員粟裕就成為了102
陳毅的工作也比較繁忙,因此作為副政委的譚震林很多時候基本負責了政委工作
因此華野的103不是政委、不是參謀長、也不是副司令員,而是一個副政委
參謀長陳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的代號則要繼續往后排了
04、我軍中的職位級別
事實上來說,在我軍從紅軍到解放前,參謀長的職務級別一直比較低
我軍實習軍政雙領導制,最高領導永遠都是軍事長官和政委
其次第二梯隊的是副司令、副政委這些職務
比如粟裕就以副司令員的職務,基本負責了華野的軍事指揮
譚震林則以副政委的職務,基本負責了華野的政治工作
在八路軍時期,八路軍的副總司令彭德懷也在參謀長之上
八路軍三大主力師中,副師長的地位也要高于各師的參謀長
因此參謀長還要繼續往下排,一般來說參謀長的代號可能要到“6”或者“7”了
比如中野三號首長就是李先念副司令,西北野戰軍三號首長同樣是副司令員趙壽山
只是劉亞樓是我軍各部隊參謀長當中能力比較突出的一位
加上東野指揮機構的自身特點,林總的信任,劉亞樓才能排在“103”
而在華野,無論是從資歷和威望,除了陳粟二人沒人能超過譚震林
在1948年的淮海戰役中,華野和中野組成了總前委五人組
五人組里面除了華野中野的四位領導陳毅、粟裕、劉伯承、鄧小平之外,第五人就是譚震林
可見在中央和華野中野的心里,譚震林不是政委卻勝似政委
能夠和其他四位頂級將帥并列進入總前委五人組,譚震林的地位可見一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